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供体角膜消毒方法,观察抗生素和消毒剂两种处理技术的效果,预防角膜移植术后感染。方法用定性培养法和稀释法,对抗生素和消毒剂处理角膜的抗菌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用1000单位的妥布霉素和含有效碘5000 mg/L聚维酮碘分别对供体角膜浸泡处理30 min和5 min,手术时对其保存液及剩余的角巩膜环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妥布霉素处理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15.38%;聚维酮碘处理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5.13%。结论用有效碘5000 mg/L聚维酮碘或1000单位妥布霉素浸泡处理供体角膜,均显示出比较好的抗菌效果;聚维酮碘抗菌效果效果好于妥布霉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眼结膜囊术前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洗眼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入院后两组均于未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前及滴眼24 h后对结膜囊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手术前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结膜囊(A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结膜囊(B组);再分别对A、B两组取样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洗眼的效果.结果 白内障患者术前未使用及使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24 h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8.8%、27.5%;碘消毒液、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洗眼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0%、20.0%.结论 术前通过结膜囊的冲洗达到降低细菌培养阳性率,从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将聚维酮碘消毒液术前冲洗结膜囊作为内眼手术的常规.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0年9月收住院一例角膜阿米巴及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感染合并眼内炎病人,病人曾行角膜移植术,糖尿病多年,病情较特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常存在于热带及亚热带的土壤和水中.紫色色杆菌偶尔可引起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严重化脓感染或败血症,致死率极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辅助牙科畏惧症患儿口腔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来济南市口腔医院就诊,有紧张恐惧情绪,无法完成常规条件下口腔治疗的患儿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试验组患儿在应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下进行口腔治疗,对照组患儿仅在心理行为诱导下进行口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主观焦虑水平与就诊行为改善程度.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平均得分和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分均降低,试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就诊中的焦虑恐惧情绪、改善其就诊行为表现,提高患儿口腔治疗的合作性.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在常规监测中发现蜡样芽胞杆菌污染 ,现报告如下。对手术医生、护士清洗后的手、手刷及常用手术器械 ,监测发现皆培养出同一种细菌 ,普通琼脂平板上为圆形突起菌落 ,表面周边粗糙 ,中央呈熔蜡状 ,不透明。血琼脂平板上呈较明显透明溶血 ,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有菌膜 ,震荡发现管底有散在沉淀。革兰染色为大肠埃希菌 ,两端钝圆 ,多呈短链状 ,长短不一。有不大于菌体的中央或次末端芽胞。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分解尿素酶 ,液化凝胶 ,有动力 ,卵黄琼脂平板上形成明显的白色浑浊环。 V-P试验阴性 ,不发酵乳糖、阿拉伯糖、木糖、…  相似文献   
7.
我国痔的发病率在46.3%,Ⅲ、Ⅲ期痔病患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措施。笔者单化近来对Ⅲ、Ⅲ度重度内痔132例,采用TST手术办式和PPH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 病例报告 病人,女性,23岁。因头痛、恶心、呕吐2周入院。无与猫密切接触史。查体:视乳头水肿。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示右颞顶等密度影,周围脑组织水肿,约4cm×4cm×3cm,占位效应明显,强化扫描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入院后查弓形虫抗体( )。术中见右颞顶部脑沟变浅,脑回增宽,切开皮层约1cm深处见病变组织呈淡黄色,质软,血运较差。分块切除。术后病理切片中查到不规则坏死区,其中有较多嗜酸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在少数巨噬细胞胞浆中看到淡兰色小体。病理诊断为脑弓形虫病。病人于手术后10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眼内炎2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和病原学特征,提高感染性眼内炎的认知和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82例住院治疗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资料。患者中,男性206例,占73.05%;女性76例,占26.95%。年龄最小2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36.0±11.2)岁。除14例病情较重,无法保存眼球者以外,其余268例患者进行了玻璃体标本的病原学检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Chi-square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82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眼外伤所致者177例,占62.77%;感染性角膜炎所致者61例,占21.63%;眼部手术后所致者32例,占11.35%;内源性眼内炎12例,占4.25%。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2~13岁者占眼外伤所致者的19.21%;14~50岁者占感染性角膜炎所致者的55.74%;51~79岁者占眼部手术后所致者的60.61%。病原体检测显示,真菌和葡萄球菌属各占30.63%,为本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主要病原体。其中,致病细菌对环丙沙星敏感者最多,占81.81%;庆大霉素次之,占77.92%。结论 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眼外伤,真菌和葡萄球菌属是导致眼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明确感染性眼内炎的不同致病因素、病原学特征有助于提供恰当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