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减毒活疫苗SPY1对巨噬细胞引起的天然免疫应答及机制。方法 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BMDM),SPY1作用巨噬细胞6 h和24 h后,分别用RT-PCR和ELISA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SPY1作用于野生小鼠以及TLR2、TLR4缺陷小鼠的BMDM 24 h后,ELISA检测TNF-α和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水平;MAPK、PI3K和NF-κB抑制剂处理后,检测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SPY1作用巨噬细胞后可引起强烈的免疫应答,此过程不依赖于TLR2和TLR4。MAPK、PI3K和NF-κB信号通路参与调控SPY1引起的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应答。结论 肺炎链球菌减毒活疫苗SPY1通过MAPK、PI3K和NF-κB通路产生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应答,这一过程不依赖于TLR2和TLR4。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学生睡眠问题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系,为大学生NSSI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3所高校的11 689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NSSI行为、睡眠问题、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和抑郁症状.结果 大学生在过去1年内的NSSI行为报告率为7.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SI行为与工作日睡眠时间、周末睡眠时间、失眠、噩梦睡眠问题均有相关性(P值均<0.05);在控制年级、性别、父母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吸烟、饮酒和抑郁症状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周末较短的睡眠时间(<7 h/d)、失眠症状和频繁噩梦均能增加大学生NSSI行为的发生风险(OR=1.32~3.25,P值均<0.05),而工作日较长的睡眠时间(≥9 h/d)则与NSSI行为呈负相关(OR=0.60,P<0.05).结论 睡眠时间过短、失眠和噩梦是大学生NSSI行为的重要风险因素,加强对睡眠问题的干预和管理可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三氧化二砷(As_2O_3)诱导的Hepa RG人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μmol·L~(-1)As_2O_3孵育24 h建立Hepa RG人肝细胞损伤模型。实验设置空白组、模型组(As_2O_35μmol·L~(-1)),单给药组(丹酚酸B 10μmol·L~(-1)),丹酚酸B高浓度组(丹酚酸B 10μmol·L~(-1)+As_2O_35μmol·L~(-1)),丹酚酸B中浓度组(丹酚酸B5μmol·L~(-1)+As_2O_35μmol·L~(-1)),丹酚酸B低浓度组(丹酚酸B 2. 5μmol·L~(-1)+As_2O_35μmol·L~(-1))。丹酚酸B预孵育2 h,弃去含药培养基,继续用5μmol·L~(-1)As_2O_3孵育24 h;实验终止,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JC-1荧光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表达对丹酚酸B的肝脏保护作用机制。结果:As_2O_3浓度依赖性的降低Hepa RG细胞的存活率(P 0. 01);丹酚酸B单独作用2 h对正常细胞活力无影响;丹酚酸B(5,10μmol·L~(-1))预孵育2 h可显著增加由As_2O_3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P 0. 01)。As_2O_3导致肝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上升(P 0. 01),丹酚酸B(10μmol·L~(-1))预孵育可降低细胞凋亡率(P 0. 01);As_2O_3孵育24 h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丹酚酸B可维持线粒体膜电位,提示丹酚酸B的抗凋亡作用与其抑制凋亡线粒体通路有关;与As_2O_3组比较,丹酚酸B预处理升高了Bcl-2/Bax水平(P 0. 01),增加了p-Akt/Akt水平(P 0. 01)。结论:丹酚酸B对As_2O_3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维持线粒体功能、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木犀草苷对阿霉素诱导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木犀草苷(luteoloside)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新生SD大鼠乳鼠,差数分离提取心肌细胞,建立ADR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R模型组、木犀草苷与ADR同时给药(12.5、6.25和3.125 mg.L-1)各剂量组及木犀草苷预孵育4 h后,与ADR同时给药(12.5、6.25、3.125 mg.L-1)各剂量组。观察木犀草苷对AD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量效、时效关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内LDH含量降低,漏出量增加、SOD活性降低及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增多。与模型组相比,木犀草苷各处理组心肌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增加(P<0.05);木犀草苷与ADR同时给药12.5、6.25 mg.L-1组(P<0.05)能明显降低LDH漏出量、增强SOD活力、降低细胞上清中MDA含量;预孵育4 h后,与ADR同时给药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LDH漏出量(P<0.05)、增强SOD活力、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木犀草苷对ADR所致的心肌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且预孵育4 h后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未孵育组,其初步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孙潇  蔡梦娇  张丹  韩苏夏 《西部医学》2018,30(9):1257-1263
【摘要】 目的 借助Sleeping Beauty(SB)转座系统在小鼠肝脏中稳定过表达原癌基因MYC诱导小鼠肝癌形成,并在SB转座子pT3EF1α c Myc基础上构建可在小鼠体内敲低PEX2的重组转基因载体。方法 借助水动力法尾静脉注射(Hydrodynamic tail vein injection, HTVI)和SB转座子系统向小鼠肝脏导入携带目的基因MYC的转座子质粒,诱导小鼠肝癌形成。 以载体为模板,分别扩增U6 shNC、U6 shPEX2序列,通过T4连接获得目标载体pT3EF1α c Myc shNC、pT3EF1α c Myc shPEX2。结果 ①实验组小鼠成功诱导出肝癌。②经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鉴定,构建质粒完全正确。③细胞瞬时转染实验质粒pT3EF1α c Myc shPEX2及其对照质粒pT3EF1α c Myc shNC,确定在小鼠肝癌细胞Hepa1 6中实验组质粒可以降低PEX2的mRNA水平。结论 借助 HTVI技术和SB转座系统过表达c Myc成功诱导小鼠肝癌形成,并在SB转座子质粒pT3EF1a c Myc基础上构建了可在小鼠肝癌细胞Hepa1 6中敲低PEX2基因的重组转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5月-2016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例肝移植术后发生EVB行内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内镜下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其临床效果,包括止血率、治疗后曲张静脉变化、近期复发出血率。结果 8例患者平均55.00(44.75~61.50)岁。肝移植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时间平均为71.50(18.75~107.25)个月。原发病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6例,其中合并肝癌1例,合并酒精性肝硬化1例,急性肝坏死1例,亚急性肝坏死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例;不明原因肝硬化1例。行硬化治疗2例,套扎治疗6例,组织胶治疗6例。内镜下均成功止血,出院时均无再次出血,随访12个月无再发出血,其中1例因静脉曲张复发行择期内镜下治疗。结论肝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仍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除抗病毒等预防外,应密切监测患者有无静脉曲张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正>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活动障碍,伴有疼痛、肿胀、弹响等[1]。笔者基于“脊柱-髋-膝”共轭理论针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来源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治中心,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76岁,平均(62±6)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室间隔缺损(VSD)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TEE实时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的VSD患儿103例,所有患儿术前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初步筛选,术前全身麻醉后采用TEE充分评估VSD位置、大小、分流口数量、与主动膜瓣关系、反流程度等指标,并在TEE监测下完成经胸微创VSD封堵术。观察术前TTE和TEE检查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封堵效果。结果 TTE与TEE检测VSD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E与TTE检测VSD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患儿中,99例封堵成功,封堵成功的99例患儿TTE与TEE检测VSD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患儿99例1次封堵成功,无封堵器脱落,均未输血,其中72例采用圆形双侧对称封堵器,27例采用偏心型封堵器,腰部直径(5.28±1.27)mm,手术时间均60 min,平均(38.45±11.56)min,安装封堵器时间(25.32±8.24)min。4例患儿改行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99例患儿封堵术出院前和术后3月采用TTE复查,封堵器正常,室水平未见分流信号;4例心内直视修补术患儿随访,室间隔补片位置未见分流信号。结论 TEE术前充分评估对成功实施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VSD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超声(TEE)在监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于徐州市儿童医院心脏外科行经胸微创封堵的VSD患儿62例,患儿术前均接受TTE检查,以明确VSD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明确VSD微创封堵术可行性,并初步选择合适的VSD封堵器.术中在TEE引导下确定荷包位置,实时动态监测封堵器放置过程,并立即判断手术疗效.术后3~5天行经胸超声(TTE)检查恢复情况.结果 62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术中存在残余分流2例,封堵器内渗漏3例,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均于术后3~5天出院.术后1、3、6、12个月随访,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无瓣膜反流加重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出现,术后6个月复查残余分流及渗漏消失.结论 TEE在经胸微创封堵术前定位、术中引导及术后即刻评价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