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相较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用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临床指南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卫生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官方网站及不良反应监测官方网站,检索时间均自建库截止到2022年2月。英文检索词: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CFP10/ESAT6;中文检索词: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宜卡、CFP10/ESAT6。收集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诊断MTB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指南、共识、团体标准、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等。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根据异质性大小采用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纳入指南2部、专家共识3篇、团体标准2部,均指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可用于诊断MTB感染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纳入系统评价1篇,结果显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皮肤试验共招募参与者887名,其敏感度为86.06%(95%CI:82.39%~89.07%)。纳入原始研究4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有效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区分人群,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敏感度(89.3% vs. 90.4%)和阴性似然比(0.177 vs. 0.2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特异度(85.5% vs. 47.3%)、诊断比值比(42.238 vs. 8.040)、阳性似然比(6.048 vs. 1.710)、阳性预测值(66.0% vs. 35.1%)、阴性预测值(96.2% vs. 94.0%)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果显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不良事件均为局部瘙痒和疼痛,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可用于MTB感染诊断、辅助结核病诊断,相较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其有效性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评价《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的适用性,并建立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模型,为指南临床适用性评价和更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别从已开展糖尿病相关诊治工作的医疗机构,每家抽取老年科、内分泌科、肾脏科或相关科室医生各6~8人。通过现场填写纸质版问卷,或通过电子问卷对未到现场者进行调查。对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各维度评分、指南获取途径和影响实施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Nemenyi检验进行多组比较和两两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并结合逐步回归筛选出各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725份,有效问卷722份,有效回收率99.6%。评分结果显示,可获得性评分最低,可接受性评分最高。多组比较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指南熟悉程度是各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指南获取途径主要包括:学术会议(52.1%)、微信(45.4%)、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43.5%)。调查对象中有139人认为该指南存在实施障碍(19.3%),其中认为实施障碍为医务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分别有136人(18.8%)、134人(18.5%)和133人(18.4%)。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指南适用性评价的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模型,能为指南的制/修订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常规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CBM、CNKI、VIP、WanFang Data,并辅以手工检索2011年6月以前出版的《胃肠病学杂志》等12种中文专业期刊及相关学术会议纪要,追溯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双氯芬酸预防PE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5个RCT,共计675例PEP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双氯芬酸可降低PEP发病率[OR=0.41,95%CI(0.18,0.95),P=0.04],但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性较差;双氯芬酸不能显著降低重度PEP发病率[OR=0.40,95%CI(0.08,2.06),P=0.27]。5个纳入研究均未报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双氯芬酸预防PEP相对安全,有可能会降低PEP的发病率,但对于重度PEP,双氯芬酸预防效果不明显。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局限性,且例数有限,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厦门市3-6岁儿童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危险性评估,为全面制定儿童龋病预防的综合措施,尤其是为高危患龋儿童的口腔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厦门市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并通过发放问卷,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饮食习惯、口腔行为、家庭情况、生活环境、干预措施等6个方面的16个变量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forward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厦门市3-6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71.77%,龋均为4.70,龋面均为7.43。月龄、进食碳酸饮料频率、睡前进食、进食奶制品频率、开始刷牙年龄、家长受教育程度、托幼机构、居住地、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局部用氟、子女数目、进食甜食频率等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性别、每天刷牙次数、牙膏种类和家庭收入与儿童龋病的发生无相关性。建立的儿童龋病回归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龋危险性进行预测。结论对儿童龋病应综合防治,从小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并合理局部用氟。  相似文献   
6.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外部真实性及其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临床试验及其真实性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严格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等三大设计原则,并在试验过程中有效控制了潜在的混杂与偏倚,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现已成为验证临床药物或某项干预措施是否安全有效的重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卷烟弹性系数计量回归模型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收卷烟附加费作为控制吸烟的一项有效措施已被西方国家的实践所证明。本文立足于中国国情,借鉴Guinea模型和计量经济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中国卷烟需求的计量回归模型。并利用政府公布的1978~1991年全国有关卷烟的时间序列资料,运用最大信息极大似然法(FIML)估计得到中国卷烟混合平均价格需求弹性系数为—O.546~—O.556,即若混合平均价格上涨10%,则卷烟需求量将减少5.5%左右。与国外相应的研究结果相比,弹性系数略高。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中国征收卷烟附加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重度妊高征并血液浓缩对围产儿的影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曲义菊,康德英我院于1985~1991年收治重度妊高征并血液浓缩患者68例(Ⅰ组),无血液浓缩者22例(Ⅱ组)。对两组早产儿发生率、宫内发育迟缓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作了对比观察,证实血液浓...  相似文献   
9.
卫生系统重大科研课题终审标书在设计方面的共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卫生研究课题申请书中在设计方面的现状,采用临床医学科研方法学的方法与原则,对卫生系统重大科研课题的终审标书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发现以下一些共性问题:在病因学研究中,存在部分设计方案论证强度较低,纳入分析的指标过多等问题;对于诊断学研究则存在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没有重复性分析;对于治疗性研究,部分存在假的随机分组,以及样本量计算缺乏依据等问题;而在部分预后研究中缺乏质量控制措施等。部分标书质量在方法学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康德英  王莉 《山东医药》2004,44(36):71-72
1990年4月至1999年4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宫外孕患者中12例曾被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