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4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以一般人口学资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PW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格诊断问卷(PDQ)、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量表(QOL-D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为评估工具,评估120例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心理、社会因素;并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浓度,进行动态心电图24小时心率变异分析(HRV),评估生物学因素。结果海洛因依赖稽延性戒断症状主要受复吸、SCL-90躯体化、PDQ回避型、动态心电图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动态心电图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5-HT的影响,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241、0.388、0.109、0.213、0.183、0.077。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受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因此治疗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焦虑和抑郁三种理论模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焦虑和抑郁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组症状 ,二者常同时存在。目前 ,关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不外有三种观点 :(1)一元论 :即连续谱论 ,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 ;(2 )二分论 :认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 ;(3)共病论 :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 ,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的疾病实体[1] 。我们就此展开讨论。一、一元论早在 1934年Lewis就提出了焦虑和抑郁两组症状间的连续性 ,认为焦虑症状从整体或部分上是抑郁的一部分[2 ] 。1.流行病学[3 ] :Sanderson等报道 ,一半以上的抑郁症(major…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当前的诊断分类标准中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疾病单元,但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两者具有很高的共患率,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与单纯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认识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生化学的特征,对介入临床康复干预措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生化学的特征,以阐明它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关系. 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 单位两所大学医院的精神科. 对象 1999- 11/2000- 11在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住院的患者.按 DSM IV诊断标准收集 2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共病组)、 30例主要抑郁症患者(抑郁组)、 1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和 6例惊恐障碍患者(焦虑组). 方法对所有病例使用一般情况问卷、病史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生活事件量表( 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进行调查评定,并作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 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上述指标进行三组间比较或与中国常模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情况、 HAMD,HAMA,LES,SSRS,EPQ的评定结果和血浆 5 羟色胺、 NE水平. 结果①共病组年龄 [(46.4± 9.2)岁 ]较抑郁组 [(37.4± 11.3)岁 ]和焦虑组 [(34.7± 7.4)岁 ]大、起病晚( P< 0.01).②共病组急性起病者( 13例)显著多于抑郁组( 9例)和焦虑组( 2例)( P< 0.01).③共病组的家族史( 8例)与抑郁组( 10例)相似( P >0.05).④共病组( 23例) 的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焦虑组( 6例)( P< 0.01).⑤共病组的 HAMD评分( 42.32± 7.26)显著高于抑郁组( 30.70± 7.69)和焦虑组( 22.20± 6.18)( P< 0.01).⑥共病组的 HAMA评分( 27.48± 7.23)显著高于抑郁组( 18.07± 6.20)和焦虑组( 23.00± 6.84)( P< 0.01).⑦共病组的起效时间 [(12.4± 7.5) d]与抑郁组 [(11.7± 8.0) d]和焦虑组 [(9.6± 6.7) d]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共病组的显效时间 [(52.2± 21.2) d]稍长于抑郁组 [(62.2± 17.1) d]( P >0.05),但显著长于焦虑组 [(32.9± 20.6) d]( P< 0.01).而共病组出院时的显效率( 92%)与抑郁组( 87%)和焦虑组( 85%)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⑧共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评分( 22.1± 15.7)与抑郁组( 26.7± 16.8)、焦虑组( 29.8± 19.6)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⑨共病组的社会支持分( 43.5± 7.9)显著高于抑郁组( 36.2± 8.5)( P< 0.01),而与焦虑组( 39.9± 9.3)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⑩共病组和抑郁组、焦虑组一样, EPQ的神经质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 P< 0.05~ 0.01). {11} 共病组存在着血浆单胺神经递质的异常,但与抑郁组、焦虑组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具有不同于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特征,但目前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是一种新的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4.
伴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抑郁障碍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以及与血管并发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80例明确诊断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分组,正常对照组为80名体检正常的健康人,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小板膜P-选择素表达、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血浆P-选择素水平和血浆血栓烷B2水平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伴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平均每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分子数[(946.71&;#177;728.54)个]、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36.71&;#177;14.69)%]、血浆血栓烷B2水平[(8.56&;#177;6.13)nmol/L]和血浆皮质醇水平[(11.97&;#177;7.15)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4.85,r=10.02,F=3.09,F=11.05,P&;lt;0.05~0.01)。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的平均每血小板表达的P-选择素分子数、纤维蛋白原结合反应、血浆皮质醇水平和生长激素水平均高于不伴抑郁组,差异有显著性(F=14.85,r=10.02,F=11.05,F=2.83,P&;lt;0.05~0.01)。结论:伴抑郁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较其他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群高,可能成为血管并发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焦虑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和行为类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焦虑症患者人格特征。方法: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A型行为问卷对60例符合CC-MD-3标准的焦虑症患者(GAD和PA各30例)进行个性问卷测查和A型行为分布。结果:发现GAD组和PA组A型行为分布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组神经质及P分和N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P分和N分呈显著性正相关。TH和CH分别与N分和P分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GAD和PA人格特点和行为类型无明显差别,A型行为和N分、P分高者多见。  相似文献   
6.
癌症患者焦虑状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探讨癌症患者的心身特点与焦虑障碍的相关因素,对癌症患者的焦虑障碍引起临床重视,早期给予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入选病例来自于2005年3~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与血液科住院的患者,共105例,病理确诊均为恶性肿瘤,患者既往无重大器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尿毒症肺33例血透病人的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211医院(150080)李波,吴爱勤,贺晓东尿毒症肺水肿亦称尿毒症肺,是尿毒症常见的继发病之一,在临床上应注意与心源性肺水肿、肺感染、肺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肺水肿相鉴别,因其治疗及护理有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口服剂量、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关系 ,及其有效血浓度范围。 方法 :符合 CCMD- 2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病人 30例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2 1~ 45分 ,平均 (34.87± 6 .5 3)分 ;纽卡斯尔抑郁诊断量表 (NDI)评分 6~ 10分进入研究。以不定剂量氯丙咪嗪口服治疗 ,共治疗 8周。以 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荧光免疫偏振分析仪 (TDx)测第14天稳态血药浓度。 结果 :氯丙咪嗪剂量 2 5~ 10 0 m g/ d时血浓度范围变异很大 [46~ 44 7ng/ ml,平均 (183± 86 ) ng/ m l];口服剂量与血药浓度呈非线性相关 (P<0 .0 5 ) ;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显著相关(r=- 0 .5 5 2 ,P=0 .0 0 16 ) ,呈指数曲线关系。 结论 :氯丙咪嗪有效血浓度在 12 6~ 40 0 ng/ ml之间 ,临床长期使用应以血药浓度监测手段指导  相似文献   
9.
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IDA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使用IDA、SDS和SAS对291例大学生和64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IDA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特性,Cronbach α系数在0.419-0.769,IDA各分量表的劈半相关系数在0.427-0.639,IDA各分量表与SDS、SAS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400-0.776,IDA各分量表得分在非抑郁大学生、抑郁大学生和抑郁症患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IDA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抑郁症病理机制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情绪性障碍,其病理机制尚未彻底阐明。传统认为抑郁症与脑内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失调有关,但抗抑郁药引起单胺递质的快速变化与产生临床疗效需要数周之间的矛盾,难以用此做出合理解释。进而研究者把目光投到了单胺类以外的递质和受体,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本文将就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