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参与根尖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将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锻烧骨后移植入大鼠根尖缺损处,以大鼠成纤维细胞复合煅烧骨、空白煅烧骨作为对照,1月后取材,经HE染色鉴定。结果:实验组修复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形成牙髓牙骨质样物。结论:提示移植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该局部组织细胞分化,并参与根尖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G-BOND和I-BOND自酸蚀黏结剂治疗牙齿感觉过敏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广州军区联勤部门诊部口腔科收治的不同原因引起的2度和3度牙齿感觉过敏症患者112例(164颗患牙),随机分为G-BOND组(G-BOND自酸蚀黏结剂)、I-BOND组(I-BOND自酸蚀黏结剂)和对照组(极固宁),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即刻、6个月、12个月疗效。结果治疗后即刻,G-BOND组和I-BOND组患者牙齿感觉过敏症效果满意(成功率分别为90.5%和89.8%),治疗后6、12个月成功率均有下降。G-BOND组和I-BOND组治疗后即刻、6个月、12个月疗效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酸蚀黏结剂为一种临床上较好的治疗牙齿感觉过敏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激光共聚显微镜研究菌斑生物膜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菌斑生物膜的结构。方法:从牙齿表面获得完整的菌斑生物膜标本,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其进行断层扫描和分析。结果:菌斑生物膜是由分布不均匀的细胞、基质和空隙构成的复杂结构。结论: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研究菌斑生物结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参与颅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参与颅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将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煅烧骨后移植入大鼠颅骨缺损处,以大鼠成纤维细胞、空白胶原作为对照,1、3、6个月后取材,经HE染色,Mallory改良三色法鉴定。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成骨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图像分析见实验组的骨基质面积明显多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P〈0.01,有明显差异。结论:提示移植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局部颅骨组织内存活并具有一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SD大鼠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经体外长期传代后变化程度。方法 :电镜分析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传代细胞的干细胞特异性标志CD57和P75的变化。结果 :细胞增殖旺盛 ,代谢活跃 ,处于未分化状态。P0 -P5期间 ,CD57和P75阳性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降低 ,从P6开始 ,下降迅速 ,至P8-P10 期间已不可测。结论 :①干细胞可以在体外维持生长并增殖 ;②长期培养后 ,干细胞比例下降 ,甚至消失 ,这可能存在两种原因 :其一 ,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已经完全分化了 ,失去了原有的表型 ;其二 :干细胞仍然存在 ,但缓慢增殖 ,被增殖迅速的瞬时扩增细胞稀释 ,以至无法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鼠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的生物学特性,探索体内输入EMSC能否促进照射动物造血功能的恢复。方法:取E11.5SD大鼠胚胎颌突,消化法培养获得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状况,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来源;雄性SD大鼠(180~220g)分为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组(A组)、照射对照组(B组)、成纤维细胞组(C组)、正常对照组(D组),前三组给予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剂量6.0cGy,动态观察大鼠外周血变化,并于第4周检测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测定大鼠骨髓细胞粒—巨噬细胞(CFU-GM)形成能力;采用内源性脾结节法测定脾集落形成能力。结果:培养的细胞呈单层生长,成纤维状、长梭形、有2~4个突起,抗HNK1、Vi mentin、S-100、NSE染色阳性,抗GFAP、NF、MA染色阴性,证实为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体内植入EMSC能够明显促进大鼠放射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恢复,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减少骨髓造血细胞的坏死、凋亡,促进骨髓细胞的CFU GM的形成率并能有效地支持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结论:EMSC具有干细胞特征,能促进照射大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ProTaper手动镍钛锉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用ProTaper手动镍钛锉对弯曲根管预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50个患牙158个根管分为两组,每组79个根管。实验组用ProTaper手动镍钛锉预备根管,对照组用不锈钢K型锉预备根管,记录每组操作时间和根管治疗术中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根管预备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根管治疗术中反应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roTaper手动镍钛锉在弯曲根管预备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器官移植手术开展日渐广泛,但术后部分患者发生牙龈增生、牙髓牙周联合病变、龋病等口腔病变,影响其正常生活,应予以积极诊治。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我院1997~2007年行器官移植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治疗、随访322人次,男271人次,女51人次;年龄20—58(30±14)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了解菌斑形成的超微结构。方法:建立一种口内的菌斑模型,并将1、5、9d形成的菌斑标本制成电镜切片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初期菌斑的细菌较少,主要为球状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开始增加,出现丝状菌和杆状菌。成熟菌斑结构是两侧为丝状菌中间为球状菌的栅栏状结构,其中部分细菌会出现坏死的现象。结论:所建立的菌斑模型较接近天然菌斑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尚不能确定哺乳动物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是否也来源于迁移的神经嵴干细胞.目的:了解哺乳动物颌突前体细胞的表面标志及分化方向,探讨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及其分化表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联合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E9.5,E10.5,E11.5,E12.5d期间,SD大鼠颅面部外胚间充质细胞的分子表达谱及其变化.结果与结论:颌突的前体细胞表达多谱系标志,包括某些神经谱系的标志以及中胚层来源的标志,随着发育的进行,神经谱系标志下调,而中胚层谱系的标志出现或上调,提示该群细胞分化活跃,具有干细胞的特点;此外在该群细胞中检测到始终有3%~4%的细胞表达神经嵴干细胞特异性标志CD57和P75,提示哺乳动物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神经嵴,在定居后逐渐分化的同时,仍以某种机制维持自身数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