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烈教授认为小儿感冒以风热型感冒居多,临证多表现为发热,恶风,咽红肿痛,咳嗽,少痰,有浊涕,哭闹或烦躁不安,小便黄。病因是小儿内有蕴热,久积成毒,外感风热邪气或风寒邪气入里化热,热、毒胶结,互为影响。王烈教授将其总结为"热毒理论":热因毒起,无毒不发热,毒随邪入,热因毒生,变因毒起。病机关键是热、毒,故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善用清热解毒之品以治之,创立中药汤剂清感方治疗,临证时灵活加减,使热去、毒解,减少发热次数,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中药组,用线栓法建立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荧光测定法动态检测缺血再灌注1,3,7 d脑组织中EB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各再灌注时间点动态观察脑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中EB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在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迅速升高,72 h达到高峰,以后开始减少,至少持续到缺血再灌注7 d以上,中药组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半暗带,VEGF阳性细胞反应最明显,达峰值后迅速减少,中药在再灌注1~7 d对VEGF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破坏和VEGF表达均呈现动态变化过程,但变化时程不一致,故VEGF不能介导血脑屏障破坏,未加重卒中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发生;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是通过改善血脑屏障的功能从而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的。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导致颈髓半切综合征在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 男,65岁.因"右侧肢体麻木、左侧肢体无力伴眩晕2d"于2010年3月8日入住本院.患者于2010年3月6日晚无明显诱因急起出现右侧肢体及躯干麻木、发凉,左侧肢体轻度无力,伴眩晕、恶心,呕吐数次,非呈喷射状,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被迫卧床.发病1周后眩晕减轻,行走时步态不稳,右偏斜,闭目加重,左足有踩棉花感.查体:血压左上肢120/80 mmHg(1 mmHg =0.133 kPa),右上肢110/70 mmHg;左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右侧肌力Ⅴ级,肌张力均正常;左侧跟膝胫试验(+),左足趾反复叩击地面动作笨拙、不协调、快慢不一,闭目难立征(+),行走呈醉汉步态,向右前方偏斜,闭目时更明显;右侧C2以下痛温觉减退,左侧震动觉、位置觉和运动觉减退;四肢腱反射(+),左侧Babinski征(±).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被视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始终是社会的重要需求。有统计显示[1]目前我国有脑卒中患者约750万人,并以每年新发病例200万的速度递增,其中62.6%~70%的脑卒中患者出现功能障碍或残疾,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2 5岁 ,因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全身抽搐三年 ,持续昏迷伴肢体强直九天于 2 0 0 1年 8月 6日入院。该患者无原因三年来经常在清晨起床时不易被叫醒 ,至多持续 2 4小时可自动醒 ,其间间断出现双上肢屈曲 ,双下肢伸直、头向后仰、继之四肢抽搐、约 2~ 3分钟缓解 ,一般发作  相似文献   
6.
在肿瘤治疗领域,长春碱类药物被广泛应用,其神经毒性副作用已被临床证实,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识;医生们一直在探索其神经毒性的机制,尝试使用各种预防措施以期减轻其神经毒性副作用,使长春碱类药物更安全的应用于临床,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此,本文通过对近5年国内外相关  相似文献   
7.
复春汤加针灸治疗脑梗死5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对照组只使用针刺方法;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00%及82.0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药物配合针刺治疗脑梗死较单纯针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经正规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的脑梗死,具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的特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进行广泛研究,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1],但对于发病因素仍存在不同观点。本文就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及其病理机制做进一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参与大鼠前脑不全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大鼠急性前脑不全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大鼠前脑不全缺血再灌注后1~7天海马区毛细血管密度(MVD)和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的MVD在再灌注3天时明显降低;中药组3天时开始降低,7天时明显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在3天时达到高峰,7天时逐渐减弱,中药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强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缺血再灌注可上调VEGF蛋白在大脑海马区域的表达;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后能增强VEGF蛋白的表达,从而减少毛细血管的消失,为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新血管再生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与中医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疗性血管生成即血管生成治疗法(therapeutic angiogenesis)其定义是促进营养性侧支循环血管的形成,在业已阻塞或狭窄的动脉周围组成内生的旁路循环,用以增加毛细血管,增大血流量,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状态。目前认为在促进血管生成的众多因子中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最为特异和重要。目前研究发现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可被脑损伤和缺氧诱导表达,VEGF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VEGF受体1(fms-liketyrosine,Fit-1)和VEGF受体2(fetalliver kinase,Flk-1)相结合,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一些学者正尝试将外源性VEGF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