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治伤风颗粒的临床使用现状,为治伤风颗粒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尝试对真实世界数据的处理和挖掘方法进行探索。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江苏地区3家医院2019—2021年使用治伤风颗粒的门急诊处方,经数据标准化,对科室、患者性别、年龄、处方剂量、疾病诊断、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8 373张处方,分析发现使用治伤风颗粒的患者中,30~40岁年龄段最多,占24.02%;呼吸科使用最多,占比28.95%;疾病诊断方面,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比38.59%,中医诊断以寒邪外感证居多,占比13.80%。治伤风颗粒临床联合用药情况较多(占比43.29%),且多与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清热止咳类药等联合使用。结论:该研究为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研究的探索,初步建立了真实世界数据处理和研究的流程与方法,揭示了治伤风颗粒临床应用特征,可为其临床进一步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爽  唐玉林  逄越 《免疫学杂志》2014,(7):636-640,649
目的从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Lj)类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七鳃鳗IL-17基因,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将IL-17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Lj-IL-17;经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Lj-IL-17蛋白。用重组Lj-IL-17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进行ELISA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经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1∶512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重组和天然IL-17蛋白。流式细胞实验证明该多抗能特异识别七鳃鳗类淋巴细胞表达的IL-17分子。结论重组Lj-IL-17蛋白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研究日本七鳃鳗适应性免疫起源与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酚酸B盐(SA-B)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TGF-β1 2ng/ml刺激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后,分为对照组(C组)和SA-B 0.5、1、2、4、8μmol/L组(A1、A2、A3、A4、A5组),分别孵育24、48h,采用Westernblot检测Notch1、Jagged1、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不同浓度SA-B均能降低Notch1、Jagged1、FN蛋白表达;其中,A5组抑制效应最为明显(P<0.01),24h时Notch1、Jagged1、FN蛋白表达分别下降35.62%、34.39%、33.46%,48h时分别下降27.86%、30.79%、29.83%。结论 SA-B在体外可能通过下调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FN增加,从而防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手术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急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64例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29例)和开腹手术组(3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其他脏器探查率、术后残余感染、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例次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下行化脓阑尾切除术在手术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NICU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的13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NICU护理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予以对应的安全护理手段。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调查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2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在对薄弱环节采取预防措施后,能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骨胶囊对骨折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在大鼠股骨中下段1/3交界处造成其骨折,连续给药,分别于给药后10、20及30天测定骨折处矿物密度,病理组织学分析骨折部位修复组织软骨化及骨化的程度,同时研究其血小板、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连续给予生骨胶囊10、20及30天后,生骨胶囊组的骨密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损伤后骨组织于10、20及30天给药组的组织学形态都有所增生修复,并且骨化程度较好;给药后生骨胶囊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性,对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无影响。结论生骨胶囊可以加快骨矿沉积速率,提高骨密度,促进大鼠骨损伤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血流感染的发生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提供潜在的抗菌药物治疗策略。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评价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基于患者28 d临床结局评价CRE血流感染相关死亡预测因素和不同抗菌药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肺部感染(P=0.020)、感染(首次血培养阳性)前机械通气(P<0.01)和替加环素的暴露(P=0.020)是CR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前替加环素的经验性使用(P=0.006)和感染早期较高的C反应蛋白水平(P=0.016)与CRE血流感染患者较高的死亡风险独立相关,而合适的目标性治疗(P=0.013)则是改善临床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此外,Kaplan-Meier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为基础的目标性联合疗法似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P=0.053)。结论: 及时有效地控制原发肺部感染,加强机械通气等医院感染控制,关注感染早期C反应蛋白基线水平的监测,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改善CRE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重要举措。[JP]  相似文献   
8.
以ZL006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乙腈为致孔剂,制备磁性分子印记聚合物(MMIPs),并且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形态和结构表征;将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记聚合物作为人工受体从红车轴草中直接分离提取新的nNOS-PSD-95解偶联剂,并且通过细胞神经保护作用和免疫共沉淀实验对所筛选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成功合成的MMIPs具有较好的分散性、适宜的粒径大小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并从红车轴草中分离富集得到刺芒柄花素、樱黄素、鹰嘴豆芽素A,细胞神经保护作用和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鹰嘴豆芽素A具有较好的细胞保护作用和解偶联活性。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并已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中药在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中药抗肿瘤的活性与机制有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调节肿瘤微环境,抗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药物耐药等。对目前抗肿瘤有明确疗效的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抗肿瘤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104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手术分组。传统静脉剥脱组开展传统静脉剥脱手术,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组开展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分析效果;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切口出血、膝部疼痛、切口感染等的发生率。结果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组效果、生活质量指标、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切口出血、膝部疼痛、切口感染等的发生率均显著和传统静脉剥脱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切口出血、膝部疼痛、切口感染等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治疗的时间和加速患者康复进程,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