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阑尾穴发现与应用的经过,阐述其对针灸传承创新的启示。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阑尾穴、针刺/针灸,检索时间段为建库至2017年4月。辅以参考文献追溯,查阅国内外相关书刊。根据撰写目的,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阑尾穴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是经络理论体系下内脏-体表关联的反映。阑尾穴的发现应用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其最佳适应证是单纯性阑尾炎,一旦出现粘连、化脓和穿孔,应首选手术治疗。提示针灸要提高临床疗效和避免临床事故,必须坚持自身理论体系的合理内核,加强与现代医学的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合阳穴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屈指肌腱鞘炎患者在患侧合阳穴范围内寻找阳性反应点进行针刺治疗.结果:36例中,治愈29例,占80.6%;好转4例,占11.1%,未愈3例,占8.3%,总有效率91.7%.结论:针刺合阳穴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不对病变部位进行刺激,属远道取穴,取穴少,方法简单,疗效快,可重复,是对足太阳膀胱经“是主筋所生病”理论的发挥,扩大了合阳穴的主治功效.  相似文献   
3.
4.
<正>百会穴为督脉之腧穴,位于巅顶之上。其不但是临床常用之要穴,且为头部腧穴定位的基准穴,故其定位尤其重要。虽然关于百会穴的定位取穴,《腧穴学》述之甚详,但笔者仍发现不少临床医师定取百会穴时往往出错,位置前移。故不揣简陋,对百会穴的定位取穴作一探讨,望高明者正之。1与发际的关系所谓发际是指头发生长的边缘部位,其位于面额者称为前发际,位于项部者称为后发际。古人很早就将发际作为临床定位的体表标志,《灵枢·骨度》:"发  相似文献   
5.
自民国针灸医家仿效中药"药性"提出"穴性"概念,至今仍有较大争议。从有关文献入手,对民国几位针家倡导的"穴性"进行研究,认为焦会元最早倡导"穴性",陈光昌所撰《实用针灸学》似为第一本"穴性"专著,罗兆琚使"穴性"学说的影响不断增大,曾天治从倡导"穴性"到回归"按部取穴",李文宪认为穴性学说"不大完好"而加以弃用,承淡安则从最初借鉴"穴性"学说,最终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介了汤颂延的生平。汤氏头针疗法为上一世纪70年代汤颂延在焦氏头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而成。其吸取了祖国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古天文学中的"盖天说"、微针系统诊疗法、方氏头皮针、高丽手指针中的有关内容。汤氏认为头部映射区中存有"微经络系统"。世传"汤氏头针意象图"颠倒了上肢前区拇指和下肢前、后区大趾方向的前后。"眶横径"系由"目寸"变化而来。阴阳点位于百会穴之前,非百会穴。风区和静区原为汤氏经验穴。世传本之"血线"系"血压区"误,且无活血化瘀之功。汤氏头针疗法采用细短毫针,多针轻刺,长时间留针。"得气"与疗效之优劣成正比。应用时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辨证论治。扶正培元在治疗中有较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天宗穴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位于肩胛冈下窝中央,当肩胛冈下缘至肩胛下角中上三分之一交点处,与第四胸椎相平.该穴在临床上最为常用,尤其在骨伤科疾病中,如果应用不同方法对该穴进行刺激,往往能取得很多意想不到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略论合谷与复溜的配伍应用200050上海长宁区武夷地段医院叶明柱古代医家将合谷与复溜配伍应用,既取其发汗之功,又取其止汗之效,由于确具较好效果,迄今仍为临床常用。按《针灸甲乙经》载称复溜穴能治“汗出不休”,《千金要方》载称合谷穴能治“热病汗不出”,明...  相似文献   
9.
冯禾昌  叶明柱 《中国针灸》2003,23(2):126-127
读曹大明、路玫两位老师撰写的"担截'法新解"(见<中国针灸>2002年第4期272页)一文很有感触,由于笔者曾发表过拙文"破译担截法"(见<中国针灸>1995年第4期44页),因此对"担截"法的"新解"要再谈些管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