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病历简介患者,女,50岁。咽部不适,声嘶半年。患者半年来经常觉咽部不适,微痛,有时干咳,无血丝,呈异物感,说话声嘶。在卫生院就诊,均以慢性咽喉炎,予以抗炎治疗后,稍好转。去年6月份再次到本院就诊,查:无发热,颈部表浅淋巴结不大,会厌及声带粘膜苍白水肿,呈增殖样变,如肉芽样,咽部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腺不肿大。呼吸平,双肺呼吸音清,右上肺闻及散在干湿性细小音。心脏、腹部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右上肺结核(浸润型)。实验室检查:WBC8.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血沉增高、gr试验呈强阳性(1:…  相似文献   
2.
吴英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7):905-906,916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确诊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均行手术治疗,37例位于胃部肿瘤行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位于小肠肿瘤行相应的系膜及肠管部位切除,并检测免疫组化指标CD117、CD34、SMA、S-100。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率达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阳性率为94.4%,CD34阳性率为70.8%。48例患者中4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为83.3%,8例死亡。结论:CD117和CD34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GIST的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螺旋CT有助于手术前诊断;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88年 1月 6日到 1998年12月采用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 2 45例 ,男 38例 ,女 2 0 7例 ,男女比例约为 1:5 .45 ,年龄 18岁 - 5 9岁 ,平均年龄 34岁。病程 3个月至 10年。双侧甲状腺 度肿大 16 0例 , 度肿大 85例。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甲亢症状 ,表现为性情急躁、多汗、食欲亢进、心悸、消瘦等。检查心率快 ,血压偏高、手颤、基础代谢率高。有突眼征者 148例 ,合并心率不齐及心肌受累 178例。结合基础代谢率分类 [1 ] ,中度甲…  相似文献   
4.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吴英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45-1246,1249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胆源性急性胰炎患者的临床资料,82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手术25例,经综合治疗后择期手术17例。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2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术40例,T管引流6例。非手术治疗40例。结果:1例重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因病情太重手术时死亡,1例患者因拒绝手术治疗多脏器衰竭死亡,其余80例经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访1~3年,平均2.5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结论:针对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而重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应早期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5.
腹部的多发性损伤系腹部多部位、多器官损伤 ,同时常合并有多系统多脏器的损伤 ,伤情复杂 ,诊断多较困难。我院 1988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共收治腹部创伤 149例 ,其中腹部严重多发伤 5 6例占 37 6 %。本文就腹部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总结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49例 ,女性 7例 ,年龄 5~6 6岁 ,平均年龄 2 8 0岁。致伤原因 :车祸 33例 ,(其中4例死亡 ) ,坠落伤 7例 ,枪伤 6例 ,锐器刺伤 6例 ,(其中死亡 1例 ) ,挤压伤 4例。每例损伤器官最少 2个 ,最多 6~ 8个。其中脾破裂 2 6例次 ,肝破裂 13例次 ,胆囊损伤 1例次 ,…  相似文献   
6.
吴英光 《海南医学》2010,21(18):53-54
目的总结肠缺血和瘀血时肠道的处理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8年我院收治的12例肠系膜血管闭塞患者的诊治过程,重点探讨了不同情况下如何缩小肠管的切除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2例病人中,8例病人处理得当,结果满意;余4例中2例病人初次处理不当,再次行肠切除,1例病人治愈,1例全小肠切除,但因家庭无法承担高额静脉营养费而放弃治疗,另2例术后不同意再次手术探查,1周后因小肠大出血而死亡。结论对于受累肠管范围较小的病例,应将受累肠管切除,保证吻合口愈合良好;对于肠管累及范围较大的病例,应尽可能保留生机可能恢复的肠管,采用肠造口的方法观察肠管活力,适时进行造口还纳。在处理肠管的同时,对肠系膜血栓的病人应进行取栓,术后抗凝治疗,避免血栓蔓延和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miR-200a、miR-190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昌江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集静脉血液标本,并随访1年统计复发情况;另选取35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于体检当日采集血液标本。比较两组的血清miR-200a、miR-190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比较结直肠癌组复发者与未复发者在术后3个月的血清miR-200a、miR-190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200a、miR-190诊断结直肠癌以及预测术后复发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结直肠癌组的血清miR-200a、miR-190表达水平均降低,TNM分期为Ⅲ~Ⅳ期者的miR-200a表达水平低于Ⅰ~Ⅱ期者,存在淋巴结转移者的miR-200a和miR-190水平低于无转移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1年,复发16例,未复发47例,复发组术后3个月的血清miR-200a、miR-190表达水平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miR-200a、miR-190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指标诊断,术后3个月血清miR-200a、miR-190联合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AUC大于单指标预测。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miR-200a、miR-190表达水平下降,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预测术后复发的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及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