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复发与个体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能力之间的关系,探讨尖锐湿疣的复发遗传基础。方法 利用体外多次传代培养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株(LCL)作为TNF产生细胞,采用生物活性检测法检测LCL在LPS刺激下分泌TNF的能力。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尖锐湿疣患者组(包括复发患者和未复发患者)LCL的TNF分泌能力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0.14%±12.27%与34.06%±12.06%,P=0.1136);而尖锐湿疣复发组的TNF分泌能力明显低于尖锐湿疣未复发组(24.75%±7.51%与36.62%±10.96%,P=0.00016);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尖锐湿疣复发组的TNF分泌能力明显低下(P=0.00054),尖锐湿疣未复发组则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3517)。结论 在清除治疗后残留HPV病毒的过程中,TNF参与的细胞免疫机制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顽固难愈,现有疗法虽多,但效果不一,多难令人满意。1970年以来,我们着手在中医中药中探索,通过反复实践,去粗取精,自制了外用中药“复方斑蝥酊”,经系统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它对神经性皮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小,且药源广阔,价格低廉,方法简便。现将系统观察的152例局限型神经性皮炎治疗情况及动物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152例中,男110,女42,年龄在18~73岁间,病期最短一周,最长30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中药复方斑蝥酊治疗局限型神经性皮炎152例,治愈率36.84%,好转率53.28%,总有效率为90.12%,本疗法经济、实用、简便,不污衣物,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理想方法之一。并通过动物模型模拟试验,研究了神经性皮炎病变组织形成过程。探讨复方斑蝥酊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恶性黑素瘤患者外周血中酪氨酸酶mRNA,并与健康供血者和其它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结果:68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临床Ⅰ期和Ⅱ期酪氨酸酶mRNA的RT-PCR阳性率分别为6.5%和13.3%,Ⅲ期为42.9%,Ⅳ期(即有远距离转移者)为87.5%(P<0.001)。说明外周血中酪氨酸酶mRNA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有明显的关系,而与性别、肿瘤发病部位和病理学分类无关(P>0.05)。在健康供血者和其他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酪氨酸酶mRNA的RT-PCR均为阴性。提示酪氨酸酶mRNA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环吡酮胺属毗啶酮的衍生物,是一种与咪唑类药物不同的新的广谱抗真菌药。国外已较广泛用于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治疗。我们用环吡酮胺霜治疗浅部真菌病55例,并与克霉唑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药物:环吡酮肢霜与克霉唑霜均由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生产提供,基质、外观、包装、剂型完全相同,分别称为抗霉Ⅱ号和抗霉Ⅰ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对人单核细胞表达HLA-Ⅱ类抗原(HLA-DR、HLA-DO)的影响,探讨单核细胞及HLA-Ⅱ类抗原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单纯疱疹病毒2型(333株)感染人单核细胞,于感染后1、3、5、7d分别收集细胞,用APAAP法检测单核细胞HLA-DR、HLA-DQ表达水平。结果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后1,单核细胞表达HLA-DR、HLA-DQ抗原水平明显降低,以后均逐渐升高,至7d达到对照组水平。结论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早期能抑制单核细胞表达HLA-Ⅱ类抗原,HSV-2抑制单核细胞表达HLA-Ⅱ类抗原可能是HSV-2逃避机体的手段之一。HLA-Ⅱ类抗原在单纯疱疹病毒2型致病及免疫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北南洪村饮水砷含量及砷中毒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湖北江汉平原南洪村是否为高砷地区。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该村可能高砷暴露人群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饮水、尿样和头发中砷含量。结果该村有6人存在典型慢性砷中毒症状,该村村民的尿砷、发砷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眼井水砷含量〉0.05mg/L。结论该村可能为饮水型慢性砷中毒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一个汉族念珠状发家系Ⅱ型毛发角蛋白(hHb)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在取得遗传学研究知情同意书后,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Hb1、hHb3、hHb6外显子1和外显子7,DNA直接测序,然后与GenBank中登记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对新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限制性位点酶切分析加以验证。结果 经网上比对分析,该家系患者均未发现已报道的10种hHb致病突变,但发现该家系hHb1的外显子1存在第348位的单个碱基转换(G/A),经限制性位点酶切分析法证实为一个同义cSNPs(第348位G/A,R116R)。结论 该家系念珠状发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同于现已报道的10种hHb致病突变,在他们hHb1外品子1存在一个同义cSNPs。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了28例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结节性脂膜炎住院患者。其多发于中青年人,临床症状以发热、皮下结节或斑块、关节疼痛为主,皮肤凹陷性萎缩斑、色素沉着斑相对少见,但对诊断更具提示意义。该病误诊率高达64.3%,同时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据此建议对原因不明的反复发热伴发结节或斑块的患者应尽早做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利确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发现带状疱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尽管治疗前在正常范围内,但均较健康组稍低,而Th细胞和NK细胞与健康组比较P<0.05,说明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经艾灸治疗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均升高,接近健康组水平,其中Th细胞和NK细胞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艾灸后患者的皮疹和神经痛消退亦比对照组迅速,P<o.01。说明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且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而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