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90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31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399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2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纤维化是肾实质逐渐瘢痕化,肾功能逐渐丧失的病理过程。作为各种肾脏疾病的后期改变,肾纤维化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因此,延缓及逆转肾纤维化的进展是慢性肾脏病(CKD)的重要治疗目标。腺苷是细胞外的一种小分子核苷,近年来发现CKD患者肾组织间隙腺苷浓度与纤维化程度相一致,提示腺苷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细胞膜上主要有4种腺苷受体亚型,A1AR、A2AAR、A2BAR与A3AR。这4种腺苷受体在肾组织的分布以及相应的生物学效应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腺苷受体可以促进或抑制肾纤维化的病变进展。并且,腺苷信号通路在肾组织内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联系,共同调控肾损伤修复以及CKD患者肾纤维化的进展。因此,腺苷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肾纤维化的重要靶点,但是其具体信号作用及下游通路仍有待更多的研究。此外,中医药对腺苷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也是中医药治疗CKD的重要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MP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5日于华润武钢总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45例,另选取2017年9月1—21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住院诊断治疗的MPP患者38例。对COVID-19和MPP的肺部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VID-19肺部CT征象1)分布:单侧发病5例,双肺发病40例,主要以胸膜下(40例)及小叶核心(38例)为主,2例重症患者见两肺弥漫分布;2)密度:仅为毛玻璃影(GGO)10例,GGO+实性兼有者35例;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43例,胸膜平行征33例,铺石路征38例,"反晕征"3例,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可见肺气囊征象,未见空洞出现。MPP肺部CT征象1)分布:病变呈大叶性分布2例,大部分呈小叶性分布36例;双肺下叶病灶27例;2)密度:GGO 36例,病灶有实变21例;3)伴随征象:典型树芽征25例,小叶间隔局限性增厚21例。纵隔和肺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的积液征象。COVID-19实变率较MPP高(P<0.05),两者GGO及胸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和MPP的CT表现都以GGO为主,但COVID-19少见支气管壁增厚,分布为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与支气管分布无关,病变实变率较高;MPP病灶与支气管分布关系密切,并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考察微血管性心绞痛(MVA)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变化,探究其与MVA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MVA患者93例,另随机抽取相同年龄段因胸痛入院但冠状动脉造影、运动平板试验未见异常的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Galectin-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Galectin-3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MVA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VA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VA患者Galectin-3、hs-CRP和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Galectin-3水平与空腹血糖、hs-CRP、ET-1水平呈正相关(r=0.456、0.598、0.426;P0.05),与NO水平呈负相关(r=-0.488;P0.05)。结论 MVA患者血清Galectin-3水平上升,可作为MVA患者中微血管纤维化和预测炎症和微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慢性伤口迁延不愈。外源性电刺激提供促进慢性伤口愈合的电流,其独特优势是使电荷调控伤口,促进伤 口愈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成为目前组织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研究热点之一。现介绍一些常见慢性伤口 的形态学和电生理特性,主要探讨目前电荷调控伤口愈合的形态学改变、可能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alo同心圆性硬化(Balo's concentric sclerosis,BC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复发缓解型BCS患者4次发作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相关资料。结果(1)临床表现:患者先后出现头晕、呕吐、视物模糊、面部麻木、行走不稳、耳鸣、左侧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及眼震、痛觉减退、肢体肌力下降、巴氏征(±)、共济运动异常、偏瘫步态等定位体征。患者先后发作4次,其中1次为亚临床发作,仅表现为影像学的复发;(2)辅助检查:CSF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蛋白正常或增高,第1次发作CSF-OB(+),余3次为(-); 3次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异常; MRI显示左侧桥臂、右侧颞叶、双侧基底节、双侧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右侧小脑半球、左侧枕叶、颈髓、胸髓等部位异常信号,大部分病灶呈同心圆样改变,直径1~3 cm,同心圆层数为3~5层,也有部分病灶呈斑片状改变,增强后呈环形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经过激素冲击治疗后多数病灶明显缩小;(3)治疗及预后:对激素治疗反应好,冲击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BCS常见于青壮年,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多样,可为缓解复发病程; CSF可有白细胞数和蛋白水平增高,CSF-OB可为阳性; MRI可见同心圆样病灶与斑片状病灶共存,可累及脊髓; 对激素治疗反应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手针和电针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方法:①实验于2005-02/2005-9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雄性健康Wistar大鼠108只。采用4-动脉阻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18只):正常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处置),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椎动脉及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组(热凝双侧椎动脉及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脑缺血预处理组(热凝双侧椎动脉及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min,24h后全脑缺血10min),手针预处理组(术前7d用0.25mm×40mm毫针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直刺进针5mm;双侧曲池穴,直刺进针4mm,0.25mm×25mm毫针针刺百会穴,平刺约3mm。针刺预处理组间歇5min捻转一次,平补平泻,1次/d,干预30min,预处理后24h全脑缺血10min),电针预处理组(术前7d采用全能脉冲电疗仪,对足三里、曲池穴进行电针针刺,频率为1Hz,电压为2V,强度以肢体轻微抖动为度,1次/d,干预30min。预处理后24h全脑缺血10min)。②术后24,48,72h各组各处死鼠6只,取脑,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③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鼠10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数:脑缺血预处理组、手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明显少于脑缺血组(P<0.05);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手针预处理组(P<0.05),与脑缺血预处理组相近。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且电针干预效果与脑缺血预处理相近,优于手针干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高龄T3期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并输尿管皮肤造瘘的经验。方法:2004~2011年,47例超过75岁T3期膀胱肿瘤患者接受全膀胱切除并输尿管皮肤造瘘,9例为初发,38例为复发肿瘤,既往平均手术次数(2.7±1.7)次。25例(53.2%)合并有其他器官的慢性疾病。所有患者于术中同时行双侧盆腔淋巴清扫,1例因尿道腔内肿瘤生长行尿道全切除并阴道前壁部分切除。术后输尿管内留置F7单J支架管并定期更换。以QLQ-C30(v3.0)中文版量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平均时间(266±33)min,围手术期平均输血(728±309)ml。术后病理分级T2b2例,T3a26例,T3b15例,T4a4例,N214例,N31例。随访11~67个月,平均(32.4±15.1)个月。23例(48.9%)术后3~36个月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24例(40.4%)随访中死亡,17例死于肿瘤转移,7例死于非肿瘤相关原因。23例生存至今,19例(40.4%)无瘤生存15~67个月,平均(41.5±16.2)个月,4例(8.5%)带瘤生存19~30个月。17例(36.2%)出现并发症:7例单侧肾功能下降,1例双侧肾功能减退。11例经历至少1次肾盂肾炎(2例合并单侧肾功能减退)。32例完成术后6个月QLQ-C30测定,22例完成术后12个月测定,经统计检验,术后6个月患者情绪功能改变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的主观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均与术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T3期膀胱肿瘤患者可耐受全膀胱切除,应于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缩小手术区域,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对于高龄患者,输尿管皮肤造瘘并于输尿管内长期留置输尿管支架是全膀胱切除后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且处理简单的尿流改道方式。全膀胱切除术对提高高龄T3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主观健康状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检查(EUS),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成像胆胰管造影(MRCP)在诊断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可疑病例共93例。93例病例全部经内镜超声检查(EUS),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成像胆胰管造影(MRCP)方法进行诊断,前瞻性研究三项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联合两种以上诊断方法,可大幅提高胆总管患者的诊断准确率。EUS对胆总管结石检出的灵敏性为83.8%,特异性73.7%;ERCP对胆总管结石检出的灵敏性为89.2%,特异性84.2%;MRCP对胆总管结石敏感性为93.2%,特异性100%。 结论:MRCP无论在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检出的特异性或灵敏性上,都显著高于另EUS和ERCP方法,显示MRCP在诊断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具有较大的临床优势。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首先可行MRCP筛查,阴性者可进一步实施ERCP或EUS检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