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与Keratron Scout角膜像差仪测量屈光手术患者Kappa 角大小的差异。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屈光矫正中心术前筛查患 者98例(196眼)。在同一环境下进行Pentacam与Keratron Scout检查,记录2种检查方式的瞳孔直径、 Kappa角大小(采用直角坐标系表示),从而获得Kappa角在角膜的x轴和y轴偏移量,比较2种检查方 法测量的Kappa角大小的差异及2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采用配对t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 数据处理。结果:Pentacam与Keratron Scout测量近视患者的瞳孔直径分别为右眼(3.17±0.44)mm、 (3.19±0.53)mm,左眼(3.25±0.65)mm、(3.33±0.48)mm,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ntacam与 Keratron Scout测得双眼的Kappa角x轴以及y轴偏移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方法测得的Kappa 角偏移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右眼x轴相关系数为0.966,y轴为0.969,左眼x轴为0.956,y轴 为0.913。结论:在瞳孔直径一致的条件下,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与Keratron Scout角膜 像差仪测量近视以及近视散光患者Kappa角无差异,在手术设计中均可作为Kappa角调整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钝挫伤后外伤性青光眼的发生率、手术率和降眼压用药情况,评价眼外伤评分(OTS)对钝挫伤后外伤性青光眼的预测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京医院收治的眼钝挫伤患者265例(267眼)。对伤后初始视力、损伤分区和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等伤情给予评估并进行OTS评分。采用卡方检验、直线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钝挫伤患者最终视力较初始视力整体上有提高( χ 2 =65.99,P<0.001)。外伤性青光眼发生率为13.1%(35眼),OTS评分越高,外伤性青光眼发生率越低( χ 2 =8.593,P=0.035);所有青光眼患者Ⅰ、Ⅱ区均有累及,12眼累及到Ⅲ区。OTS评分越低的青光眼患者手术率越高,两者间呈负相关(r =-0.980,P<0.001);评分2分的青光眼患者均接受了3级以上的手术治疗。在伤后6个月时,各OTS评分组青光眼患者眼压较首诊时均显著降低(t=6.93、8.21、8.24、6.36,P<0.01),但各组之间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OTS 5分评分组患者外,2、3和4分评分组的降眼压药物种类和首次治疗时比较均显著减少(t=13.50、4.75、3.20,P<0.05),但3、4和5分评分组间使用的药物种类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TS对钝挫伤后外伤性青光眼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评分低的伤者出现外伤性青光眼和需手术治疗的可能性高。对于不同评分的患者使用的降眼压药物的数量差异,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评价。  相似文献   
3.
周国良  师蓉  何丽明 《海南医学》2005,16(4):108-108,79
目的 探讨用涡轮机参与牙龈瘤切除术的实用性。方法 在局麻下用消毒过的涡轮机磨除牙龈瘤涉及的接触区,至根方的龈外展隙,得到间隙,绕病变蒂周正常组织上作切口,从颊侧剥离通过得到的间隙至舌侧,切除牙龈瘤。再用涡轮机磨除接触区涉及的牙周膜、骨膜及邻近的骨组织,碘仿纱条打包缝合。术后抗炎、止血。结果 用此方法治疗牙龈瘤6例,术后创面无感染,术后1/4—1/2年复诊未见复发.所留接触区间隙有牙龈再附着,全冠或烤瓷修复接触区间隙。结论 涡轮机参与牙龈瘤切除术与传统拔牙加牙龈瘤切除术相比.不拔牙,去除复发因素,疗效满意.易修复所留间隙,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观察经角膜上皮的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术后恢复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研究.分析行TransPRK(134例,268眼)和LASEK(90例,180眼)2种手术方式后近视患者配戴绷带镜的总时长(后文简称摘镜时间),术后ld裸眼视力(UCVA) (LogMAR),摘镜后UCVA,摘镜时等效球镜度(SE),以及术后1、3个月时患者的UCVA和SE.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LASEK组平均摘镜时间为(5.46±1.12)d,术后3d摘镜率为57.8%,术后5d摘镜率为95.6%.TransPRK组平均摘镜时间为(3.82±0.98)d,术后3d摘镜率为89.6%,术后5 d摘镜率为100%.2种手术方式摘镜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01).LASEK组术后1 d UCVA为0.42±0.05,TransPRK组术后1 d UCVA为0.32±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1,P<0.001).摘镜当天,LASEK组UCVA为0.23±0.17,TransPRK组为0.34±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8,P<0.001).摘镜当天,LASEK组的SE为(0.39±0.71)D,TransPRK组的SE为(0.33±0.6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P< 0.001).术后l、3个月时,2组的UCVA以及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ansPRK比LASEK术后上皮愈合更快,摘镜时间更短,远期视力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角膜屈光手术患者明暗瞳孔下Kappa角的大小及明暗瞳孔时Kappa角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近视手术患者118例234眼,采用 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分别于室内照明及暗室情况下进行检查,记录明暗瞳孔直径大小、明暗瞳孔时Kappa角的大小。结果:左右眼明暗瞳孔直径大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瞳时,左右眼Kappa角鼻上方分布较多;暗瞳时,左右眼Kappa 角颞上分布较多。明暗瞳孔下, Kappa角的水平及垂直偏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不同明暗度下瞳孔大小的改变会影响Kappa角的大小,这种变化可能对依据Kappa角进行居中设计的角膜屈光手术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