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卓秋銮  卫红艳  黄翠平 《河北医药》2013,35(16):2500-2500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急危重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占妊娠的0.8%左右[1],如不能及时给予治疗,可能会导致孕产妇死亡。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停经、阴道流血、腹部疼痛等[2]。而在异位妊娠无破裂、无流产时,患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导致诊断困难。临床常用的检查包括血清β-HCG、超声等。本文观察阴式三维彩超对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的临床鉴别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不断增加,接受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也越来越多,年龄已不再是手术的禁忌证.由于高龄患者各脏器发生退行性病变,机体的储备力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同时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导致手术风险大、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多,因此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9-2012年收治的70~90岁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6启动子-174G/C和-572C/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频率分布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80例中国北方地区汉族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下肢血管病变(VDLE)组、下肢神经病变(NDLE)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VNDLE)组和无下肢并发症(NC)组,另选70例社区查体正常成人作为对照(CON)组。采用PCR-RFLP法测定IL-6启动子区-174G/C和-572C/G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6受体和hsCRP。结果 IL-6启动子的-174G/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IL-6启动子-572C/G在2型糖尿病组中的基因型GG和CG、等位基因G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VDLE组和VNDLE组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IL-6启动子的-174G/C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无关,而与IL-6启动子区-572C/G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有关。IL-6启动子区-572C/G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易患基因。  相似文献   
5.
Graves病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汉族Graves病(GD)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45例GD白细胞减少患者、50例GD白细胞正常患者和90名正常对照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在不考虑白细胞变化的情况下,GD患者DRB1*08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R=2.62),DRB1*07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R=0.24).(2)GD白细胞减少组DRB1*08(P<0.01,RR=4.17)和DRB1*15(P<0.05,RR=1.69)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DRB1*07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R=0.13).(3)GD白细胞减少组DRB1*08基因频率(P<0.01)和DRB1*15基因频率(P<0.05)均明显高于白细胞正常组,DRB1*09(P<0.05)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白细胞正常组.结论天津地区汉族GD白细胞减少易感性与HLA-DRB1*08,HLA-DRB1*15基因频率增加有关;GD的保护性与HLA-DRB1*07基因频率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泼尼松治疗格雷夫斯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分为传统抗甲状腺药物组(10例,男2例,女8例)和泼尼松治疗组(14例,男3例,女11例).治疗方案传统抗甲状腺药物组采用他巴唑15~30 mg/d,心得安15~30 mg/d,而泼尼松治疗组药物为泼尼松30 mg/d,他巴唑15~30 mg/d,心得安15~30 mg/d.比较二组患者心房颤动转复效果.结果泼尼松治疗组14例患者有12例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平均转复时间为3.8(3.8±2.6)个月,缓解率达86%.而传统抗甲状腺药物组10例患者有4例心律转复,缓解率为40%,平均转复时间2.8(2.8±1.0)个月,泼尼松治疗组的转复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抗甲状腺药物组(P<0.05).结论泼尼松治疗格雷夫斯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房颤动可能更有利于窦性心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邸倩  邱明才  卫红艳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600-1601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29岁,主因"心悸、多汗6个月,四肢无力、酸痛1个月,加重伴头痛3 d"于2008-07-31入院.患者有慢性鼻窦炎史.6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心悸、多汗,多于空腹时发作,进食后缓解,未予注意.1个月前患者出现四肢无力、酸痛,以下肢为明显,伴双足跟疼痛,久站行走后加重,无红肿、畸形,就诊当地医院骨科诊为"骨质增生",予对症治疗后无好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原发性甲减)合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认识。方法报道4例确诊为原发性甲减合并pSS的临床特点.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病程1一8年.原发性甲减诊断明确,也符合pSS同际诊断标准,并伴有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临床表现.结论原发性甲减和pSS常共存,二者可能有共同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6岁。主因“口干、多饮多尿1年”于2005年7月入院。患者曾于2004年9月因多饮多尿,尿量7000—10000ml/d第一次住院。经禁水加压试验及相关化验诊断为“特发性中枢尿崩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减”给予弥凝、左旋甲状腺素等治疗,病情一度好转,4个月前自行停用弥凝,仅服用左旋甲状腺素50μg/d至今。入院时食欲不振,便秘,晨起感恶心无呕吐。尿量约2000ml/d,夜尿2—3次,尿量1000ml左右。既往体健,无颅脑外伤史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史,无类似疾病家族史。查体:血压90/60mmHg,身高151cm,体重32.5kg。发育不良,营养较差。眉毛稀疏,无胡须、腋毛及阴毛。睾丸发育差,阴茎短小,余均阴性。  相似文献   
10.
袁园  卫红艳  刘萍  邱明才 《临床荟萃》2012,27(3):206-209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探讨甲亢性骨病发生机制。方法随机选择甲亢患者116例,按BMD测定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61例,骨密度减低组39例,骨质疏松组16例。分别测定患者血清钙、磷、镁、碱性磷酸酶(AL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以及24小时尿钙、磷、镁,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甲亢骨量正常组血FT4、ALP、尿镁显著低于骨量减低组及骨质疏松组,而血镁显著高于骨量减低组及骨质疏松组(P<0.05),女性患者所测部位骨密度均显著低于男性患者(P<0.01)。相关分析显示,FT4、ALP与各部位骨密度呈负相关,血镁与各部位骨密度呈正相关,尿镁与FT3、尿钙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甲亢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代谢异常,在治疗甲亢的同时,应积极防治甲亢性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