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6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简称Treg细胞)与Th17细胞在寻常型银屑病(PV)中的表达。方法:3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FOXP3~+Treg细胞及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PV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和FOXP3~+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3.68±1.22)%和(0.53±0.19)%,低于正常对照组的(6.63±1.00)%和(0.76±0.14)%(P0.05)。Th17细胞比例为(2.20±0.78)%,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65±0.22)%(P0.05)。PV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与FOXP3~+Treg细胞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3,P0.05),而Treg细胞的表达与Th17细胞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2,P0.05);Treg细胞和Th17细胞二者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与病程亦无相关性。结论:Treg细胞表达的减少及Th17细胞应答的增强,可能是导致PV免疫失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骨桥蛋白(OPN)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中药熏蒸及NB-UVB照射治疗)及对照组(单纯给予NB-UVB照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OPN及VEGF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OPN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OPN及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并且以治疗组的下降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熏蒸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协同疗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OPN及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OPN、TNF-α的水平,并分析OPN和TNF-α与银屑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OPN、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浆OPN和TNF-α水平可作为评价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祛银汤治疗血热证型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清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共入选24例血热证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OPN和VEGF的表达。结果祛银汤治疗8周后有效率为79.17%;治疗后PASI评分和各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OPN和VEGF表达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OPN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4,P<0.05)。结论血热证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OPN和VEGF异常表达,祛银汤可纠正外周血中异常的OPN和VEGF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5岁.因下颌部赘生物2年余,于2010年4月1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下颌部出现一淡红色赘生物,逐渐增大至绿豆大小,无任何不适.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类似疾病家族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下颌部一绿豆大小的淡红色赘生物(图1),椭圆形,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有蒂,无压痛.手术切除赘生物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突变平;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可见境界清楚的肿瘤结节,外有完整的"包膜",肿瘤包膜与周围结缔组织间有裂隙;瘤体内有多数呈轻度波状的神经束,束间可见裂隙(图2);细胞核呈"S"形或梭形,未见明显Verocay小体(图3).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阴性.诊断:栅栏状包膜神经瘤.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5岁.躯干、四肢出现浅色斑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四肢出现色素减退斑,皮损逐渐扩大及增多,偶有痒感.发病以来无发热、乏力等不适.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广泛分布浅色斑,大小、形状各异,表面光滑或稍感粗糙,少许糠状脱屑.真菌检查阴性.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中等量淋巴样细胞浸润,并移入表皮,未见Pautier微脓疡形成;淋巴样细胞有轻度异型,核周有空晕,未见病理性核分裂相.免疫组化结果:CD2(+),CD3(+),CD45RO(+),CD20(-),CD30(-).诊断: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治疗:NB - UVB隔日照射1次;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300万U2次/w.1个月后,色素明显恢复,表面变光滑,无脱屑,现随访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采用中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早期。方法:采用穿刺法抽出脓液,用甲硝唑注射液行脓腔冲洗,再配合中药内服。结果:患者疗效好、病程短。结论:在浆细胞性乳腺炎早期脓肿形成还未破溃时,采用中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能很快缓解病情,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具有经济、有效、创伤小、防止乳房变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