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封堵器经胸关闭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一种新型的封堵器和传送系统:封堵器由外鞘管、内鞘管、传送杆经第4肋间和右侧房壁送出,封堵房缺。通过这种经胸方式共治疗患者386例,年龄1~79(平均11.8)岁,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房缺平均直径为20.4(4~38)mm,成功植入封堵器382例,因房间隔多发缺损植入2个封堵器22例。整个手术时间为35~62(平均44±7.4)min;术后24h经胸B超证实手术成功率为98.9%;植入术中封堵器脱落1例,因此取出封堵器改用手术方法封闭房缺;另1例患者房缺成功封闭,术后当晚发生颅内出血,经神经外科治疗成功康复。结论:对于大多数房缺患者,经胸封闭房缺是有效且安全的,其操作也较为简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骨骼化胸廓内动脉桥制取技术应用的早期结果和经验。方法:对99例患者(合并糖尿病39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骨骼化方法游离胸廓内动脉,97例左胸廓内动脉均与前降支吻合,18例右胸廓内动脉与其它冠脉血管吻合,其余用大隐静脉吻合。结果:全组共使用单侧胸廓内动脉79例,双胸廓内动脉18例,左胸廓内动脉使用率98%,平均远端吻合口数4.88±0.88个/例;院内死亡2例,病死率2.02%(2/99);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8.01%(8/99),其中脑部并发症3例,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2例,消化道出血1例。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骨骼化胸廓内动脉技术安全、可靠,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0 引言 目前临床治疗心脏房间隔缺损主要经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缺损 ,或采用封堵器心导管封堵缺损两种方法 .外科手术效果好 ,但创伤大 ,恢复时间长 ;心导管封堵技术创伤小 ,但操作复杂 ,出现意外情况处理困难 .我们于 2 0 0 0 0 5 /2 0 0 2 0 4采用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房间隔缺损的新术式治疗房间隔缺损 15 3例 ,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西京医院 2 0 0 0 0 5 / 2 0 0 2 0 4房间隔缺损患者 15 3(男 6 8,女 85 )例 ;年龄 2~ 6 4岁 ,体质量 12 .5~ 72 .0 (平均35 .6± 16 .2 )kg.房间隔缺损直径 5 .0~ 39.5mm ,其中下…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男,54岁,因左眼胀痛、视物不清伴头痛、恶心、呕吐5d入院。患者1991年因左眼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有面瘫、肌肉萎缩病史4a。入院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差,体型瘦高,右侧面瘫,前额高起,鼻尖高出,下颌短小,面部呈"鸟面样"(图1);四肢肌肉萎缩,手指、足趾细长;专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手动;双眼睑裂较小,右侧上睑下垂,双眼球运动正常;右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虹膜表面有膜状物,瞳孔7mm,光反应消失;晶状体缺如,  相似文献   
5.
完全内窥镜下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完全内窥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 2 5例的结果。方法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8月 ,于右侧胸壁打孔内窥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1 2 5例。直接缝合 1 1 3例 ,涤纶补片修补 1 2例 ,同时行三尖瓣成形 2 2例 ,右室流出道狭窄解除 2例。结果 术中扩大切口 3例 ,室缺残余漏 1例 ,二次开胸止血 2例 ,手术时间 2 .1~ 5 .6h ,平均 (3 .1± 0 .6)h。体外循环时间 38~ 1 68min ,平均 (78± 2 5)min ;升主动脉阻闭时间 9~ 56min ,平均 (2 5± 8)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完全内窥镜下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辅助二尖瓣置换术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言  2 0 0 1- 0 8- 18,我院采用胸腔镜辅助、周围体外循环技术 ,进行二尖瓣置换术 ,据联机检索结果 ,国内尚未见报道 ,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患者 ,女 ,38岁 ,因 2 7a前四肢关节肿胀、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同时发现风湿病累及心脏 .2 a后于剧烈活动后感心慌 ,休息后症状缓解 . 1mo前于“感冒”后出现心慌、胸闷、气急 ,下肢浮肿 ,不能平卧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 ,房颤”住院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 ,症状缓解 .上述症状因劳累后又再次发作两次 ,住院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58例总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采用右侧胸壁打3个小孔(1~2cm),股动脉静脉、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2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32例。结果:术中扩大切口2例,室缺残余漏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手术时间3.6~5.6h,平均4.1h。体外循环时间38~156min,平均86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1~56min,平均28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电视胸腔镜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是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骨骼化乳内动脉桥应用的早期结果和经验。方法对52例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使用骨骼化方法游离乳内动脉,左乳内动脉均与前降支吻合,16例右乳内动脉与其它分支吻合,其余用大隐静脉吻合。结果全组共使用单乳内动脉36例,双乳内动脉16例,平均吻合口数4.05±.75个/例,无胸腔积液和胸骨感染;院内1例死于脑卒中,死亡率1.92%(1/52);发生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5.77%(3/52),其中脑部并发症2例,胸腔积液1例。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结论在CABG中应用骨骼化乳内动脉安全、可靠,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Li Cai  康云帆 《国际眼科杂志》2008,8(8):1703-1704
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眼底病变的临床表现。方法:观察分析78例紫绀型先心病患者的眼部临床表现,必要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部B超检查等。结果:紫绀型先心病患者78例中有4例视力明显下降,其中3例眼底可见视网膜出血、周边视网膜血管闭塞;18例可见视网膜血管迂曲,2例周边血管旁小片状出血。结论:紫绀型先心病患者可伴发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网膜出血等眼底病变,需定期行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心导管法和经胸小切口法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术的异同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的价值。方法 心导管法ASD封堵术 111例 ,经胸小切口直接由右房置入封堵器 71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或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检测缺损大小及边缘状况 ,并指导封堵。结果 心导管法和经胸小切口法封堵的缺损大小、ASD/(ASD +残留间隔 )及封堵器大小分别为 (18.7± 7.5 )mmvs (19.1± 6.1)mm (P >0 .0 5 ) ,0 .44± 0 .13vs0 .5 0± 0 .14 (P <0 .0 5 )和 (2 4.3± 8.0 )mmvs (2 6.4± 8.4)mm (P >0 .0 5 )。心导管法和经胸小切口法缺损一侧缘≤ 5mm和两侧缘之和≤ 10mm者分别为 18.0 %vs 3 2 .4% (P <0 .0 5 )和 5 .4%vs 12 .7% (P >0 .0 5 )。两种方法共封堵双孔及多孔ASD 7例 ,均于较小孔缺损边缘留有少量分流。结论 心导管法可顺利闭合中、小型ASD ,对缺损较大、边缘较短者有一定技术难度 ;经胸小切口法适应证更广 ,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