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临床真实病例为编辑对象,利用全功能仿真模拟人,采取理论讲解、现场示教、场景模拟、专项训练等方式,对滨州医学院18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32学时的急救复苏技术和快速反应能力培训。同时对受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模拟环境下利用全功能仿真模拟人进行医学模拟训练是提高医学生急救水平和临床急救快速反应能力重要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贯穿于医学科学发展的全过程,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教育中必须融入人文精神,把人文教育的理念载入并渗透到诊断学的学习中,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现和救死扶伤的职业观.培养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使其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具备丰富人文精神内涵的合格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3.
谈多媒体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心电图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求知欲、解答难点重点问题以及启发思维等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秋水仙碱是一种独特、复杂的抗炎剂,几十年来一直用于预防痛风的急性炎症发作。近年来,临床试验已证明其在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力。冠心病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内膜下脂蛋白累积引发异常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富含脂质的炎症斑块形成。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活动被认为是冠心病进展的重要机制。秋水仙碱可通过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而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抑制微管蛋白引发的白细胞运动、胞吐和吞噬作用,中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激活与吞噬,中断白三烯与细胞因子生成,减少微管相关炎症细胞趋化,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趋化、黏附和募集。秋水仙碱对血小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2个方面。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是秋水仙碱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其中抗炎可能是秋水仙碱发挥治疗效果的核心机制。低剂量、长疗程的秋水仙碱干预方案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实质性好处。本文主要对秋水仙碱作为附加疗法在心包炎、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内再狭窄、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病案式教学方法在非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以期末考核及学期末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病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劣。结果多数学生及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非医学专业;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学习必趣及效率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显著提高非医学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兴趣及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准医疗、个体化给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血小板药物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入选PCI后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且疗程在3个月左右的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快代谢组、中代谢组和低代谢组,并给予个体化干预治疗。快代谢组继续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中代谢组将氯吡格雷调整为1.5倍剂量;低代谢组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将氯吡格雷调整为2倍剂量,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改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检测各组个体化干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干预治疗后的出血事件。结果:各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为快代谢组中代谢组低代谢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治疗后,中代谢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较干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低代谢组中氯吡格雷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干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干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干预治疗后快代谢组、中代谢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代谢组中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快/中代谢组,氯吡格雷组仍明显高于快/中代谢组(P均0.05)。干预治疗后,中代谢组、低代谢组与快代谢组比较出血风险均未增加(P均0.05)。结论: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个体化给药,可提高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对于CYP2C19基因型为低代谢型的患者建议改用替格瑞洛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尖瓣口舒张早期的血流峰值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比值(E/Ea)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确诊NSTE-ACS的住院患者在入院时行危险分层,测定NT-proBNP并在入院24 h内行心脏彩超检查。同期门诊入选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行心脏彩超检查。以Simpsion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取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E和二尖瓣环间隔侧Ea,计算E/Ea比值。结果 NSTE-ACS患者低危组的E/Ea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危组与低危组相比,高危组与中危组相比,E/Ea均显著增高(P〈0.001)。相关分析显示,NST-ACS患者的E/Ea与NT-proBNP及危险分层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56和r=0.52,P〈0.001)。E/Ea和NT-proBNP诊断高危组NSTE-ACS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7(95%CI为0.67~0.86,P〈0.001)和0.94(95%CI为0.89~0.98,P〈0.001)。结论 E/Ea能够反映NSTE-ACS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NSTE-ACS的危险分层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对4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先证者以及90名健康人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患者进行家系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结果在1个家系中发现Arg694Leu杂合突变,而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此为我国患者中首次发现Arg694Leu突变。结论β-肌球蛋白重链可能是我国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致病基因之一和主要致病基因之一。Arg694Leu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外显率较高,临床症状出现较晚,进展慢,预后较好,猝死及心腔扩大少见,是一相对良性突变。  相似文献   
9.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来随着对室性心动过速机制认识的发展,针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已经成为根治、防止和减少复发的重要治疗方法。随着心脏电生理和标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CARTO和EnSite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技术的发展,发现在室性心律失常成功消融靶点处可见一些特殊电位,可能为致心律失常组织的局部电学标志。本文就该特殊电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希氏束-浦肯野电位20世纪50—70年代,众多学者[1~4]采用微电极同步记录离体灌流心脏保护研究(HPS)多部位或Purkinje纤维-乳头肌标本的单细胞动作电位和双极电图,详细研究了HPS的自律性、兴奋性和前向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临床带教模式 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医学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材,即“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医学生不仅应注意智能和学业成绩的提高,而且应加强个人素质的培养。目前,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医学教育界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在校期间所获知识的基础性、单一性、典型性、稳定性与实际应用中的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多变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这些矛盾不可能通过无限制的扩大知识体系的外延来解决,只有通过改善学生的智能素质来解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