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中、重度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安全性,为开展多中心研究亚低温联合EPO治疗足月儿HIE的疗效奠定基础。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满足亚低温治疗标准并知情同意下的中、重度足月儿HIE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亚低温治疗72 h联合EPO(1 000 U·kg-1,静脉滴注, 隔天1次,14 d);对照组给予亚低温治疗72 h和与EPO同等剂量、同样给药方法的生理盐水。监测患儿治疗期间的生命体征,治疗期间放弃治疗事件,记录亚低温治疗前、亚低温治疗结束时、EPO疗程结束后的血生化指标,观察严重心律失常、大静脉血栓、不可纠正的低血压、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异常等一般不良事件。比较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44例足月儿HIE进入本文安全性观察,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19例。3例重度HIE足月儿(实验组2例,对照组1例)亚低温治疗期间主动放弃治疗。两组在EPO相关不良事件血生化指标Hb、RBC、 Hct和 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HIE并发症及其治疗严重和一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亚低温联合EPO治疗中、重度足月儿HIE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3.
翟彦昌  国强  康永强  陈强  刘帅 《西部医学》2022,34(12):1856-1862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胆囊结石成分,评价MRI对胆囊结石成分预判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20 年12月~2021年8月我院100例预行胆囊切除的胆石病患者,另取同期50例无结石患者的MRI做阴性对照。术前行MRI检查,术后取胆囊结石进行FT-IR分析,分析FT-IR图及与MRI的相关性。配对样本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McNemar检验,使用Kappa检验、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等指标对MRI预判结石成分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 MRI各序列信号表现与FT-IR对比:McNemar=4.00、P=0.135,Kappa=0.962、P.<0.05,AUC (95% CI)为0.980(0.943~0.996),准确度为97.33%,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100.00%,约登指数为0.96;MRI各序列信号值与FT-IR对比:McNemar=0.20,P=0.655,Kappa=0.953、P<0.05,AUC (95% CI)为0.975(0.935~0.994),准确度为96.67%,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100.00%,约登指数为0.95。结论 MRI可以较准确地预判胆囊结石成分,可为临床诊疗胆石病提供新思路,为胆石病的预防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系统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构成,是心肌组织细胞发生营养交换的场所,其结构、功能的正常是心脏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保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指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异常,导致不能以心外膜冠脉病变解释的心肌灌注受损和/或心肌缺血。约10%的男性患者和25%的女性患者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入院,而"冠脉造影正常"[1],这颠覆了既往认为未发现心外膜冠脉狭窄就等同于不存在缺血的观点,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去势比格犬模型,观察绝经早期腹部脂肪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脂肪与骨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测量与分析,探讨脂肪及骨代谢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只成年雌性比格犬进行去势术,分别在术前、术后4个月、6个月、10个月进行腰椎定量CT(quantati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腹部脂肪面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MRI腰椎骨髓脂肪含量及血清学指标的检测,比较不同时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关系。结果比格犬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腹部总脂肪面积(total fat area,TFA)在术后6个月、10个月均增加(P0.05),术后10个月VFA增加百分比均值为84.39%,且为三者中最大;术后比格犬BMD并未明显降低。体重、BMD、瘦素(leptin,LP)、VFA、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与SFA相关。SFA、体重、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内脏脂肪素(visfatin,VFN)与BMD相关。结论去势比格犬模型可用于研究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所引起的脂肪代谢变化,但短期内BMD并未明显丢失,骨、脂肪代谢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老年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脏超声特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老年高血压合并HFPEF患者为观察组,115例同时期非心力衰竭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EV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T)、瓣膜钙化、主动脉瓣反流、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发生率、二尖瓣E峰和A峰流速比值(E/A)及血清NT-proBN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血清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LAD、E/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LA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A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观察组LAD、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02,4.317;P0.05),NYHAⅡ~Ⅳ级观察组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LAD呈上升趋势,E/A呈下降趋势。观察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4.211,P0.05)。观察组NT-pro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加重而增加(F=8.400,P0.001);观察组血清NT-proBNP与LAD呈正相关(r=0.313,P=0.001),与E/A无明显线性相关(r=-0.122,P=0.207)。结论NT-proBNP对HFPEF患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NT-proBNP异常升高与HFPEF患者左房压力改变存在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国强华  宋维鹏  王庆胜  刘丽 《武警医学》2012,23(12):1033-1035
目的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建立成人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模型,为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对成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组化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运用组织块贴壁法成功获得大量单个成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的细胞呈典型"峰-谷"样生长,免疫组化显示胞浆内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经胰酶消化后可传20代。结论通过组织块贴壁法可以获得成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hVSMC),为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将5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传统疝修补术(Bassini修补术)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术式的疗效作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具有方法简单、安全、效果好的特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国强  金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8):1926-1926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03-2011-04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42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一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1例,一期行横结肠癌切除术8例,一期行直肠上段或左半结肠癌切除术,近端结肠造口,远端结肠关闭或直肠二期吻合15例,乙状结肠造口8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13%,围手术期的病死率为3.23%,随访患者1 a的生存率为91.94%,3 a的生存率为56.45%,5 a的生存率为37.10.结论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手术,选取手术方案一定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这样使临床疗效得到更好地提高,患者能够极大的缓解和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