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良先主任医师临床治疗髌骨软化症有丰富的经验,对被认为难以治愈的晚期髌骨软化症病人有独到的治疗方法,他针对晚期髌骨软化症中老年病人多见"肾亏气虚血瘀"的病机,运用了内外合治的方法,即中药验方内服联合中药制剂穴位注射法,创造了20%的治愈率和100%的有效率。使相当一部分晚期髌骨软化症病人免于手术治疗的痛苦和风险,值得临床广泛借鉴。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糖水平对卒中病情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入院次日清晨血糖水平,将1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成血糖升高组49例,血糖正常组147例,观察血糖与梗死部位、病灶大小、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血糖的发生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灶部位、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梗死病灶的大小有关,高血糖多见于大脑中线部位梗死及临床症状严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糖升高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血糖正常组。结论 高血糖可能加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系统损伤,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多次危象的诱因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多次危象的诱因和预后.方法 对65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其中11例为多次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多次危象患者共发生24次危象,且均有明确诱因,其中以感染(17例次,70.8%)与疲劳紧张(5例次,20.8%)最多见.多次危象组患者经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或联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预后与单次危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次危象组患者并发抑郁焦虑状态的比例明显高于单次危象组(P<0.01).结论 重症肌无力多次危象的主要诱因为感染、疲劳紧张等.如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并予以适当的心理治疗,重症肌无力多次危象可防可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例POEMS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与国外文献(Mayo组99例)比较,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20例(100%,100%),皮肤色素沉着19例(95%,46%),脾肿大19例(95%,22%),阳痿11例(69%,71%),甲状腺功能减低9例(45%,17%);M蛋白检出率较低,骨髓浆细胞增生及骨损害明显低于国外病例;20例早期均误诊;15例经皮质类固醇、三苯氧胺等治疗后,10例症状缓解.结论 该组病例临床特征与国外组基本相似,但有其特点;对不明原因的多发性神经病病例,应及时行血清、尿液蛋白免疫固定电泳等检查;皮质类固醇治疗对该病有效.  相似文献   
5.
6.
青壮年脑梗塞国内外报道逐渐增多,多指20岁~44岁的青壮年缺血性卒中,但对病因各家报道不一。本就我院1990年~1997年收治的52例青壮年梗塞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计海峰  孙鑑 《江苏医药》2008,34(11):1162-1163
为探讨叶酸、甲钴胺对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的治疗作用,选取我院脑梗死患者115例,观察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健康人比较,研究血浆Hcy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甲钴胺联合叶酸治疗高Hcy血症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反复头痛5个月,突发视物成双4个月,左眼球突出 1个月”于2010年9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4月初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枕部阵发性胀痛,伴后颈部牵痛,每天数次,每次持续约数小时,服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后可缓解.于5月30日下午1点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视物成双,呈左右叠影,遂于6月1日至医院就诊,查头颅MRI和CT 血管成像(CTA,图1,2)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眼肌麻痹型偏头痛”,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当天头痛明显加重即刻停药,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后复视头痛稍有好转,但停用后头痛又明显加重,为爆裂样头痛并伴左眼眶后明显疼痛,于7月18日查左跟视力下降,左眶上切迹压痛阳性,左服外上运动稍迟钝,头颅MRI、双眼MRI、颈椎MRI、腰穿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当时诊断为“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给予地塞米松、营养神经等治疗,复视好转,但左枕部及左眼眶后疼痛仍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雷公藤红素(celastrol)联合tPA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并即刻干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干预组、tPA干预组和雷公藤红素联合tPA干预组,生理盐水和tPA剂量均为2 mg/kg,雷公藤红素的浓度为5 mg/kg,以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再灌注后24 h脑梗死体积,以及梗死灶炎症因子IL-1β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TUNEL法)以及小胶质细胞活化反应(CDll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各组疗效.结果 与生理盐水干预组比较,tPA干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IL-1β含量、细胞凋亡率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tPA干预组比较,雷公藤红素联合tPA干预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与tPA联合应用时,雷公藤红素可以明显减轻tPA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且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性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以及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比较CISS分型与TOAST分型,探讨CISS分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由两位经分型培训的神经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盲法行TOAST分型及CISS分型。比较两种分型法各亚型的构成比及差异。结果①TOAST分型中各亚型分布为:小动脉闭塞型54例(36.0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型39例(26.00%),不明病因型35例(23.33%),心源性栓塞型19例(12.67%),其他明确病因型3例(2.00%)。CISS分型中各亚型分布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52.00%),穿支动脉疾病33例(22.00%),心源性脑卒中19例(12.67%),不明病因17例(11.33%),其他病因3例(2.00%)。②150例患者分别按TOAST分型和CISS分型方法分别进行分型,其中50例(33.33%)患者的分型发生变化。⑧2位经过培训的神经科医生使用TOAST分型时130例(86.67%)相同,Kappa值为0.82:采用C1SS分型时132例(88.00%)相同,Kappa值为0.8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ISS分型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其病因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发病机制,减少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为其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