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柏连松教授认为,小儿肛瘘多于出生后2岁内发病。因胎毒未清、脾胃虚弱、复感湿热之邪所致,还与小儿肛门局部发育不全有关。其治疗以清胎毒、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柏教授以土茯苓为君药,取清泻胎毒、健脾止泻、不伤脾胃之功效,辅以蒲公英、虎杖、黄柏等药,药量减半。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虎杖清热解毒、散瘀止痛,黄柏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诸药合用,使肛痈发作趋于缓解,减少发作频率,局部硬结软化消散。并结合中药外敷加强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使小儿免于手术而获治愈。  相似文献   
2.
血栓外痔多出现于肛缘皮下,而栉膜区血栓外痔出现于肛管括约肌间沟与齿线之间的皮下,临床症状与前者明显不同。2005年7月-2006年12月我们共诊治6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湿热敷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内痔Ⅲ期)术后的消肿止痛作用。方法将88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内痔Ⅲ期)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治疗组于术后用自拟中药方湿热敷,对照组用痔疾洗液湿热敷。两组疗程均为14天,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观察出血、疼痛、渗液、充血及外痔水肿情况,并于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术后第7天与第2天比较,渗液、充血分级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与第7天比较,出血、疼痛、渗液、充血分级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7天与第2天比较,充血分级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与第7天比较,出血、疼痛、渗液、充血分级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7天、第14天疼痛、渗液、充血分级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对照组术后第7天与第2天、第14天与第7天、第14天与第2天比较,水肿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可明显减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内痔Ⅲ期)术后患者的肛门出血、疼痛、渗液、充血、水肿等术后症状,临床疗效优于痔疾洗液。  相似文献   
4.
坏死性筋膜炎是以皮下组织和筋膜进行性水肿、坏死伴全身中毒症状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感染主要侵及筋膜,不累及肌肉。因其发展迅速,如未经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本病患者多死于败血症和脓毒血症。我科曾收治肛周及阴囊坏死性筋膜炎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裂口原位扩创加内括约肌切开术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采用裂口扩创加内括约肌切开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肛门右后侧切术治疗,2组术后均给予痔疾洗液坐浴及红油膏敷创,观察2组术后创面疼痛、水肿、出血的变化,以及创面感染、裂开等不良反应,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第3、10天创面水肿、疼痛等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不良反应以及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裂口扩创加内括约肌切开术联合中药可减轻慢性肛裂术后并发症和肛门功能损害,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利湿养阴促愈汤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诊断标准的96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煎服自拟促愈汤,对照组煎服萆薢渗湿汤,观察2组术后第1、5、9、14天创面疼痛、水肿、渗出、创面缩小率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第5、9天创面疼痛评价优于对照组,第5、9、14天服用止痛药少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术后第5、9、14天创面水肿和渗出评价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术后第5、9、14天创面缩小率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24.04±2.12)d优于对照组的(28.02±2.69)d( P﹤0.05);治疗组术后第30、35天,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自拟促愈汤可减轻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创面不适、促进创面愈合,临床效果优于利湿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栉膜区血栓外痔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对2005年7月至今诊断的6例栉膜区血栓外痔采用手术治疗。取血栓外痔远侧基底部小切口,剥离血栓,压迫止血。结果 6例栉膜区血栓外痔经手术治疗,疼痛缓解,愈合快。结论 栉膜区血栓外痔易与内痔嵌顿混淆,及早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柏连松教授认为肛肠病病因多以风、热、燥、湿为主,对痔、瘘、裂等肛肠病及其术后创面采用湿热敷疗法,并结合辨证用药,以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促进创面愈合,疗效较好。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肛周胀痛2周,加重伴阴囊肿胀发热5d,于2011年10月18日入院。2周前肛门出现胀痛不适,外院以痔疮发作予药物治疗不能缓解。17日化验WBC18.90×109/L,中性61.7%,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