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重型肝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血浆中D-D和Fib含量,其中重型肝炎患者43例(急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3例),慢性肝炎患者41例;健康对照30例。结果D-D含量在重型肝炎组平均为(4.87±2.31)ug/mL,慢性肝炎组为(0.41±0.15)ug/mL,健康对照组为(0.21±0.09)ug/mL;Fib含量在重型肝炎组平均为(1.85±0.86)g/L,慢性肝炎组为(2.85±1.03)g/L,健康对照组为(3.11±1.12)g/L。重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D-D和Fi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重型肝炎组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组分别比较,D-D和Fi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浆D-D明显增高,Fib明显降低,并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D-D和Fib含量可以作为重型肝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探讨对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520例怀疑乙肝患的血清,全部进行ELLAS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FQ—PCR法HBVDNA的检测。结果 检测的520例血清标本中出现了13种血清标志模式,对主要阳性模式组进行了分析比较,在“135”阳性模式组HBVDNA的阳性率为97.7%(164/168)、拷贝数在102—107之间;“13”模式组阳性率为100%(20/20),拷贝数在107—109;“145”模式组阳性率为55.56%(15/27),拷贝数在102—107。在检测的全阴性的模式中有1例DNA阳性为5.88%(1/17)。结论 HBVDNA定量在各种阳性模式中,甚至全阴性模式中均在不同程度的检测出HBVDNA的含量。其中,HBeAg阳性血清标志物中HBVDNA的检测率及拷贝数较高。这说明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乙肝患的带毒状态进行准确判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分析东莞地区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与性别、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值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种HBV基因型,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两对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地区206例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C型为主69.42%(143/206)、B型11.17%(23/206)、D型7.28%(15/206)、B+C混合型5.83%(12/206)、C+D混合型5.34%(11/206)、B+D混合型0.97%(2/206)。基因型男、女性别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与其它各基因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基因型阳性组血清平均HBV DNA定量值大于1×106(copy/ml),各基因型阳性组与基因型阴性组血清平均HBV DNA定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东莞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基因型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B、D、混合型(B+C型、C+D型、B+D型)。HBV基因型检出率与性别关系不明显,与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值有一定关系。东莞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可能与本地区外来人群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核红细胞、未成熟粒细胞、肿瘤标志物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诊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常规与肿瘤标志物CA125等多个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有核红细胞与未成熟粒细胞量都多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核红细胞与未成熟粒细胞结合肿瘤标志物在MDS临床诊断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参数和骨髓细胞联检对血液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积(PCT)四种血小板参数和骨髓细胞联合检查对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三种血液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血液病患者43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2例.正常对照组30例.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四种血小板参数,MIAS-2000医学显微图像应用系统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增生程度、巨核细胞数和血小板数量分布,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初诊AL、AA和ITP患者的PLT参数均明显降低,PCT参数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性非常明显(P<0.01);在MPV参数仅ITP患者参数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性非常明显(P<0.01),而AL和A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PDW参数除AL患者外,AA和ITP患者PDW参数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骨髓涂片显微镜检查在这三种血液病成熟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数均明显缺少、血小板数量分布为罕见或少见,AA患者骨髓增生程度为减低或极度减低.结论:血液PLT参数与PCT参数明显降低和骨髓涂片血小板极少是三种血液病的共同特征;因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ITP患者与骨髓受抑或衰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AL、AA患者在MPV和PDW参数值的改变有明显差异性.血液PLT、MPV、PDW和PCT四种血小板参数和骨髓细胞联检对AL、AA和ITP三种血液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495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近年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测标本用Uu-Mh液体培养基鉴定,药敏微孔板条做药敏试验,同时接种支原体鉴定琼脂培养基做支原体确证培养。结果:495例患者支原体感染总阳性率34.1%(169/495),男性阳性率5.7%(3/53),女性阳性率37.6%(166/442),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阳性率,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Uu阳性率最高,女性阳性率最高;支原体药敏首选药物是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必须使用支原体鉴定琼脂培养基做支原体确证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国贺普丁(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和C型与进口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效应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临床抗病毒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Taqman MGB探针技术,对血清中HBV基因型来进行分型检测,观察50例贺普丁耐药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有患者都口服进口阿德福韦酯片10mg口服1次/d,治疗50周,观察治疗过程中HBV-DNA和ALT水平的变化。结果 50例贺普丁耐药的HBV患者在治疗12、24、50周时,B基因型患者血清ALT、HBV-DNA水平下降≥2log10,完全抑制比例与C基因型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V能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的复制,有效的促进了肝功能好转,其疗效与HBV基因型B或C型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东莞地区健康育龄男性的精液质量状况。方法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技术规范,对2719例健康育龄男性精液,使用WLJY-9000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作平均直线速度(VSL)、平均路径速度(VAP)、平均曲线速度(VCL)、平均鞭打频率(BCF)、摆动性(WOB)、平均侧摆幅度(ALH)、前向性(STR)、直线性(LIN)和平均移动角度(MAD)9项精子动态参数的测定。结果(1)健康育龄男性精液完全液化组与不完全液化组精子9项动态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着精子存活率的下降VSL、VAP、VCL、STR、LIN和MAD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CF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OB、ALH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精子密度活动正常组与少精、弱精、少弱精组4组动态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客观地测定精子的9项动态参数,以了解东莞地区健康育龄男性精液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患者血清的HBVDNA含量,并探讨及其对临床意义。方法 对520例怀疑乙肝患者的血清进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和荧光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检测的520例血清标本中HBVDNA水平在不同乙型肝炎类型中显著性差异(P>0.05),与HBV-M主要阳性模式组对比,在“135”阳性组HBVDNA的阳性率为97.7%(164/168),“13”模式组阳性率为100%(20/20),“145”模式组阳性率为55.56%(15/27),在检测的全阴性的模式组中有一例DNA阳性为 5.88%(1/17)。结论 HBVDNA的含量在不同的阳性模式中均不同程度地检测出HBVDNA的含量。其中,HBeAg阳性血清标志物中HBVDNA的检测率最高几乎达到100%。采用简单快捷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乙肝患者的带毒状态进行准确判断。但HBVDNA的复制状态与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无明显相关关系,HBVDNA含量高低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东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东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HBVA—F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HBVDNA定量。结果在29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基因型247例(83.7%),其中HBV基因C型占62.3%(154/247)、B型15.4%(38/247)、D型6.9%(17/247)、B/C混合型4.9%(12/247)、C/D混合型5.3%(13/247)、B/D混合型5.3%(13/247),48例未检出基因型;基因C型感染者之间无性别差异(x^2=0.043,P〉0.05);各基因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无显著性相差,但与48例未检出基因型者比,后者HBVDN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HBV基因型具有特异、敏感、简单和实用的特点,东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混合型比例相对较高,HBV复制强弱与病毒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