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本院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人术后患者囊袋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护理。结果2例患者分别于6个月、9个月起搏器切开处皮肤干性坏死,给予囊袋清除术和重新置人起搏器。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与囊袋大小是否合适、术中操作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应针对原因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指导患者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途径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PCI在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中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患者22例,21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单支架置入7例,双支架置入14例,14例置入双支架的患者均成功进行对吻球囊扩张,1例系支架术后再狭窄,单纯行切割球囊成形术。术后每15d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3-9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22例PCI均取得成功.术后达TIMI 3级血流,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1例(4.55%),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2例(10.53%),1例再次行PCI术。术后平均随访(16.86±6.90)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径路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PCI即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腔内隔离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16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和术后护理,结果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完善护理和监护,术中和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半年随访期间一例患者猝死,无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以及完善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对30例接受介入封堵术的先心病患儿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重要环节的护理,探讨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5.
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2005年2月~2008年5月主动脉夹层15例的护理资料.所有患者经增强CT或核磁共振成像确诊并行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护理的要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疼痛和镇痛、镇静、降压药应用的观察,术中各项监护,术后肢体血供、穿刺部位并发症、出血征象的观察和护理等,并重视心理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植入均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恢复良好.结论 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可成功治疗胸主动脉夹层.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前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rocardial infarction,AMI)多数由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便秘、寒冷低温等引起。2006年12月,我科收治1例车祸后钝性胸部外伤(blunt chest trauma,BCT)所致的AMI患者,由于患者多处骨折,并有大量胸腔积液,择期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78例左主干开口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长度≥30mm的长病变、纡曲成角病变及严重钙化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结果经桡动脉PCI完成率97.2%。因导引导管支撑力不够,采用双导丝技术18例,采用子母导管技术5例,微导管技术6例,锚技术3例。左主干开口病变8处即刻全部成功。左主干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17例,单支架置入9例。其他分叉病变67处,单支架置入47处,双支架置入20处。双支架置入后对吻球囊扩张成功率100%。34处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27处。长度≥30mm的长病变91处、纡曲成角病变23处、严重钙化病变27处全部PCI成功。术中支架内血栓2例,住院期间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死亡1例。穿刺处并发症:桡动脉闭塞8例,前臂肿胀4例,无血肿及神经损伤。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PCI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是否对眼科局麻手术患者告知术中町能疼痛程度的效果的比较。方法将眼科局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术前接受护士告知的术中可能受到的疼痛方面的知识;对照组按眼科术前常规护理进行准备。结果干预组患者自测的术中疼痛的强度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巡回护士测评的患者术中紧张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南术者测评的干预组患者术中配合程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躁动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应当重视眼科局麻手术患者术中可能受到的疼痛告知,患者术前知晓术中可能受到的疼痛,有助于缓解患者术中的焦虑,加强与术者的手术配合。  相似文献   
9.
孟荣英  荆丽敏 《护理学报》2006,13(12):73-73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冠心病的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等优点。为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节约医疗资源,我院开展了门诊冠状动脉造影术。1临床资料2005年6月-2006年6月本介入中心有50例门诊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6 ̄75岁,平均年龄52岁,有16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局部血管狭窄病变≥75%,给予置入支架治疗并办理住院,其余34例均未住院治疗。2护理2.1术前准备需要手术的患者要经门诊医生预约登记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做碘过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双轴旋转冠状动脉造影(DARCA)在中国人群冠心病诊断中的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12月在我院行诊断性DARCA患者共74例,其中后期34例于DARCA时对等中心调整方法进行了改良.于造影前后即刻观察记录患者血压、心率以及症状,并记录造影所用对比剂用量、射线剂量及操作时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Student'st检验,若呈非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以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QR)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临床安全性:所有患者于造影过程中均无胸痛症状,仅1例(1%)于造影后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约6s后自行恢复窦性心律.造影前后左冠状动脉收缩压及心率稍降低[收缩压分别为(116±20)、(111±18) mm Hg(1 mm Hg=0.133 kPa),t =3.303,P=0.001;心率的M(QR)分别为73(65 ~84)、71 (64 ~78)次/min,Z=-4.789,P=0.00l],但均在临床正常值内.(2)对比剂、射线剂量及操作时间:所有患者完成造影所需对比剂用量、射线剂量和操作时间分别为28(25 ~34) ml、8979(6733~12 363)mGycm2和200(164 ~ 270)s.等中心调整方法改良后的DARCA其左冠状动脉造影射线剂量及总射线剂量较改良前明显减少[左冠状动脉剂量分别为4004( 2932~5772)、5808 (4798 ~ 8838) mGycm2,Z=-3.471,P=0.001;总剂量分别为(8116±2493)、(11 371±4122) mGycm2,t=-4.176,P=0.001],左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时间及总操作时间也明显减少[左冠状动脉操作时间分别为120(80 ~ 180)、150( 126 ~214)s,Z=-2.836,P=0.005;总操作时间分别为180( 139 ~ 240)、220( 186~308)s,Z=-3.004,P=0.003],但对比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0 (25~35)、27(25 ~34)ml,Z=-0.906,P=0.365].结论 DARCA在中国人群冠心病诊断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且改良后的DARCA等中心调整方法较常规等中心调整方法在简化操作的基础上可显著减少射线剂量和操作时间,可代替常规法,但临床推广还需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