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0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分析对比生、制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报告的临床特征及用药特点。方法:基于2012~2016年中草药肝损伤病例数据库收集的疑似DILI病例报告,经过临床医生再评价排除非DILI的病例报告,参考《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及《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的整合证据链法进行因果关系评价进而筛查出生、制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DILI病例报告,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筛选出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DILI的病例报告258例,经再评价排除111例,筛查到单用生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DILI 37例(生何首乌组)及单用制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DILI 96例(制何首乌组)。研究发现两组间性别、年龄的构成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体现出何首乌生熟异用相关的疾病人群特点,可能存在病证和免疫状态相关的易感因素。两组的用药剂量及时间分布均较广,其中10例(63%)使用单味中药饮片是在临床规定剂量范围内出现肝损伤,可能与特异质型肝损伤有关。与生何首乌组相比,制何首乌组服药至发生DILI的时间相对较长,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构成比较低,提示炮制可降低其肝损伤风险。结论:生、制何首乌及其制剂均可导致DILI。本文首次基于临床不良反应报告验证了何首乌炮制后可降低肝损伤风险。建议临床应用何首乌及其制剂须注意生熟异用,并加强炮制质量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辅助药品加锁政策管理效果,并对效果进行评价,为促进我院医生合理用药,为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间断时间序列方法对两组辅助药品2013年1月~2017年1月使用量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加锁政策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发现,舒肝宁和血栓通注射液使用量都有下降趋势,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和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使用量有下降趋势,但下降并不明显,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针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锁政策对药品使用量管理效果明显,可提高医生合理用药,但应针对不同药物进行分级别管理。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我国门诊癌症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方法:从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数据库中随机提取我国5个城市89家医院门诊癌痛患者2016年中40 d的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处方数据,对其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总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13 803例患者的阿片类镇痛药处方,其中男8 52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96岁。按照阿片类镇痛药使用人次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羟考酮及其复方制剂、曲马多及其复方制剂、可待因及其复方制剂、吗啡和芬太尼。羟考酮及其复方制剂的处方总金额和DDDs均最高。口服是最主要的给药途径,人次占比和金额占比分别为86.6%和83.3%。结论:阿片类镇痛药使用的基本面比较合理,但是在部分药品使用方面与国外情况有所区别,其合理性需要通过处方点评等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及抗凝药使用情况。 方法:通过某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选取2006~2016年肺癌合并VTE患者为病例组,回顾性调查研究其抗凝药使用情况,并且以年龄、性别为匹配因素选取同期未并发VTE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究肺癌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肺癌并发VTE患者中,抗凝药不合理使用率为45.84%。低分子肝素为使用最多的抗凝药。危险因素研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肺部疾病、肺癌分期、住院天数、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D 二聚体、血栓风险评估量表(Caprini)评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使用血管内皮抑制素是肺癌患者并发VTE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天数、RBC、D 二聚体是肺癌患者并发VTE的影响因素。〖HTH〗结论:〖HTK〗住院天数超过12 d、RBC降低、D 二聚体升高可能会增加肺癌患者并发VTE的风险,临床应予以警惕,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评价LC MS/MS方法测定人血浆中氟吡汀及代谢产物D 13223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 对氟吡汀及代谢产物D 13223浓度测定过程中影响因素,包括重复性、称量、标准溶液配制、含药血浆配制、萃取过程、线性回归、仪器量化等进行分析评定和计算,根据各分量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并进行扩展。结果: 置信概率P为95%时,人血浆中氟吡汀低、中、高浓度可表示为:(20.5±1.49),(200±14.4),(1 527±121)ng·ml-1;人血浆中D 13223低、中、高浓度可表示为:(3.93±0.34),(39.6±3.27),(301±24.5)ng·ml-1。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LC MS/MS法测定血浆中氟吡汀及代谢产物D 13223的不确定度评定,为复杂生物基质分析过程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每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并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ivd,bid。他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d-1。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脉收缩压(SPA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 Tei 指数及血浆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NO)、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 他汀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8%(P<0.05)。治疗后,他汀组PaO2、SaO2、RVEF、NO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PaCO2、BNP、SPAP、Tei指数、ET 1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肯定,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小脑电刺激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21d。评估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双侧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搏动指数、脑循环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C组的72.5%(P<0.05)。3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两项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3组治疗后Vp、Vm 均较前明显升高,DVp、DVm及血管搏动指数较前明显下降,脑循环储备功能明显改善(P<0.05);A、B组各项参数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循环功能仪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纠正脑循环状态异常。  相似文献   
8.
摘 要1 例63岁慢性肾脏病合并淋巴结结核患者,因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和罹患感染,多次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此次入院时的用药方案为莫西沙星0.4 g, po, qd、乙胺丁醇0.75 g, po, qd、吡嗪酰胺0.75 g, po, tid。考虑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建议停用乙胺丁醇,加用利福喷丁0.45 g, po, biw;建议维生素B6剂量加大到50 mg·d-1,吡嗪酰胺剂量调整为1.125 g tiw;根据淋巴结结核疗程及治疗中断的情况,建议抗结核治疗疗程为6个月,待补足治疗中断的药物剂量后再评估是否停药。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但治疗疗程尚存争议。患者出院后随访得知其眼部及下肢症状均有好转。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采用HPLC法考察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射线辐照灭菌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等活性成分进行考察。色谱柱:Agilent TC C18(2)(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 乙腈,B 1%甲酸水溶液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 1;柱温:30 ℃。比较0,2,5,10 kGy剂量60Co γ射线辐照前后单身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分别在17.21~860.54 ng(r=0.999 7)、0.07~3.36 ng(r=0.999 2)、4.97~248.51 ng(r=0.999 4)、243.15~12 157.37 ng(r=0.999 8)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RSD=0.44%),98.4%(RSD=1.20%),99.5%(RSD=0.93%),99.9%(RSD=0.02%)。辐照剂量不超过5 kGy时,各组分辐照前后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辐照剂量10 kGy时,丹参素、原儿茶醛和迷迭香酸含量在辐照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为保证药品安全有效,采用60Co γ射线对丹参进行灭菌时,辐照剂量不宜超过5 kGy。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临床药师实施的药学干预对癌性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WanFang Data、SinoMed、VIP、CNKI、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收集有关国内临床药师实施的药学干预对癌性疼痛控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0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试验、提取数据和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项研究,共1 653例癌痛患者。临床药师干预组疼痛评估数字分级法(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癌痛知识及止痛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临床药师干预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便秘:OR=0.63,95%CI(0.49,0.81),P=0.000 4;恶心:OR=0.56,95%CI(0.39,0.80),P=0.002;呕吐:OR=0.60,95%CI(0.41,0.88),P=0.008]。结论: 临床药师实施的药学干预能明显提高癌痛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癌痛治疗效果,并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于研究存在一定局限,尚需要更多大样本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