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文题释义: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该技术依赖于脑血流和神经元激活的耦合,当大脑的某个区域处于活动状态时,流向该区域的血液会随之增加,超过了代谢需求时,顺磁性去氧血红蛋白浓度会相对下降,这一效应会减弱局部磁场的不均匀性,从而显示出成像信号的差异。   皮质重构:脊髓受到损伤后患者会出现脑皮质功能活动的改变。相对于正常健康人群,这种脑皮质活动的异常,类似于一种特殊的激活区域空间移位,被称之为皮质重构。神经组织的可塑性是脊髓损伤后脑皮质能够发生重构的重要原因。 背景: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BOLD-fMRI)通过检测大脑功能区活动时血流变化而获得脑功能改变的客观信息。以往关于脊髓型颈椎病的任务态fMRI研究能够观察到患者感觉和运动皮质功能的重构。 目的:运用任务态fMRI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皮质激活的变化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集行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2例(脊髓型颈椎病组)及健康志愿者45名(正常组)。所有对象均行颅脑fMRI扫描,动作任务均为右手对指任务。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脊髓功能,术后6个月随访时将JOA评分改善率< 50%定义为手术预后不良。 结果与结论:①脊髓型颈椎病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 < 0.05);②脊髓型颈椎病组术前左侧中央前回的激活体积值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 0.05),左侧中央后回的激活体积值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脊髓型颈椎病组术前左侧激活体积比值(中央前回/中央后回)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 0.05);③术后6个月随访时,脊髓型颈椎病组左侧中央前回的激活体积值较术前显著减低(P < 0.05),左侧中央后回的激活体积值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左侧激活体积比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 < 0.05);④相关性分析显示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的激活体积值、激活体积比值与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改善率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 < 0.05)。激活体积比值与术前JOA评分、术后改善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⑤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术前激活体积比值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界值为3.621;术前JOA评分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51,界值为8;激活体积比值的预测效能高于JOA评分;⑥结果表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任务态fMRI皮质左侧中央前回与中央后回的激活体积比值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JOA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术前激活体积比值可有效预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ORCID: 0000-0002-9156-0702(宋彦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MRI征象,基于关键MRI征象对PAS类型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85例PA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粘连组(27例)、植入组(29例)与穿透组(29例)MRI征象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下血管异常对PAS类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粘连组、植入组、穿透组三组间胎盘膨出、前置胎盘、胎盘下血管异常、胎盘内暗带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组与穿透组比较,完全型前置胎盘(82.8%)、Ⅳ型胎盘下血管异常(75.9%)的发生率高于植入组(分别为51.7%、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征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胎盘下血管异常的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入组与穿透组比较时,Ⅲ型胎盘下血管异常提示胎盘植入的概率明显增高(P<0.05),而Ⅳ型血管异常提示胎盘穿透的概率明显增加(P<0.05);植入组与粘连组比较时,胎盘下血管异常不能预测其分型(P>...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不同病程脑梗死后图命名障碍患者语言相关脑区功能连接(FC)的影响,从影像学角度探讨图命名功能的损伤及恢复机制。 方法 选取28例脑梗死后图命名障碍患者纳入患者组,根据其病程又进一步分为急性期组(共16例)和恢复期组(共12例),同时选取18例中老年志愿者纳入正常对照组。采用tDCS阳极刺激患者左侧外侧裂后部周围区(PPR),每周治疗5 d,治疗2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行rs-fMRI检查及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PACA)图命名量表评分,观察患者语言相关脑区的FC变化。 结果 治疗后急性期组及恢复期组患者PACA图命名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正常受试者比较,患者组双侧大脑半球均存在多个脑区与Wernicke区的FC减低,且以优势半球的改变更显著。经tDCS治疗后,发现急性期组及恢复期组患者双侧额颞叶与Wernicke区的FC均显著增强。进一步比较还发现,治疗后急性期组双侧颞枕叶FC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强;而恢复期组治疗前FC增强的左侧颞叶在治疗后FC则明显减低。 结论 fMRI技术可对脑梗死后图命名障碍患者语言相关脑区的FC变化进行精准、无创评估;tDCS可能通过增强双侧脑半球语言相关脑区(集中于额颞叶部位)与Wernicke区的FC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图命名功能。  相似文献   
4.
殷某,男,38岁,农民,住号为266176。自1984年起感全身乏力逐渐加重,活动后心慌气短,在当地诊断为“肝炎”、“贫血”。3月前出现口渴多饮伴周身浮肿、尿少于1988年6月24日入院。曾间断应用益肝灵等保肝药物。无其他化学品接触史。有饮酒嗜好。查体:T36.5℃,P100次/分,R240次  相似文献   
5.
脑CT灌注成像及其在颅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灌注成像作为一种能反映组织血液动力学状况的功能性成像方法,在全身各脏器疾病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迅速。初步研究证明,利用CT灌注成像可定量地反映脑肿瘤的血管化程度和血流灌注状况,对于推断肿瘤的分级和预后,鉴别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观察疗效、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及引导活检等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血色病十分少见,迄今国内仅有少数报告,我院诊断1例,并经CT检查证实,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38岁。自4年前感全身乏力且逐渐加重,活动后心悸气短,在当地化验诊为“贫血”“肝炎”。3月前出现口渴多饮伴周身浮肿,尿少于1988—06—24入院。素有饮酒嗜好。体检:周身皮肤呈青铜色,以面部明显。口腔粘膜有色素沉着,无出血点及蜘蛛痣。胡须、腋毛、阴毛稀疏。  相似文献   
7.
基底节及丘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底节及丘脑肿瘤位于大脑深部,虽然发生率不高,但种类很多,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常缺乏特异性,难以准确定性[1]。过去一直认为该区肿瘤邻近重要结构不宜手术切除,但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肿瘤可得到大部甚至全部切除;而有些肿瘤如生殖细胞肿瘤和淋巴瘤放疗效果较好[2]。因此准确定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常见基底节丘脑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问题做一简要探讨。基底节、丘脑的解剖发生基底节和丘脑位于大脑深部,靠近脑室。基底节由大脑半球腹外侧壁的细胞增厚区增殖隆起向后延伸而形成,丘脑由间脑翼板侧壁…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CT导向的52例周围神经根阻断和27例神经根剥离病例。神经根阻断采用1%的利多卡因(2.5~5ml),通过观察阻断后是否缓解疼痛用来确定椎间盘脱出(31例)或椎间孔狭窄(2例)的临床意义,并用于神经根剥离前(19例)。采用正侧位CT定位象选定适当平面,层厚为4mm的横断扫描确定椎间孔位置。胸腰骶段取俯卧位,颈段取仰卧位。用22号9cm或15cm针,颈段水平进针,避开颈动脉及椎动脉刺入椎间孔;胸腰段斜向进针;骶段垂直进针。针位确定后注入3ml 1%的利多卡因和1ml 60%的造影剂。神经根剥离采用2.5~5ml 100%的乙醇,通常于神经根阻断后数小时或次日进行。剥离方式为神经周围剥离和硬膜外神经剥离,CT显示为间质型和硬膜外型造影剂分布。结果52例神经根阻断51例成功(98%),27例神经根剥离17例成功(63%),无并发症,其中胸段成功率最高(90%)而腰骶段最低(43%)。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钡餐造影(GI)与CT对胃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淋巴瘤6例,结合文献,对比分析,男4例,女2例,年龄35岁~69岁,平均49岁.全部病例均行GI与CT检查,最后经病理证实.均为原发非何杰金淋巴瘤.CT采用GESytec2000S全身CT机,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GI所见多发类圆形充盈缺损2例,胃粘膜增粗紊乱4例,以胃体及窦部为主.胃壁相对柔软.GI提示诊断2例.CT所见6例均表现为胃壁弥漫性增厚,厚度在1cm~7cm之间.胃外缘光滑呈分叶状4例,模糊不清2例.增强扫描病变中度强化,与正常胃壁之间分界不明显.2例可见病变表面胃粘膜线样强化.提示粘膜下病变结论GI为首选的胃脏检查方法.但由于淋巴瘤主要在粘膜下生长,GI难以观察病变的真实情况,诊断符合率低.粘膜上多发不规则圆形充盈缺损(鹅卵石样)是胃淋巴瘤的典型表现.CT可以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胃淋巴瘤的CT表现大多数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为胃壁广泛性弥漫性增厚(>1cm),胃周围脂肪线多完整,外缘光滑或分叶状,病变表面粘膜多呈线样强化.借助CT表现可以和胃癌区别开来.CT可以协助临床确定病变的分期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延至右心房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例延至右心房的静脉内平滑肌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 4例患者均径CT、MRI检查确诊,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心脏超声、CT及MRI检查均可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尤其是MRI检查可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手术治疗是治愈的惟一有效手段,根据病情可采用一期或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