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血液灌流(HP)对恙虫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421医院2004~2009年行HvHF联合HP治疗恙虫痛合并MOF的24例患者,按治疗转归分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浆内皮素(ET),并将HVHF联合HP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氧合指数、乳酸、平均动脉压(MAP)、APACHEⅡ评分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死亡组ET明显高于存活组。(2)两组治疗24h后Cr、BUN、氧合指数、乳酸、MAP均明显改善;存活组APACHEII评分显著降低,死亡组无明显变化。结论HVHF联合HP可有效辅助治疗恙虫痛合并MOF:ET对判断恙虫痛合并MOF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膜式人工肺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和呼吸衰竭的抢救治疗,即体外生命支持或体外膜氧合,血管内氧合器也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尤其对病重、心功能差、估计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膜式氧合器的使用更为必要.当前,通过改进膜材料、优化设计以及对各种件能的实验评估和临床评价,人工肺的研究着力于提高气体交换能力和提高生物相容性,为抢救患者的生命提供更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陈夫圆  孙利平  朱远见  孟猛 《安徽医药》2022,26(10):2063-2067
目的探讨微小 RNA-490-3p(miR-490-3p)对骨肉瘤 MG63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19年 9月至 2020年 4月,从中科院上海细胞库购买人骨肉瘤细胞株 MG63进行体外培养,分为对照组(未转染)miR-NC组(转染 miR-NC)、 miR-490-3p组(转染 miR-490-3p mimics),miR-490-3p+pcDNA组(共转染 miR-490-3p mimics与空载体、)和 miR-490-3p+FKBP14组(共转染 miR-490-3p mimics与 FKBP14过表达载体),采用 RT-PCR检测 miR-490-3p表达,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钙黏蛋白 E(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上皮间质转化因子 Twist转录因子( Twist)和 FK506相关蛋白 14(FKBP14)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 miR-490-3p和 FKBP14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miR-490-3p组细胞中 miR-490-3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3.68±0.37比 1.02±0.10,P<0.05),而侵袭细胞数( 33.25±2.02比  相似文献   
4.
血液和组织相容性是人工心血管材料广泛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一种性能优良的心血管支架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合适的扩张比、足够的柔韧性和顺应性、材料易消毒、微环境易控制性等,置入后必须保证能让细胞很好的贴附生长,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但支架内再狭窄却严重地限制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十分复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仍存在许多难点,只有彻底揭开支架内再狭窄的内在机制,才能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随着表面技术的迅速发展,可 通过对心血管置入材料表面改性来提高材料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力学性能及抗腐蚀行为,可为开发性能优良的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支架置入兔颈动脉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及c—myc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及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方法 将国产铂-铱合金支架置入16只家兔颈动脉,术后7、14、30和90d处死动物,行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三色染色、c-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14d,VSMC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术后7d,中膜VSMC由收缩型变为合成型,内弹力板消失,偶见炎性细胞浸润,1例血管腔内出现不完全血栓形成。术后14d,新生内膜增生明显,主要由合成型过渡型VSMC组成。术后30d,新生内膜增生更加明显,主要为收缩型和少量过渡型VSMC及细胞外基质组成。术后90d,内弹力板恢复为弯曲的连续状,其上附着多层内皮细胞,VSMC为收缩型,术后14d透射电镜显示,合成型VSMC呈圆形或椭圆形,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非常丰富。支架置入后,兔颈动脉新生内膜中c-myc蛋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均呈阳性,正常对照血管呈阴性。结论 兔颈动脉内置入支架后,可引起VSMC中c-myc基因表达增强,其与VSMC的增殖密切相关,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铂 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局部导入c myc反义寡核苷酸 (ASODN)对兔颈动脉细胞凋亡的影响 ,寻求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途径。方法 :将携带c mycASODN的国产铂 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置入兔颈动脉 (给药组 ,n =16 ) ,在术后 7、14、30、90d处死动物行苏木精 伊红和Weigert染色 ,图像分析测量新生内膜厚度和面积 ,c 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 ,并与对照组 (n =16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支架术后 7、14d均未观察到平滑肌细胞凋亡 ,术后 30d在新生内膜中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 ,90d时显著高于 30d ;同时给药组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 mycASODN可诱导支架置入后平滑肌细胞凋亡 ,可用于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内科治疗无效或恶化而改用血液透析、超滤、脱水治疗的12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能耐受3h血透治疗;11例心衰得到纠正,抢救成功率91.7%;死亡1例,住院病死率8.3%;死因为心源性休克,未见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论: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肝、肾功能恶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行血液透析、超滤、脱水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措施,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1987年,Sigwart和Puel[1]首先报道了将 Wallstent自扩张冠状动脉内支架用于临床的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冠脉内支架成功地用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避免了PTCA并发严重内膜撕裂及夹层所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冠脉闭塞,为PTCA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1994年以来,支架置入术联合应用噻氯匹定和阿斯匹林以及应用高压扩张技术、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 lar ultrasound,IVUS)指导置入技术,进一步改良了支架置入术,使支架达到理想扩张,从而使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率远低于1%.这表明支架术急性期临床结果优于常规PTCA[2],并且能有效地预防弹性回缩和降低再狭窄率[3,4] ,比常规PTCA省时.因此,冠脉内支架术迅即发展为一项目前在介入心脏病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致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病情则呈进行性加重,从持续性蛋白尿最后发展为肾衰竭。我科应用缬沙坦、黄芪注射液治疗DN患者58例,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氟康唑对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氟康唑与广谱抗生素同步应用预防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187例中重度以上肺部感染者(治疗前痰培养及或涂片有真菌者不入选)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静脉用抗生素治疗加口服氟康唑100mg/d,155例;对照组:静脉用抗生素治疗32例。所有病例均选用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至停用抗生素或治疗过程中病情好转可减少其中一种抗生素时停用氟康唑。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及疗程中每周抽血查肝功能,并记录症状,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及疗程中病情无好转或反复或伴腹泻时均留痰及或大便送检涂片查霉菌及培养。结果 治疗组155例在治疗期间及疗程后有150例无深部真菌感染发生;另有5例出现痰涂片壹到酵母样菌,但痰培养阴性,其病情的好转进程未受影响。对照组32例中有18例并发真菌(白色念珠菌)感染(痰涂片及痰培养均查到真菌),其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16例;肠道真菌感染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纳差症状,两组的纳差症状无明显不同。治疗组有3例在停氟康唑前出现了血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45-62mmol/L),及时停氟康唑并加保肝治疗3-5d后谷丙转氨酶均恢复正常。对照组有1例血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54mmol/L),加保肝治疗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氟康唑与抗生素同步应用对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有预防作用,此方法效果好、方便、经济、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