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奥沙利铂(艾克博康)130mg/m2,静滴6h,d1;亚叶酸钙(CF)200mg/m2,静滴2h,d1~5,5-Fu300mg/m2,静滴4h,d1~d5,CF滴完后使用。每21d为一周期,化疗3~6周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全组52例患者,总有效率(CR+PR)为44.23%,主要毒副反应为外周神经感觉异常、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腹泻,多为Ⅰ~Ⅱ度。结论FOLOX4方案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疗效高,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王健  赵纲  安燚 《现代肿瘤医学》2015,(10):1383-138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对早期诊断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意义。方法:根据126例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产生与否将其分成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8例产生吻合口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7±3)日]明显长于未产生吻合口漏者[(12±4)日],术后死亡率两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所增高,无吻合口漏组术后第4日开始回落,吻合口漏组一直持续上升,4日后2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均下降,吻合口漏组第7日回升,与持续下降的无吻合口漏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对早期诊断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具有一定的价值,临床可进一步研究,以规范该方法作为对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进行初步预判的无创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志海  田志军  安燚 《医学综述》2012,18(10):1595-1597
目的评价CA199、CEA、CA242、CA125、CA153五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结直肠癌诊断和随访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检测165例胃、结直肠癌患者和82例胃、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及160例健康人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结果肿瘤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健康组(P<0.01)。肿瘤根治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下降;术后未降至正常者,复发或转移率为71.05%,而术后再升高者复发或转移率为76%。结论上述多种肿瘤标志物对胃和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转移有一定的价值。采用平行检测法,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采用系列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成人腹股沟疝病人腹外斜肌腱膜及腹直肌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成人腹股沟疝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MP-2、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 MMP-2在腹股沟直疝的腹直肌前鞘中的表达明显强于斜疝组及对照组,而MMP-9在各组均未见表达.结论 MMP-2参与了腹股沟直疝病人腹直肌前鞘基质降解过程,与腹股沟直疝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肛瘘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肛瘘是肛周皮肤和直肠/肛管相通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及外口三部分组成。大多数肛瘘为原发性肛瘘,即源于肛门腺的非特异性感染,形成肛门周围脓肿后的一种发展结果。Vasi-levsky等报道,在因急性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的病人中,至少40%-50%会最终形成肛瘘。继发性肛瘘多由全身疾病及特异性感染引起如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UC)、化脓性汗腺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变(PLG)的诊断及手术指征。方法:对B超和病理诊断的胆囊息肉样变51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胆固醇性息肉以多发为主,本组为87.8%,平均直径3~7 mm。胆囊腺瘤以单发为主占76.9%(10/13)。腺瘤癌变4例,占30.7%,直径均〉15 mm,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结论:(1)B超是诊断PLG的首选方法;(2)单发,直径≥10 mm,基底宽,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有右上腹痛症状,息肉短期内增长较快者作为手术指征;(3)多发胆固醇性息肉可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乳腺增生和168例乳腺癌标本中ER、PR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患者E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增生患者(P<0.05),而PR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绝经后乳腺癌患者ER表达水平中位值为30 %,明显高于绝经后乳腺增生患者的10 %(P<0.05),而在绝经前两组患者ER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润性小叶癌组织内PR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等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ER、PR的表达能够较好地反映乳腺疾病的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日间手术的概念和基本问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日间手术[ambulatory(day) surgery]的概念最早是英国小儿外科医师Nichol提出的,是指选择一定适应证的病人。在1个工作日内安排病人的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一般数小时)和办理出院,病人不在医院过夜。他报告了7000例日间手术,认为日间手术的满意度与住院手术相似。这种手术方式开始还不被广泛接受,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提高、护理观念的发展、病人更愿意享受类似家庭病房氛围的医护模式。另外,加上日间手术具有缩短住院等候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优势,故逐渐被医生、病人、政府和保险机构所接受。197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独立的日间手术中心,很多国家开始推广日间手术。在日间手术的实践中,针对一些因本身伴随疾病、或独居老人、或家属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不能及时发现术后病人病情变化者,又出现了延长恢复期的日间手术(ambulatoy surgery with extended recovery),即病人当日住院和手术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