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354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27篇
  4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颅内外串联闭塞(TO)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颈内动脉颅内外段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0 d 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90 d mRS评分3~6分)。比较两组发病年龄、手术前后NIHSS评分、ASPECT评分、侧支循环、闭塞类型、开通顺序、术中替罗非班使用、有效再通率、术后出血转化率、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等临床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确认21例[(10.6%(21/198)]急性前循环颅内外串联闭塞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8例(38.1%),预后不良组13例(61.9%)。两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肺部慢性疾病、入院NIHSS评分、术前ASCEPT评分、病因TOAST分型等术前评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年龄更低(P=0.009)。两组术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P=0.020),术中替罗非班的使用、症状性颅内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21例患者有效再通率为(TICI 2b-3)71.5%,死亡率28.6%,仅38.1%的患者预后良好。两组再灌注TICI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336),较低的发病年龄(P=0.009)、良好侧支循环(P=0.037)、术后7 d NIHSS评分(P=0.020)及桥接静脉溶栓(P=0.011)与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支循环为预后预测因子(B=3.651,OR=38.5,95%CI为2.951~508.463,P=0.006)。结论前循环急性颅内外串联闭塞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总体良好预后率偏低,良好侧支循环为预后较强预测因子。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为非随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TO患者最佳治疗策略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3.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 的相对禁忌证, 其异常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特点增加了TAVR 的难度和风险,手术成功率低于三叶瓣患者。但随着手术策略的不断 优化和新一代人工瓣膜的应用,这类患者的TAVR 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本文将对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特点及其 TAVR 治疗策略的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贵州数字图书馆、维普、PubMed等5个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6月),纳入相关针刺联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5. 3. 0手册标准进行评价。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共5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联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率优于单用基础疗法[合并RR及95%CI为3. 85(2. 34~6. 35),P 0. 00001]。针刺联合基础疗法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单用基础疗法[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合并RR及95%CI为6. 20(4. 49~7. 91),I2=0%;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 0. 05;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 0. 01]。针刺联合基础疗法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单用基础疗法[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RR及95%CI为6. 18(4. 64~7. 72),I2=0%;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合并RR及95%CI为6. 36(3. 85~8. 87),I2=82%;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 0. 01]。结论:针刺联合基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用基础疗法,但因纳入的RCT文献较少且质量较低,结论有待更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分娩接受产后上门访视的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后访视时间是出院后3 d及产后第14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自评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抑郁症状情况及一般情况的调查。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为产妇36 084名,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77%,产后4周产妇抑郁症状发生率已经超过4.00%。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有负性情绪(OR=11.304(9.354~13.631),P0.001)、存在家族精神病史(OR=2.995(1.372~5.925),P=0.003)、孕期负性事件(OR=3.216(2.21~4.602),P=0.017)、适中的性格(OR=3.121(2.163~4.519),P0.001)、晚产(OR=4.157(1.556~9.152),P=0.001)是都是产后抑郁症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产后抑郁症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引起产妇抑郁的因素较多。应重点关注孕期有负性情绪、晚产及家族精神病史的产妇,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加味小建中膏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脾胃虚寒证的疗效、生活质量、安全性指标.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将320例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膏方治疗组(甲组)162例,口服加味小建中膏,1日服2次,1次15mL,西药治疗组(乙组)158例,服用得舒特(Pinaverium),1次50mg,Tid,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 治疗后膏方治疗组在各症状积分、患者主观评价积分、生活影响指标积分以及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评分等方面优于西医治疗组(P<0.01,P<0.05);其中膏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西医治疗组为7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不适单项症状的评价:膏方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与80.7%,组间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在每日排便最多的次数、治疗期间排便不适感的持续天数以及Bristol粪便性状指标诸方面均优于乙组(P<0.05).膏方治疗组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西医治疗组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甲组脱落7例,乙组脱落8例.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加味小建中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脾胃虚寒证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氧化损伤及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气管内一次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次/d,直至处死);其余3组向气管内注射盐酸博莱霉素溶液(5 mg/kg),模型组(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次/d,直至处死);槲皮素低剂量组(术后给予槲皮素50 mg/kg灌胃干预,1次/d,直至处死);槲皮素高剂量组(术后给予槲皮素100 mg/kg灌胃干预1次/d,直至处死),每组20只。第14、28天分别随机处死各组10只小鼠,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取右肺组织采用HE、Masson染色以评价肺泡炎、肺损伤及肺纤维化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TGF-β1蛋白、基因表达;采用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总抗氧化能力(TAC)的含量。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小鼠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肺组织HYP、MDA、MPO含量及TGF-β1mRNA及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槲皮素低、高剂量组上述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肺组织TAC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槲皮素低、高剂量组肺组织TAC含量则高于模型组。结论:槲皮素对盐酸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损伤及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症反应、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三维软件测量正常髌骨的解剖学形态,为髌骨骨折手术治疗及改进导向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共采集458例膝关节DICOM格式数据,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样本,共纳入94例正常髌骨,其中男49例,女45例。纳入样本的DICOM数据均导入Mimics中重建和测量。按性别分组测量髌骨极点高度、髌骨高度、髌骨宽度、髌骨嵴厚、内1/3厚度及外1/3厚度。按髌骨张力带固定原则设计克氏针导向器。结果:髌骨极点高度、髌骨高度、髌骨宽度、髌骨嵴厚、内1/3厚及外1/3厚男性依次为(46.87±2.32)、(31.42±1.83)、(44.83±2.42)、(21.86±1.87)、(19.62±1.76)、(15.38±1.89) mm;女性依次为(42.38±1.98)、(28.06±2.01)、(39.12±2.03)、(19.47±1.93)、(17.31±1.93)、(14.01±1.72) mm。各参数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男性髌骨大于女性髌骨,外1/3厚度小于内1/3厚度。成功设计一个适用于髌骨张力带的导向器装置。结论:髌骨解剖学参数测量为髌骨骨折治疗及导向器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髌骨骨折张力带导向器使髌骨骨折固定更为精准、简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衰老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抵抗化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入组的DL-BCL患者分为初诊(ND)组、完全缓解(CR)组、复发/难治(r/r)组.分别应用HE染色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r/r DLBCL患者淋巴结组织衰老情况;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ND、r/r组DLBCL患者外周血中的衰老情况;用10、20、40 nmol/L的阿霉素(DOX)反复诱导DLBCL细胞株LY8衰老,构建衰老模型;CCK-8法检测衰老模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衰老模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DLBCL患者血清和衰老模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r/r组DLBCL患者淋巴结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衰老细胞明显增多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3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促炎性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使用40 nmol/L DOX成功诱导LY8细胞衰老,衰老细胞比例24.77%.对对照组及DOX诱导组进行功能检测,结果提示衰老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但高于10 nmol/L和20 nmol/L DOX组(P<0.05);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但低于10 nmol/L和20 nmol/L DOX组(P<0.05).同时,各组IL-2、IL-6、IL-8、IL-10、TGF-β1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衰老组细胞上清液中IL-2、IL-6、IL-8、IL-10、IL-35、TGF-β1等各种促炎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结论 细胞衰老通过诱导抑制性细胞因子累积促进DLBCL细胞凋亡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