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对10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结合复位)、对照组(复位)各50例,行针刺及耳石复位法治疗,治疗2周后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3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痊愈25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两组对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耳石复位治疗BPPV效果好,操作简单,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段取穴法"配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消化道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F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三段取穴法"为主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症状评分(NDSI)与FD生存质量量表(FDDQL)评分,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的NDSI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FDDQL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同一时间比较,观察组对NDSI评分及FDDQL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三段取穴法"配合莫沙必利治疗能有效改善FD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提高FD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且持久。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针灸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unnstrom分级理论认为,偏瘫恢复过程中,痉挛出现在痉挛期和联带运动期,在此期间,如何诱导分离运动的产生、抑制痉挛是偏瘫康复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作用,是治疗、缓解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刺缓解中风痉挛性瘫痪诊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总结出一套切合临床实用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方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透刺滞针组36例、经筋刺法组31例和康复对照组28例。给予相应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采用康复医学的Brunnstrom、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Asthworth进行治疗前后的康复评定。结果根据治疗前后康复评定结果,各针刺组的疗效均优于康复对照组,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刺滞针组疗效与经筋刺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IAS积分中透刺滞针组与经筋刺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滞针术结合康复、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配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简称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和疼痛的变化.结果:①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上优于对照组.结论:2种治疗方法都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疼痛情况,但针刺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该病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脑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中风痉挛性瘫痪是高级中枢丧失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中枢性瘫痪恢复的过程,经历了低级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释放到半分离、分离运动的出现,以及协调运动的出现。初期肌张力的快速增高是有意义的,而到痉挛后期,肌张力的进一步增高则限制了病情的恢复。近年来,关于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报道较多,现综述  相似文献   
7.
提要: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掩饰性治疗是正畸矫治的难点之一。正畸掩饰性治疗通过不同的拔牙模式,移动上下牙齿,来掩饰上下颌骨间的Ⅱ类不调关系,改善软组织侧貌。其常见的拔牙模式包括:双颌拔除[4    4]  、[4    4]  或[4    4]  、[5    5]  ,单颌拔除[4    4]  ,或再补充拔除 [1]或 [1]。应根据颌骨畸形程度和生长型、磨牙远中关系程度、牙列拥挤度等畸形特征,具体分析,严格选择。矫治过程中,应结合不同拔牙方案的矫治特点,注意支抗、前牙转矩等的控制,以获得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实验旨在了解传统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 选取22名安氏Ⅱ类错(牙合)正畸结束患者作为实验组,另22名未经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组,取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的髁突位置差异.结果 实验组髁突移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大多数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髁突多数向后下方移位;髁突移位量与Ⅱ类牵引时间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本实验尚不能证明传统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髁突位置产生影响,但治疗中仍应重视髁突位置,争取达到咬合和关节协调一致的功能(牙合)矫治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皮肤科与康复理疗科门诊带状疱疹患者76例,随机分为雷火灸组39例与对照组37例,雷火灸选在有皮损周围部位及在支沟、阳陵泉、丘墟穴上方2~3cm悬燃,以皮肤能感觉到灼热,但不能炀伤,皮肤被艾条烤的发红即可。每次每部位悬灸约5~10分钟。每日1次。配合药物泛昔洛韦片。对照组用药物泛昔洛韦片。结果雷火灸组在疱疹止疤时间、结痴时间、脱痴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带状疱疹综合疗效评分都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有较理想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留置针头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留置针头法,对照组则采用穿刺捕吸配合石膏固定加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留置针头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患者无痛苦,易于接受: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值得·隘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