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68篇
  免费   2779篇
  国内免费   1737篇
耳鼻咽喉   206篇
儿科学   611篇
妇产科学   305篇
基础医学   1940篇
口腔科学   761篇
临床医学   6774篇
内科学   4469篇
皮肤病学   274篇
神经病学   1202篇
特种医学   18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3887篇
综合类   14705篇
预防医学   5954篇
眼科学   641篇
药学   5745篇
  34篇
中国医学   6020篇
肿瘤学   138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36篇
  2022年   703篇
  2021年   748篇
  2020年   974篇
  2019年   1056篇
  2018年   972篇
  2017年   670篇
  2016年   755篇
  2015年   922篇
  2014年   2758篇
  2013年   2081篇
  2012年   2308篇
  2011年   2383篇
  2010年   2397篇
  2009年   2427篇
  2008年   2525篇
  2007年   2350篇
  2006年   2505篇
  2005年   2515篇
  2004年   2283篇
  2003年   2100篇
  2002年   1661篇
  2001年   1630篇
  2000年   1793篇
  1999年   1704篇
  1998年   1683篇
  1997年   1672篇
  1996年   1569篇
  1995年   1439篇
  1994年   1294篇
  1993年   1033篇
  1992年   862篇
  1991年   800篇
  1990年   710篇
  1989年   541篇
  1988年   316篇
  1987年   318篇
  1986年   251篇
  1985年   245篇
  1984年   219篇
  1983年   177篇
  1982年   164篇
  1981年   130篇
  1980年   95篇
  1979年   88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22篇
  1976年   17篇
  196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MTHFR 677C/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评价不同剂量叶酸治疗不同基因型高Hcy血症效果。方法筛选高血压病人359例,进行Hcy筛查及MTHFR 677C/T基因检测,根据基因类型分为CC型、CT型和TT型,每种基因类型筛选5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25例,给予0.8 mg和5 mg叶酸治疗8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59例高血压病人中合并有高Hcy血症119例,发病率为55.43%。男性病人高Hcy血症发生率及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P < 0.01)。MTHFR 677C/T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59例病人中CC型161例,CT型118例,TT型80例,TT型高血压病人发生高Hcy血症的比例及血浆Hcy均高于CC型和CT型(P < 0.01)。干预前后同种基因型在0.8 mg组和5 mg组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0.8 mg组和5 mg组不同基因类型干预后的血浆Hcy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P < 0.01);干预后组内不同基因型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0.8 mg组和5 mg组中CC型Hcy水平低于CT和TT型(P < 0.05);0.8 mg组CT型Hcy水平低于TT型(P < 0.05)。结论Hcy水平与MTHFR 677C/T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叶酸能有效降低Hcy水平,大剂量叶酸与较小剂量叶酸干预效果无明显差异。基因类型不同,叶酸干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探究丙泊酚对七氟烷诱导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实验室进行实验,选取健康、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七氟烷组、七氟烷+丙泊酚组(联合组),各10只。七氟烷组吸入1.5%七氟烷干预,联合组在七氟烷组基础上加丙泊酚150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均连续干预2周。干预后各组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凋亡相关因子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逃避潜伏期、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比较,七氟烷组>联合组>对照组(F/P=17.038/0.001、36.834/0.001),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比比较,七氟烷组<联合组<对照组(F/P=8.913/0.001、9.125/0.001)。LDH、MDA、Bax、Caspase-3水平比较,七氟烷组>联合组>对照组(F/P=35.166/0.001、20.773/0.001、43.896/0.001、17.462/0.001),SOD、GSH-Px、Bcl-2水平及PI3K、p-Akt表达比较,七氟烷组<联合组<对照组(F/P=12.092/0.001、16.243/0.001、15.236/0.001、28.850/0.001、28.869/0.001)。结论丙泊酚能改善七氟烷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4.
这两年,全国各地的土特产都“流动”了起来。东北的大米、新疆的红枣、湘西的腊肉……乘着电商的马车,上了各家餐桌。买药材养生保健,也该看产地,优先选“道地药材”。药店最“精明”。显眼处摆放的名贵药材,总少不了“道地”二字的粉饰。同一款药材,也要按产地来分个三六九等。  相似文献   
5.
背景卵巢低反应(POR)患者较差的妊娠结局一直是生殖医学领域难题之一,但目前关于年龄对POR患者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活产率的阈值效应的研究少见。目的分析年龄对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的影响及其阈值效应。方法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助孕中心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接受常规体外授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助孕治疗的女性共19 185例,选取其中诊断为POR者共3 33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同时采用IVF/ICSI进行胚胎移植并给予黄体支持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活产婴儿情况,年龄对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婴儿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平滑拟合曲线、进行阈值效应分析。结果3 337例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婴儿1 134例,未活产婴儿2 203例,活产率为33.98%(1 134/3 3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婴儿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20,95%CI(0.902,0.939),P<0.01〕。建立平滑拟合曲线发现,年龄与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呈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下降的折点为32岁,即年龄≤32岁的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不受年龄影响〔OR=1.000,95%CI(0.998,1.012),P=0.38〕,但年龄>32岁的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OR=0.800,95%CI(0.799,0.823),P<0.01〕。结论年龄是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婴儿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32岁的POR患者ART治疗后活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脑梗死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中频电疗对其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23)与观察组(n=23)。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与肢体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中频电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中频电疗后,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运功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ADR)的药品种类、发生机制、危险因素、防治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根据《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确定SADR,并对怀疑药品、SADR类型、 发生时间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共585例,按照ADR 报告评价标准确定64例为SADR,包括过敏性休克、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DRESS综合征、StevensJonhson综合征、窦性停搏、维甲酸分化综合征等。涉及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65岁老年患者20例 (31.25%)。20例既往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54例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好转,8例停药或未停药未好转,1 例转归不详,1例死亡。药品种类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抗肿瘤药(20例,31.25%)、抗感染药物(14例, 21.88%)、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12例,18.75%)、免疫抑制药(5例,7.81%)、诊断用药物(4例, 6.25%)。累及系统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全身症状(23例,35.94%)、血液系统(9例,14.06%)、心血管系统(9例,14.06%)、皮肤及其附件(8例,12.50%)、消化系统(8例,12.50%)。结论:需要加强特殊人群、特定药品的用药前评估筛查、皮试、预处理和抢救准备措施,及时更新先进的救治技术, 规范救治流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提高救治率。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对不良反应管理作用, 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9.
周晴  吴琼英 《全科护理》2022,20(7):902-905
介绍问题提示列表的概念、研制过程及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进展,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之处,旨在为采取新措施帮助病人主动参与医患沟通、增进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因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后方侧块关节骨质增生或钩椎关节骨刺形成等退行性改变,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目前,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从后路Keyhole手术技术及显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手术发展而来并逐渐成熟,现已成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C7/T1节段因解剖结构的特殊性,PPECD治疗独具优势,但目前国内外文献未见单独报道。PPECD术中需显露病变节段相邻颈椎椎板上下缘与侧块关节内侧重叠区域,即“V”点,该标志随颈部的屈伸活动发生改变,因此在术中以此作为入路的标志可能存在偏移,易增加手术的风险。我们团队在手术过程中以椎弓根作为减压的固定标志,改良PPECD的手术流程,命名为“经皮内镜后路循椎弓根减压手术”。2018年1月~2021年11月我们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C7/T1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13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