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尿激酶原组和同瑞替普酶组,每组各26例。同瑞替普酶组给予同瑞替普酶治疗,重组尿激酶原组采用重组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冠状动脉再开通情况及心脏事件、出血程度情况。结果两组纤溶酶在给药0 h、24 h、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给药2 h时,重组尿激酶原组纤溶酶明显高于同瑞替普酶组(P<0.05);两组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在给药0 h、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给药2 h、24 h时,重组尿激酶原组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同瑞替普酶组(P<0.05)。重组尿激酶原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同瑞替普酶组,出血程度明显轻于同瑞替普酶组(P<0.05)。重组尿激酶原组的再通率和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同瑞替普酶组(P<0.05)。结论重组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较小,确保了溶栓效果,提高了再通和完全再通率,减少了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及减轻再出血程度,故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该院接诊的184例体检者,其中79例高血压患者(观察组),10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观察两组MCP-1表达水平及动脉僵硬度,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RT-PCR数据显示,观察组MC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超声及24 h动态血压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CP-1与IMT及AASI值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89、0.474(P <0.05).结论 MCP-1与高血压者动脉僵硬程度密切相关,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测定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作用。方法:测定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ysC浓度,将CysC≥1.8 mg/L的43例患者纳为高CysC组,将CysC1.8 mg/L的51例纳为正常CysC组,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的发生率。结果:高CysC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的发生率高于正常Cy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存在着密切关系,可将血清CysC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顸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唐瑞双 《吉林医学》2014,(17):3684-3684
<正>扩张型心肌病(DCM)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因迄今未明。肉眼可见心室扩大,室壁多变薄,纤维瘢痕形成,且常伴有附壁血栓形成[1]。笔者现总结1例扩心病合并单肺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41岁,主因劳累性呼吸困难1年,加重1周,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发病2h内使用重组链激酶溶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作者医院2010-01/2012-12月收治的11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在发病2 h内使用重组链激酶溶栓;对照组在发病4 h使用重组链激酶溶栓。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时间、ST段回落时间以及胸痛缓解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含量并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再梗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溶栓时间、ST段回落时间,胸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4.6221,127.0219,13.3492;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K、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8037,6.3747;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70.91%;治疗组并发症共2例,占3.64%,低于对照组的16.36%;治疗组再梗死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STEMI患者应在发病后,2 h内使用重组链激酶溶栓,具有较好的疗效,溶栓时间短,ST段回落快,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动脉硬化是一个全身过程,往往同时累及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是踝部动脉收缩压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它是诊断外周动脉缺血的一种准确、简便、无创的方法[1]。ABI与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良好的相关性,并经数个大规模人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ROC曲线探讨D-二聚体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预测价值及其临界值。方法对159例冠心病患者和49例健康对照者血浆进行D-二聚体测定,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和ROC分析。结果 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标准误0.040,95%置信区间为0.678~0.807,依据Youden指数最大原则,确定其临界值为1.70μg/ml,此时灵敏度为48.43%,特异度为96.55%,阳性拟然比14.04,阳性预测值98.7%。结论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以1.70μg/ml作为对CHD早期诊断界值比较合适,可以提高临床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部分炎性因子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唐山市第三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5例,分为高血压组,根据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类型分为杓形58例,非杓形60例,反杓形47例。选取同时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75名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基因,全自动无创血压测量仪监测24 h动态血压[24 h平均舒张压(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MDBP)、平均收缩压(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MSBP),白天MSBP、MDBP,夜间MSBP、MDBP]。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IFN-γ(1.52±0.42 vs. 1.03±0.27)、TNF-α(1.65±0.36 vs. 1.06±0.31)、IL-6(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