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波教授长期专注于研究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认为青年人眩晕通常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缺乏锻炼等因素造成。而究其原因则是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故其主要责之肝脾,宜辨证分型,从肝脾论治。张教授对青年人眩晕分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湿中阻三个证型,主要整理了其独到的认识与理论,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茯苓抑制小肠收缩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小肠灌流技术,以平均肌张力为指标评价小肠收缩活性。小鼠离体小肠恢复自发收缩后,累积加入茯苓提取液,观察茯苓对离体小肠自发性收缩的影响;分别以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氯化钡(BaCl_2)和氯化钙(CaCl_2)致离体小肠痉挛性收缩,累积加入茯苓提取液,观察茯苓对不同工具药导致的小肠痉挛性收缩的影响;以阿托品(atropine)预孵育离体小肠,观察阻断M受体对茯苓抑制小肠收缩作用的影响;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将茯苓中的33个化学成分与M胆碱能受体(ID:3UON)进行分子对接,计算结合自由能,进一步从分子层面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茯苓能够明显抑制离体小肠自发收缩,抑制Ach、BaCl_2、CaCl_2所致离体小肠痉挛性收缩;阻断M受体后,茯苓对Ach所致小肠收缩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茯苓中齿孔酸、松苓酸A、3-氢化松苓酸等多种成分能够与M受体结合。结论:茯苓抑制离体肠收缩的机制可能与阻断M受体有关,其中齿孔酸、松苓酸A、3-氢化松苓酸可能是茯苓抑制小肠收缩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电针组、电针加拔罐组两种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探讨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别,总结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最佳方案。[方法]50例病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电针和电针加拔罐治疗,得气后,一组配合电针治疗,留针30min;另一组一穴多次,闪罐直至皮肤潮红为度。然后以膀胱经背部两侧线由上到下反复推罐,留罐10min。[结果]电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电针加拔罐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结论]电针加拔罐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效果更佳,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在治疗颈肩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7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67.9%,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治疗颈肩综合征,不但效果优于对照组,而且较对照组具有安全性,副作用小等特点,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导管腺癌侵袭胰腺周围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胰腺导管腺癌的MDCT三期增强及后处理图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胰腺癌胰周动脉和静脉入侵的MDCT征象,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获得MDCT判定不可切除肿瘤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492例胰周大血管有157例受到肿瘤侵袭,其中动脉受侵64例,静脉受侵93例。有39%的受侵静脉(36/93)被肿瘤包绕大于1/2血管周长,而有97%(60/64)的受侵动脉被肿瘤包绕大于1/2血管周长甚至被肿瘤包埋(χ2=12.85,p0.05)。有67%(62/93)的受侵静脉有血管狭窄或闭塞,而受侵动脉只有35%(26/64)(χ2=9.62,p0.05)。有70%(65/93)的受侵静脉管壁呈不规则状,受侵动脉管壁不规则只有42%(13/64)(χ2=10.78,p0.05)。MDCT判定可切除肿瘤为21例,不可切除肿瘤为61例,不可切除性的阳性预测值为98%。结论 MD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较好的对胰腺导管腺癌侵袭胰腺周围大血管进行诊断,并能较准确的评估肿瘤是否可以切除。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AD)样小鼠模型特点及皮肤菌群改变。方法 将30只雄性、无特定病原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小鼠背部涂抹200 μl丙酮和橄榄油(体积比为3∶1)每周2次,连续6周;高、低浓度DNCB组小鼠于第1周的第1、3天均涂抹1% DNCB 200 μl,第2周起分别涂抹0.5%、0.1% DNCB 200 μl,每周2次,连续5周。末次给药24 h后评估皮损严重程度,测量经表皮水分丢失和角质层含水量。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切取背部皮肤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每组取3只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组织样本,通过Illumina Miseq PE300型高通量测序仪检测小鼠背部皮肤菌群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并分析皮肤菌群的组成结构及不同菌属相对丰度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指标的差异,Games-Howell法进行两两多重比较。结果 高、低浓度DNCB组小鼠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9.83 ± 2.45)分、(2.71 ± 0.56)分,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0.51 ± 0.12)分],t值分别为-7.19、-2.85,均P < 0.05。高、低浓度DNCB组经表皮水分丢失值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t值分别为-7.72,-2.68,均P < 0.05),而角质层含水量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t值分别为6.77、5.99,均P < 0.05);高浓度DNCB组经表皮水分丢失值显著高于低浓度DNCB组(t = 2.76,P < 0.05),而高、低浓度DNCB组间角质层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间棒状杆菌属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49.85,P < 0.001),高浓度DNCB组棒状杆菌属丰度显著升高。3组小鼠皮肤样本observed species和Chao1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高浓度DNCB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低浓度DNCB组(t值分别为6.96、-6.37,均P < 0.05)。结论 DNCB可诱导小鼠皮肤形成AD样皮炎,其皮损严重程度、屏障功能受损程度与DNCB浓度相关;高浓度DNCB组小鼠皮肤菌群物种多样性明显下降,高浓度DNCB造模对研究AD的微生物学变化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化疗是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环节,但其不可避免地损害消化道功能,从而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全身状况的恢复,并可能影响后期治疗的完成及其治  相似文献   
8.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食品,母乳喂养是孩子生命的最佳开端。在母婴同室病房中,母亲大多在产前接受母乳喂养的知识,但仍有许多产妇对自己喂奶有不少的焦虑,如:“我能喂好我的孩子吗?”“我怎么这么笨,老是喂不好孩子”。在产科病房中护士与母亲接触最多,有效的沟通能帮助母亲们树立信心,加强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W-MRI在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lipid poor renal angiomyolipoma,LPRAML)与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LPRAML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LPRAML的21例和RCCC 20例术前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分别测量病灶的ADC值并计算出平均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平均ADC值的差异。结果 LPRAML的病灶的ADC值为(1.21±0.21)×10~(﹣3)mm~2/s;RCCC的平均ADC值为(0.89±0.08)×10~(﹣3)mm~2/s,LPRAML的ADC值高于RCCC,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2,P0.01)。结论 LPRAML和RCCC具有不同的扩散特征,ADC值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