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免疫学的不断进展,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免疫学的方法诊断脑囊虫病。现今较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囊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酶标对流免疫电泳等。上述试验方法均需一定的试验设备、技术和药品,故在临床上,特别是基层医院较难开展。有鉴于此,笔者在诊治脑囊虫病的实践过程中,创用了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囊虫皮内试验方法。现将该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本院住院患者1 50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监测及问卷调查,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归为斑块组(n=809),未发现斑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n=691),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酗酒、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的变量进入回归统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酗酒差异不明显(P均〉0.05)。将上述变量进入回归统计,显示年龄、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可能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囊虫的病理改变与CT图像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囊虫的病理改变与CT图像的对照观察宿丽英,张伟,张文萃CT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为脑囊虫的诊断起了抉定性的作用,本文作者报告不同存活时期的脑囊虫其不同CT图像与病理演变过程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材料选择收集了426例颅内囊虫患者,包括尸体解剖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本院住院患者1 50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监测及问卷调查,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归为斑块组(n=809),未发现斑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n=691),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酗酒、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的变量进入回归统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酗酒差异不明显(P均>0.05)。将上述变量进入回归统计,显示年龄、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可能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囊虫性假肥大性肌病主要见于囊虫病流行区,1926年Priest最早报道本病。据称本病主要见于亚洲。作者经验本病11例,其中8例经肌肉活组织检查证实。现将11例的临床资料和8例肌肉活组织检查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男女各2例,年龄:9~15岁,平均12.2岁。临床表现:头痛、呕吐4例(其中1例呈阵发性),抽风4例,左眼失明1例。头颅叩诊呈破罐音3例,鼻两侧皮脂痣4例,皮肤损害4例,智力低下1例。双侧视乳头水肿4例。肾区肿物1例。辅助检查:颅骨正侧位片4例:均呈颅内高压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