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解剖研究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远节指骨基底掌侧和背侧止点平面的差别,为西摩骨折发生机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手部残肢10具,其中左手3例,右手7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4~58岁。2~5指分别有10指,全部手指无外伤手术史、无畸形。自远节指间关节水平掌侧及背侧分别切开,于末节指骨水平分离各指的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记录其与末节指骨掌侧及背侧关节面的距离,比较指深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掌、背侧的止点水平。 结果 指深屈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2.19±0.27)mm,中指(2.50±0.14)mm,环指(2.23±0.16)mm,小指(1.83±0.19)mm;指伸肌腱止点近端至关节面距离:示指(0.12±0.02)mm,中指(0.18±0.02)mm,环指(0.12±0.05)mm,小指(0.06±0.01)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深屈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3.73±0.45)mm,中指(4.33±0.45)mm,环指(3.53±0.46)mm,小指(3.16±0.41)mm;指伸肌腱止点中点至关节面距离:示指(1.77±0.06)mm,中指(1.76±0.20)mm,环指(1.77±0.06)mm,小指(1.47±0.10)mm;各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基底的止点较指深屈肌腱的止点距关节面更近,为西摩骨折的发生机制提供了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一般资料216例中,男126例,女90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2年;症状;右侧瘫痪128例,左侧瘫痪85例,全身瘫痪3例。门诊治疗176例,住院治疗40例,治疗期间停服西药,接受蒙药治疗。分型及治疗风痰型 1.轻型:眩晕,乏力,口眼歪斜,手足拘急或麻木,左侧半身不遂,肌张力4级以止。2.重型:神识模糊,肢冷汗出,  相似文献   
3.
张俊山  田发明  张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74-2976
早期的干细胞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上。现在发现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存在一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BMSCs是与HSC截然不同的一类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神经元样细胞[1-2]。在新近的研究中,人们还发现它可以向内胚层及外胚层的细胞分化[3-4],具有  相似文献   
4.
应用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载药物纳米粒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以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壳聚糖(CS)制成纳米粒,研究其对蛋白质的包栽和控释性能。方法:壳聚糖是带有阳离子的大分子聚合物,与带有阴离子的三聚磷酸钠作用可形成纳米级聚电解质复合物。将聚乙二醇(PEG)、牛血清白蛋白(BSA)加入反应体系中即能生成壳聚糖-聚乙二醇载蛋白质纳米粒。结果:纳米粒的制备务件温和,快速简便。纳米粒蛋白质包封率高并可在较长时间范围内连续释放。结论:壳聚糖-聚乙二醇纳米粒有望成为蛋白质、基因、抗体和药物的输送载体。  相似文献   
5.
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1 引言纳米技术自 2 0世纪 80年代被提出之后 ,在材料、冶金、化学化工、医药、环境、食品及其交叉领域表现出空前的应用潜力。纳米药物则是医药研究领域的新热点 ,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斥巨资进行研究 ,有的已制成药物并申请专利 ,且开始了药物的临床实验。纳米药物是以纳米级高分子毫微粒 (NP)或微球 (NS)、微囊 (NC)为载体 ,与药物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后制成的药物。与常规药物相比 ,纳米药物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活性中心多、催化效率高、吸附能力强等特性 ,因此它有许多常规药物所不具有的优点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或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7-12采用闭合复位或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53例儿童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下先尝试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失败者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5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肘内外翻等并发症。153例均获随访,随访平均9.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个月。1例合并骨化性肌炎者术后5个月骨化性肌炎全部吸收。50例合并肘部神经损伤者均恢复正常。术后肘关节屈曲120~140°,平均131.5°;伸直-8°~15°,平均4.7°。术后6个月Mayo肘关节评分:优130例,良21例,可2例。结论儿童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或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RFLP分析结核分枝杆菌rpsL基因突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SM)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建立快速检测耐药突变析的方法。方法 通过PCR-RFLP分析62株结核分直菌临床分离株的rpsL基因突变的部位和性质。结果 以H37RV标准株为对照,13株敏感的rpsL基因有MblⅡ酶切位点;37株耐SM分离株中,31株(83.8%)无MblⅡ酶切位点;12株耐其它抗结核药物株中,也有2株无MboⅡ酶切位点。结论 大多数结核发枝杆菌SM耐药分  相似文献   
8.
背景:降脂类药物辛伐他汀具有一定的促进骨形成作用潜能,局部应用效果更佳。先前研究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中期的观察证实辛伐他汀涂层内固定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但其对骨折愈合晚期的影响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辛伐他汀涂层内固定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晚期进程的影响。 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单纯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及辛伐他汀干预组。单纯骨折组仅暴露腹腔卵巢不予切除,其余2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卵巢切除后6周,所有大鼠建立股骨中段开放性骨折模型,单纯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及辛伐他汀干预组分别采用无涂层、聚乳酸涂层和辛伐他汀复合聚乳酸涂层克氏针内固定。骨折造模后12周分析骨折侧股骨骨密度,X射线摄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折局部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骨密度检测结果提示股骨全长及中段骨密度骨质疏松性骨折组、辛伐他汀干预组显著低于单纯骨折组,辛伐他汀干预组骨折部位骨密度显著高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X射线摄片结果提示,单纯骨折组骨折两端对位、对线良好,骨痂与骨皮质密度接近相同并相互连接,塑形基本完成;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愈合质量差,骨痂密度浅淡,部分标本仍见模糊的骨折线;辛伐他汀干预组骨折线消失,骨痂填满骨缺损,骨膜反应深,单纯骨折组、辛伐他汀干预组X射线评分显著高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P <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折愈合进程较单纯骨折组延迟,辛伐他汀干预组骨小梁较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更规则有序。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各组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辛伐他汀局部应用可有效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辛伐他汀对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3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骨折组(A组)、卵巢切除+骨折组(B组)、卵巢切除+骨折+辛伐他汀缓释干预组(C组),每组10只.A组仅暴露腹腔,其余2组行卵巢切除术,术后6周,实验大鼠均制作右侧股骨骨折模型.A组行无涂层的髓内固定,B组行高分子涂层髓内固定,C组加入辛伐他汀高分子涂层髓内固定.骨折造模术后6周处死大鼠收集右侧股骨,行放射影像学检测及骨密度测量,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和BMP-2的表达.结果 A、C组完全桥接骨痂与不完全桥接骨痂的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5);A、C组股骨全长骨密度及骨痂骨密度显著高于B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A、C组VEGF、BMP-2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在高聚合物生物涂层内固定物上局部应用辛伐他汀可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可能与其上调骨痂组织中BMP-2、VEGF表达并提高骨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降脂类药物辛伐他汀具有一定的促进骨形成作用潜能,局部应用效果更佳。先前研究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中期的观察证实辛伐他汀涂层内固定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但其对骨折愈合晚期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辛伐他汀涂层内固定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晚期进程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单纯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及辛伐他汀干预组。单纯骨折组仅暴露腹腔卵巢不予切除,其余2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卵巢切除后6周,所有大鼠建立股骨中段开放性骨折模型,单纯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及辛伐他汀干预组分别采用无涂层、聚乳酸涂层和辛伐他汀复合聚乳酸涂层克氏针内固定。骨折造模后12周分析骨折侧股骨骨密度,X射线摄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折局部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密度检测结果提示股骨全长及中段骨密度骨质疏松性骨折组、辛伐他汀干预组显著低于单纯骨折组,辛伐他汀干预组骨折部位骨密度显著高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X射线摄片结果提示,单纯骨折组骨折两端对位、对线良好,骨痂与骨皮质密度接近相同并相互连接,塑形基本完成;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愈合质量差,骨痂密度浅淡,部分标本仍见模糊的骨折线;辛伐他汀干预组骨折线消失,骨痂填满骨缺损,骨膜反应深,单纯骨折组、辛伐他汀干预组X射线评分显著高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折愈合进程较单纯骨折组延迟,辛伐他汀干预组骨小梁较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更规则有序。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各组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辛伐他汀局部应用可有效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