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的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方法 :10 3 3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别接受经桡动脉 ( A)组 ( n=419)或经股动脉 ( F)组 ( n=614 )途径的冠心病介入 ( PCI)治疗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 PCI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局部血肿、不适反应等发生率显著低于 F组 ,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及表皮坏死等并发症在 A组未出现 ,F组分别发生 11,4,6,7例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远端肢体缺血、神经损伤等。结论 :实施 PCI术的两种途径都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与经股动脉比较 ,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是以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方利益,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互利共赢为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式、产学研三方合作,将企业的产业链、高校学生实习链与科研创新链统合起来,以达到校企双方互期的作用与效果,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周景昱  贾国良  张荣庆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3):89-91,i0004
目的:观察铜鳌合剂四硫钼酸胺对大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内膜增生和血管壁血管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血浆铜蓝蛋白(50&;#177;5)%水平组、血浆铜蓝蛋白(20&;#177;5)%水平组、未服药组,10只/组。以未服药组右侧颈总动脉作为空白对照。②以血浆铜蓝蛋白水平作为铜水平的代表,基础水平的平均值是(3.8&;#177;1.1)单位。血浆铜蓝蛋白(50&;#177;5)%水平组术前1周给予2g/L的四硫钼酸胺10mg/kg强饲,使血浆铜蓝蛋白水平在术前降低到基础水平的(50&;#177;5)%。血浆铜蓝蛋白(20&;#177;5)%水平组术前2周给予2g/L的四硫钼酸胺10mg/kg强饲,使血浆铜蓝蛋白水平在术前降低到基础水平的(20&;#177;5)%。两组均给药至术后14d。未服药组仅给予等量蒸馏水强饲。③各组均建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模型,于术后14d深麻取材,左侧颈总动脉液氮冻存或用40g/L甲醛固定。④光镜下观察血管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实验选用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铜缺乏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形态学影响:血管球囊损伤术后14d,未服药组血管内膜呈弥漫性增厚,而血浆铜蓝蛋白(50&;#177;5)%水平组、血浆铜蓝蛋白(20&;#177;5)%水平组血管内膜增生程度均显著缩小。②铜缺乏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术后14d,未服药组损伤颈动脉组织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血浆铜蓝蛋白(50&;#177;5)%水平组、血浆铜蓝蛋白(20&;#177;5)%水平组损伤颈动脉组织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均被显著抑制(P〈0.01)。 结论:四硫钼酸盐诱导的适度铜缺乏能够显著抑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四硫钼酸盐抑制血管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7.
周景昱 《华夏医学》2009,22(5):961-964
实习作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是高职高专学生感知企业文化,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更好地完善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业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表面磁性膜医用316L不锈钢支架对新西兰大白兔髂动脉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动物体内支架植入,采用定量冠脉造影、光学显微镜图像技术观察不同支架对新生内膜增殖和再狭窄的影响.结果 与普通裸支架相比,表面磁性膜支架可以抑制支架植入后的新生内膜增殖和再狭窄,植入3月后应用表面磁性膜支架和普通裸支架的管腔面积分别为(2.78±0.40)mm2和(2.07±0.62)mm2,再狭窄率分别为3.3%和16.7%,且可能与磁场强度相关.结论 表面磁性膜支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再狭窄等并发症是困扰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多年的难题 ,切割球囊血管扩张术是为解决这一难题出现的众多新技术中的一种。作者就切割球囊的结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