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2000年-2003年共对6例皮肤缺损、深部组织外露患者采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皮肤缺损中足背皮肤缺损3例、外踝皮肤缺损1例、头皮恶型肿瘤切除后头皮缺损1例、颞面部皮肤缺损1例;采用带腓动静脉蒂小腿外侧皮瓣转移修复足背及外踝皮肤缺损3例,吻合短蒂血管游离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头皮缺损1例、修复前足皮肤缺损1例,吻合长蒂血管游离小腿外侧皮瓣修复颞面部皮肤缺损1例.  相似文献   
2.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间13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AO/ASIF分型,C1型8例,C2型4例,C3型1例。运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超腕关节固定治疗,依据X线影像学及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桡骨远端影像学评估采用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评分法,术后第2天优5例,良8例;去除外固定架时优4例,良9例。腕关节功能采用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4例,良7例,可2例。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桡骨长度和桡骨远端关节面,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仰卧位旋按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并与颈椎牵引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1999-09/2001-01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颈椎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30,男10例,女20例)和对照组(n=30,男12例,女18例)。治疗组:采用仰卧位旋按手法治疗,隔2d行1次手法,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坐位布托带颈椎牵引,隔2d日牵引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AUS-128DP深圳产)检测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右侧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较治疗前加快(P〈0.05)。结论:仰旋按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且其作用效果强于单纯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 1 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1月 ,应用药物局部封闭配合快扳手法治疗肩周炎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 43例肩周炎患者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规定的病例选择标准。采用随机化原则分组。治疗组 2 3例 ,其中男 6例 ,女 1 7例 ;年龄最小 48岁 ,最大 65岁 ;病程最短 1 2天 ,最长 60天 ;对照组 2 0例 ,其中男 4例 ,女 1 6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62岁 ;病程最短1 6天 ,最长 52天。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采用局部药物封闭配合快扳手法。药物组成 :康宁克通 40 mg、玻璃酸酶 1 5…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研究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辩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辩再造拇指、虎口扩大成型及修复1~4指皮肤缺损62例。结果皮辩全部成活,再造拇指外形好,且有良好的感觉功能.扩大的虎口能完成对掌功能;所修复手指皮肤外现正常,感觉、运动功能良好。结论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辩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损伤小,皮辩质地柔软,厚薄适中,具有感觉功能,适合于拇指再造、虎口成形及手指皮肤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运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AF系统治疗3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随访总结分析手术疗效。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lO个月,疗效满意,有效率达90%。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操作简单,复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椎体前缘恢复理想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仰卧位旋按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并与颈椎牵引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1999-09/2001-01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颈椎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30,男10例,女20例)和对照组(n=30,男12例,女18例)。治疗组:采用仰卧位旋按手法治疗,隔2d行1次手法,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坐位布托带颈椎牵引,隔2d日牵引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AUS-128DP深圳产)检测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右侧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较治疗前加快(P<0.05)。结论:仰旋按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且其作用效果强于单纯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9.
卧位旋按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卧位旋按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卧位旋按手法治疗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指数增高(P<0.01),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差异。说明卧位旋按手法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的高粘凝聚状态,使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缓解或消除。  相似文献   
10.
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