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病情进展相关的因素。方法将1 733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4组,对比不同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HBV感染时间、血清HBV DNA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合并脂肪肝的比例。结果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4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依次分别为(33.4±12.5)、(25.3±8.5)、(32.9±10.7)和(43.2±11.4)岁;男性患者所占比率依次为56.7%、67.7%、71.1%和73.9%。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比较,两组间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年龄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可能HBV感染年限[(8.8±6.0)年]明显大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5.8±4.3)年]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5.8±4.5)年]。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水平[(7.92±7.74)lg拷贝/m...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树鼩实验感染人丁型肝炎病毒的可能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树鼩肝组织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部分动物肝内HDV RNA。结果 35只动物,HDV/HBV同时感染组和重叠感染组HDAg阳性率分别为94.5%(21╱22)和84.6%(11/13);HDAg在肝内主要定位于肝细胞,在肝小叶呈灶状或片状分布,肝内持续时间在同时感染组和重叠感染组稍有不同,前者多持续3~4周,后者则可长达12周以上;部分动物肝组织细胞浆或细胞核HDV RNA阳性。结论 人HDV可感染树鼩,树鼩可成为丁型肝炎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群体中血压联合体质量指数(BMI)对新发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健康体检的开滦研究人群作为研究队列,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84 671人。依据血压[高血压: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有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正常血压:收缩压140和舒张压90 mm Hg且无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史和未服用降压药]和BMI(超重肥胖:BMI≥24 kg/m~2;非超重肥胖:BMI24 kg/m~2)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正常血压非超重肥胖组、正常血压超重肥胖组、高血压非超重肥胖组和高血压超重肥胖组;CKD定义为:至少2次体检出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或者蛋白尿;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新发CKD的累积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累积发生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不同组别对新发CKD的影响。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84 671名基线非CKD人群,在平均随访(8.77±1.41)年期间,共新发CKD 3 625例,累积发生率达4.28%;正常血压非超重肥胖组、正常血压超重肥胖组、高血压非超重肥胖组、高血压超重肥胖组新发CK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63%、3.26%、4.47%、6.63%;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正常血压非超重肥胖组相比,正常血压超重肥胖组、高血压非超重肥胖组和高血压超重肥胖组新发CKD的风险均增加,对应的HR(95%CI)分别为1.23(1.10~1.37)、1.53(1.35~1.73)、2.23(2.02~2.47)。此外,分别除外糖尿病、吸烟及服用降压药人群后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与新发CKD相关,同时合并高血压及超重肥胖新发CKD风险高于单独高血压或者超重肥胖者。  相似文献   
4.
成人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少见,易漏诊误诊,我科曾遇到1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1岁。因发热7d,皮肤巩膜黄染3d入院,7d前无明原因寒战、发热,偶有恶心,未吐,3d前他人发现皮肤巩膜黄染,以急性黄疸性肝炎收住院。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37.7℃,P80次/min,R22次/min,BP98/60mmHg,神志清楚,未见皮肤黏膜皮疹、出血点、淤斑,颌下淋巴结可触及,  相似文献   
5.
树鼩传代感染HDV后肝脏内抗原表达及病理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树(Tupala)经人工传代感染HDV后肝内HDAg表达及病理变化方法驯养的野生Tupaia第一代接种人HDV阳性血清,第二、三代分别接种第一、二代感染HDV成功的Tupsia血清0,4mL/只,感染前3wk所有Tupaia均接种了人HBV阳性血清0.4mL/只,接种HDV前及以后每周取血及肝脏标本一次,连续6wk肝组织石蜡包埋,分别采用HE及SP法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及抗原表达,原位杂交法观察HDVRNA.结果第一代1/1只,第二代3/4只,第三代5/5/qTupaia于感染HDV阳性血清2wk后肝内均可检出HDAg,持续至wk6观察结果时,HDAg定位于肝细胞核和浆内,少数呈膜型,阳性肝细胞呈片状分布,亦可散在表达于单个肝细胞内,HDVRNA主要在肝细胞核内表达肝组织呈病毒性肝炎样病理变化,如变性点灶状坏死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结论Tupsia传代感染HDV肝脏病理变化及HDAg表达与在黑猩猩中十分类似,提示Tupata可作为感染HDV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6.
7.
笔者遇见1例乙型脑炎并发心肌损害,报告如下.患者,男性.因发热、语言不清3天于1992年8月7日住院.既往健康,直系亲属无同类病史,无心血管系统疾患.检查:体温39.8℃,脉搏146次/分,血压12/6kPa,神志模糊,表情淡漠,语言不清,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颈部有抵抗,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双肺未闻及干湿鸣.心界无扩大,心率146次/分,心音低钝,心律齐,可闻及早搏,每分钟2~4次,其它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平坦,肝脾未扪及,肝区有叩击痛,神经系统:提睾反射、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巴彬斯基征阳性.肌张力增高.外周血象示白细胞10×10~9~20×10~9/L,中性粒细胞0.80.尿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单独或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2例HBeAg阳性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39例HBeAg阳性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14例HBeAg阴性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各组均观察24个月。结果联合治疗HBeAg阳性和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患者在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血清HBV DNA水平均明显低于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患者;三组ALT复常率无显著性相差。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初始治疗HBeAg阳性或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替比夫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考察53例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学、病毒学和病毒基因耐药情况.结果:HBV DNA不可测率、ALT复常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基因型耐药率分别为66.0%、83.7%、73.6%、13.2%和9...  相似文献   
10.
尽管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能够有效抑制HBV的药物可供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治疗仍面临许多挑战,如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病毒基因发生耐药突变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