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进行LA和OA的93例小儿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及恢复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OA比较,小儿LA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及美容等优势,是治疗小儿阑尾炎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下单孔法及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探讨腹腔镜下单孔法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势。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双孔法及单孔法缝扎腹股沟斜疝单侧疝囊内环治疗,每组各收治40例,年龄在6个月到5岁范围。结果 在缝合正常大小内环口的病例中,腹腔镜下单孔法缝扎单侧内环口操作时间平均为11.8 min(手术用时范围10~13 min),双孔法操作平均时间为12.3 min(手术用时范围11~14 min);而在缝合较大内环口的用时时间上,单孔法手术用时明显较双孔法手术时间短(11.3 min,14.23 min)。术后随访平均6个月(3个月~1年),手术患儿均无腹股沟斜疝复发。结论 相比较腹腔镜下双孔法高位结扎腹股沟疝疝囊,采用腹腔镜下单孔法高位缝扎腹股沟斜疝疝囊,不仅具有美观、创伤小的优势,同时操作时间较短,更适合治疗较大内环口的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岁6个月,2010年3月8日因"发现左侧腹部包块10d"入院,入院时食欲胃纳好,无发热,无咳嗽、无咳痰,大小便通畅,无血尿,无尿频尿急。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好,营养中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有较大提高,以肝切除术为主的外科治疗仍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长期生存率却不令人满意,主要是因为肝癌术后有很高的复发率,据报道肝癌术后5年累计复发率超过80%。术前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已被证明对肝癌术后的预后无意义,并可能促进肝硬化型肝癌患者肝功能的恶化。在近年的一些系统评价中,对术后经肝动脉化疗(TAC)模式的疗效分析也未能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搜集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探讨术后TAC对肝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组织与小儿正常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究肝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检索获取肝母细胞瘤组织和小儿正常肝脏组织的芯片数据,通过R语言软件RSTUDIO筛选芯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所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中心性分析。结果经筛选共获得肝母细胞瘤组织中2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99个,下调基因191个(P0.05)。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分析显示,上调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分裂、细胞外外泌体、金属离子结合等94个功能簇,下调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脂蛋白代谢、细胞外外泌体、血红素结合等100个功能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示IMPDH2、AGXT、ALDH1A1、ALDH2、PFAS、SERPINC1、AGXT2、KNG1、APOA1、MAT1A、APOC3和HSD17B6 12个基因为与其他节点关系最密切的核心调控基因。结论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联合分析三组高通量基因芯片,获得了肝母细胞瘤组织与正常小儿肝脏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分析肝母细胞瘤异常增殖、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过程的发生机制,为肝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经肛门Ⅰ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肛门Ⅰ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已证实为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Ⅰ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年龄3月至5岁,平均1.8岁.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1周左右出院,随访半年,术后有1例出现轻度排便困难,经保守治疗痊愈.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污粪,3-6月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适用于患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婴幼儿,手术创伤小,不需开腹,合并症少、手术时间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肛门I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已证实为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I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年龄3月至5岁,平均1.8岁。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1周左右出院,随访半年,术后有1例出现轻度排便困难,经保守治疗痊愈。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污粪,3-6月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适用于患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婴幼儿,手术创伤小,不需开腹,合并症少、手术时间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射频消融(RFA)与手术切除在小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从而评价RFA对小肝癌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8年)、EMBASE(1966-2008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08年)、Cochrane图书馆、循证医学评价(Ovid版)和Cancerlit(1993-2008年)等数据库,截止日期2008年1月1日,文献语种不限.纳入比较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4.2版软件.结果 纳入了4个前瞻性研究和2个回顾性研究.荟萃分析结果表明,RFA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后1、3、4年生存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手术切除在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方面优于RFA(P<0.05).结论 RFA治疗小肝癌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适应于作为肝硬化型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癌根治术后经肝动脉辅助化疗的疗效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肝癌根治术后经肝动脉途径辅助化疗(TAC)的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结合手工方法检索有关肝癌根治术后TAC的自由随机对照试验(RCTs),合并相似研究方案的RCTs。结果纳入8篇符合要求的RCTs。5个RCTs比较了TAC与非辅助化疗,meta分析结果表明TAC对肝癌术后3年总生存率提高21%(P〈0.05),但有降低3年无瘤生存率6%的风险。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5cm增加肿瘤复发风险,但对总生存率影响不大。7个RCTs分单药TAC组和多药联合TAC组,前者显示对肝癌术后预后无益,后者meta分析结果证明能提高1、2年无瘤生存率及1、2、3年总生存时间(P〈0.05)。结论单药TAC对肝癌根治术后预后无显著提高,联合多种化疗药物的TAC能使肝癌术后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都得到显著提高,尤其对伴肝硬化型肝癌;肿瘤直径〉5cm时有增加复发的风险,但不是影响肝癌根治术后经肝动脉途径化疗疗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医源性胰腺损伤是引起胰瘘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多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处理不当时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11例医源性胰腺损伤引起的胰瘘患者诊治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