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病灶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而oxLDL自身抗体是以氧化修饰的LDL为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它可以确切反映LDL在体内的氧化修饰情况。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探讨普罗布考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高脂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多以饮食调节、降脂药物治疗及部分病例的外科、血浆净化疗法等为主。上述方法疗程均较长或不易在基层开展。我科采用激光疗法对50例高脂血症病人进行治疗,观察疗效,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与上臂间血压差异增大的相关性,探讨上臂间血压差异增大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测指标.方法 以确诊为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84例患者作为卒中组,以无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的80例门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上臂间血压差异,以≥1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异常标准,比较两组间上臂间血压差均值大小的差异及异常比例的差异.结果 卒中组平均压差均值为(8.34±1.38)mm Hg;对照组为(5.23±1.22)mm Hg;上臂间血压差异≥10 mm Hg者卒中组为35例(41.67%),对照组为14例(17.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中,上臂间血压差异增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上臂间血压差异的增大可能为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于上臂间血压差异增大的监测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及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筋膜松弛术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研究。方法: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7例,有效入组150例,出组7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三组,即采用肌筋膜松弛术结合针灸治疗的观察组52例,采用单纯肌筋膜松弛术治疗的肌筋膜治疗组48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的针灸组50例。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定,使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6个月及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且再次进行康复评估。痊愈后症状及体征重新出现或治疗好转后症状及体征再次加重视为复发。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相比较,观察组(联合治疗)的JOA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优于肌筋膜治疗组与针灸组(P<0.05)。疗效方面,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90.38%,针灸组总有效率72.00%,肌筋膜组总有效率68.75%,两两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88.46%,针灸组总有效率66.00%,肌筋膜组总有效率75.00%,两两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组,肌筋膜组和针灸组各有3例患者出组;观察组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肌筋膜组有8例患者治疗无效,针灸组有9例患者治疗无效。结论:肌筋膜松弛术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作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之一,二者结合皆优于两者单独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6.
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在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优质低蛋白摄入、常规降糖药物和/或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缬沙坦80mg/d,口服,同时给氟伐他汀40mg/d,口服;对照组给缬沙坦80mg/d,口服.两组疗程3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 氟伐他汀具有降低CRP的抗炎效应,与缬沙坦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尿清蛋白排泄率,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单纯糖尿病患者79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AASI及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并进行AASI与ACR及IMT等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相比,ACR、IMT以及AAS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与AASI低水平组糖尿病患者相比,AASI高水平组的糖尿病患者的ACR、IM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糖尿病患者ACR异常组、颈动脉异常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较,AASI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AASI与肾脏损害及颈动脉内膜损伤程度有关,可作为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对靶器官损害的早期预测.方法:筛选无糖尿病和其他致动脉硬化性疾病的EH患者149例(EH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计算出AASI,最后进行AASI与ACR以及IMT等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H组尿ACR、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IMT、颈动脉异常率以及AASI均增高(P<0.05~0.01),且EH患者的AASI与ACR以及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H患者的AASI与肾脏损害及颈动脉内膜损伤程度相关,可作为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向文海  杜国峰  车玫 《山东医药》2010,50(49):57-5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甘油果糖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给予银杏达莫联合甘油果糖注射液,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疗程10d,观察临床疗效并行TED检测。结果联合组3d有效率、7d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98.78%、100%,对照组分别为36.25%、72.50%、86.25%,最终痊愈率联合组为50.oo%,对照组为33.7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TCD检测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甘油果糖注射液治疗VBI性眩晕较单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起效快,疗效好,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