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阳陵泉缓解腓肠肌痉挛多中心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阳陵泉缓解腓肠肌痉挛的相对特异性。方法依据循证医学/DME原则,运用随机盲法,以规范的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以阳陵泉为观察组、非相关穴曲池为对照组治疗老年女性腓肠肌痉挛,运用有关肌肉痉挛的康复评定方法,对阳陵泉缓解腓肠肌痉挛有效性等内容进行多中心临床考察和评价。结果2组症状分级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各疗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歇期诱发试验等级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血液K^+、Na^+、Cl^-、Ca^2+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陵泉缓解腓肠肌痉挛较曲池效果好,腓肠肌痉挛程度与血液中K^+、Na^+、Cl^-、Ca^2+的含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近10年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临床科研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方法:从针灸取穴的特点、各种疗法的分析、及机理研究方面,对近10年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文献进行综述。结论:针灸治疗MG在改善症状、延缓病程、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减少西药用量及其副作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疗效。但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调神法在治疗偏头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1/2004-07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的住院或门诊的偏头痛患者108例。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即运用调神法加常规取穴治疗)和对照组48例(即运用常规取穴治疗),两组进行疗效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1)。结论运用调神法再辨证取穴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节段性膀胱经排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门诊收集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为序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针刺加膀胱经排刺法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上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针刺加膀胱经排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行性好,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选手法。  相似文献   
5.
肢体痉挛的针灸治疗及功能评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枢性肢体痉挛状态是临床瘫痪性疾病的常见后遗症 ,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 ,因此针灸治疗痉挛状态应从经筋论治。自 1998年以来 ,我们运用经筋刺法治疗中枢性肢体痉挛瘫痪 ,设立“独取阳明”为对照组 ,并运用康复医学的有关痉挛状态的评定方法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显示经筋刺法能较好地缓解痉挛状态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全部病例均为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截瘫等 )后遗肢体痉挛为观察对象 ,诊断参考《应用康复医学》[1] :肌张力增高 (上肢表现以屈肌为主 ,下肢以伸肌为主 )、深反射亢进和关节阵挛。72例患者 ,男 5…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电针与手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3例)和手针组(31例)。两组均采用Bobath易化技术康复和药物治疗,均穴取偏瘫侧曲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等,留针30min,手针组在留针期间行手法运针1min,电针组在手针针刺基础上行电针疗法。运用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troke Impairment Assessment Set,SIAS)评定脑卒中后整体功能状况,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IAS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电针组优于手针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Glu的含量及Glu/GABA值均降低(均P<0.01),血清GABA的含量均升高(均P<0.01),且电针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手针组(P<0.01,P<0.05);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0.9%(30/33),手针组为83.9%(26/31),电针组疗效优于手针组(P<0.05)。结论:在手针基础上加用电针可提高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的Glu、GAB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阳陵泉缓解腓肠肌痉挛(FMC)的相对特异性,得出结论:阳陵泉缓解腓肠肌痉挛的体征较曲池穴效果好,腓肠肌痉挛程度与血液中K+、Na+、Cl -、Ca2+的含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经筋论治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及对脑脊液Glu、GABA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有效方法.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对照组采用阳明刺法,运用高效液相检测治疗前后脑脊液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根据康复医学评定结果及脑脊液Glu、GABA含量的差异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经筋刺法能有效地缓解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且与调节脑脊液中Glu、GABA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针刺结合中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2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症肌无力(myasthemina gravis,MG)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受累骨骼肌的极易疲劳和休息后一定程度的恢复。其发病机制主要在于血液中过高的抗乙酰胆碱抗体(AchR)破坏了突触后膜及AchR,造成终板电位及微小终板电位波幅的降低。现代医学多采用抗胆碱酯酶类药物改善症状,但作用时间短,疗效极不稳定。激素类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笔者运用针刺结合中西药治疗MG24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40例均为1998年1月-2000年1月间门诊患者,诊断符合赵武述等编写的《现代临床免疫学》[1…  相似文献   
10.
背景:针灸治疗偏瘫的痉挛状态疗效明显差于治疗弛缓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忽视了对两种状态治疗差异的理解。目的:探讨有关肢体痉挛状态有效的针灸疗法及效果评定方法。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单位:湖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对象:2002-01/2003-12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住院的肢体痉挛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方法:治疗组:自拟经筋刺法治疗40例。对照组:独取阳明法治疗32例。采用康复医学SIAS法,Ashworth法及自拟等力测时法对痉挛状态的肢体进行功能康复评定。主要观察指标:①SIAS积分变化。②两组疗效比较。③两组痉挛状态Ashworth分析比较。④两组患者等力测时法量化评定痉挛状态比较。结果:根据康复评定的结果,其中SIAS积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6.79&;#177;3.58),(11.68&;#177;3.24)分,对照组分别为(6.68&;#177;3.36),(8.97&;#177;3.4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0,23,5,2例,对照组则分别为4,8,16,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两组痉挛状态Ashworth分析及等力测时法量化评定痉挛状态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研究证实了经筋刺法治疗肢体痉挛状态疗效确实。②提出了有关痉挛状态的量化评定方法:等力测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