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老年直肠腔镜手术后二氧化碳残留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腹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老年直肠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A组)和连续伤口输注镇痛(CWIA)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T1)、拔管后1 h(T2)、2 h(T3)、6 h(T4)、12 h(T5)、24 h(T6)、48 h(T7)各时间点的PaCO2;T2~T7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患者合作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镇痛泵自控情况、高碳酸血症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T2~T5时间点的PaCO2比T1时增高(P<0.05),B组患者T2~T6时间点的PaCO2比T1时增高(P<0.05);在T2~T6各时间点组间比较,B组的PaCO2高于A组(P<0.05)。与A组比较,B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镇痛泵自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血压、烦躁、肩痛发生率B组高于A组(P<0.05);而恶心呕吐、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药CWIA和PCEA具有相似的镇痛效果,但PCEA比CWIA的患者体内CO2残留较轻,苏醒时间短和苏醒质量较好,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五种不同麻醉方法行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探讨丙泊酚-利多卡因-多巴胺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800例胃病患者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单纯丙泊酚,Ⅱ组为丙泊酚-利多卡因,Ⅲ组为丙泊酚-芬太尼,Ⅳ组为丙泊酚-氯胺酮,Ⅴ组为丙泊酚-利多卡因-多巴胺。术中观察并记录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麻醉前、麻醉后每2min的BP、HR、sPO2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5组病人中Ⅰ、Ⅱ、Ⅲ组病人BP、HR、sPO2均明显下降(P<0.05),以Ⅲ组最为明显(P<0.01)。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Ⅲ、Ⅳ组长于其他3组(P<0.05)。局部注射痛发生率Ⅰ组高于Ⅲ组,Ⅲ组高于Ⅳ组,Ⅳ组高于Ⅱ、Ⅴ组,Ⅱ、Ⅴ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异丙酚-利多卡因-多巴胺用于无痛胃镜术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人工流产的手术质量,减少受术者的痛苦,该院妇产科自2003年1月~2004年6月对360例早孕妇女,采用镇痛方法施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麻醉在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8月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组)和对照组(双腔支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每组40例。2组均在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20 ml行手术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诱导时丙泊酚3~4μg/ml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静脉注射纳布啡0.6 mg/kg。观察组诱导时以小剂量肌松剂顺阿曲库铵0.0375~0.075 mg/kg静脉注射,诱导后置入双腔喉罩,静吸复合维持,诱导后麻醉过程不再用肌松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尽快让自主呼吸恢复。对照组诱导时常规剂量肌松剂顺阿曲库铵0.15~0.3 mg/kg静脉注射,诱导后双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维持,间隔30~45 min追加顺阿曲库铵2~3 mg,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观察2组手术开始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结束缝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5种不同麻醉方法行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探讨丙泊酚—利多卡因—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的可行性。方法: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单纯丙泊酚,Ⅱ组为利多卡因—丙泊酚,Ⅲ组为芬太尼—丙泊酚,Ⅳ组为氯胺酮—丙泊酚,Ⅴ组为氯胺酮—利多卡因—丙泊酚。观察并记录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麻醉前、麻醉后每2min的BP、HRs、PO2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Ⅰ、Ⅱ组用药量高于其它三组(P<0.01);Ⅰ、Ⅱ、Ⅲ组病人BP、HRs、PO2均明显下降(P<0.05),以Ⅲ组最为明显(P<0.01)。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Ⅳ组长于其它4组(P<0.05)。局部注射痛发生率Ⅰ组高于Ⅲ组,Ⅲ组高于Ⅳ组,Ⅳ组高于Ⅱ组,而Ⅴ组无注射痛发生。结论:异丙酚—利多卡因—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术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状态指数监测(CSI)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应及可行性。方法:取拟施气管内插管全麻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40例。ASA分级Ⅱ~Ⅲ级。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11例、肝肾功能不良者4例,全组无1例合并精神症状。随机分为A组(CSI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20例,A组通过调控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泵入速率维持CSI值在适当范围:40~60。B组根据患者血压、心率、血流动力学等临床体征变化来调节麻醉过程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泵入速率,记录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麻醉药(异丙酚)的用量以及各时点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CSI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A组麻醉药(异丙酚)的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1),麻醉过程中,与B组比较,A组的CSI值较高(P<0.05),A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较B组明显减短(P<0.01)。结论:CSI对静脉复合麻醉下老年患者的手术能维持较为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并加快老年患者麻醉恢复,提高老年患者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杭州富善)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组(E组),全麻诱导后分别行喉罩、气管内插管置入,成功后L组经引流管口插入胃管、E组经鼻孔插入胃管。分别观察诱导前(T0)、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前(T1),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即刻(T2)及之后3min(T3)、6min(T4)、拔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5)等各时间的SBP、DBP、HR;观察气腹前、气腹后5min、10min的Peak、ETCO2、SaO2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插管后及拔气管导管时,血压、心率均较插入前明显升高(P<0.05);气腹后L组气道阻力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E组咽喉痛、呛咳、声音嘶哑、需雾化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杭州富善双管喉罩通气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则勇  何锐  胡双燕  卢清旺  黄素琴  赵娴  李玉红 《浙江医学》2021,43(23):2551-2555,256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尿液浓缩对血肌酐(Scr)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9日至2019年11月28日于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共126例[其中树兰(杭州)医院66例,绍兴市人民医院60例]。分别于术前(麻醉诱导后)、术后[离开麻醉复苏室(PACU)时]以及术后第1天采集尿液10ml,测定尿比重、尿肌酐(Ucr)、尿渗透压和尿色评分,计算液体潴留指数(FRI);记录术前1d和术后第1天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并作分析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和术后第1天的FRI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术前FRI值与术后FRI/术前FRI呈负相关(r=-0.86,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术前Ucr截断值为8.5mmol/L时预测Scr升高,AUC为0.57(P<0.05);术后第1天Ucr截断值为9.2mmol/L时预测Scr升高,AUC为0.64(P<0.01);而术后第1天FRI截断值为4.0时预测Scr升高,AUC为0.64(P<0.01)。根据术后第1天Scr较术前升高或降低分成升高组和降低组,与降低组比较,升高组术后第1天Ucr[8.5(6.2,9.9)mmol/L比7.2(5.1,9.1)mmol/L]和FRI(3.7±1.0比3.4±1.0)均升高(均P<0.05)。结论结肠直肠手术启动尿液浓缩,并持续到术后第1天。围术期尿液浓缩可以预测术后Scr升高。  相似文献   
9.
卢清旺 《工企医刊》2000,13(3):33-34
本文讨论硬膜外腔阻滞辅助亚剂量氯胺酮浅全麻应用于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200例,男121例,女79例,年龄12岁~76岁,体重26kg~75kg,ASAⅠ~Ⅱ级。术前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成人0.5mg,小孩剂量酌减。其中上腹部手术76例,其它腹腔或会阴部手术124例。病人入室后即开通静脉,硬膜外穿刺点依手术要求选择。确定硬膜外麻醉起效行皮肤消毒时,经静脉滴注安定0.25mg/kg,待手术开始切皮后或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复合0.1%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硬膜外持续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初产妇80例(ASA I级),自愿分娩镇痛,L2~3间隙腰硬联合穿刺,根据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随机分为4组(n=20):对照组舒芬太尼0μg(生理盐水2.5ml),A组舒芬太尼3μg,B组5μg,C组10μg。镇痛起效30min后继续硬膜外持续镇痛,镇痛液均为0.1%甲磺酸罗哌卡因100ml+舒芬太尼40μg,bolus 3ml,持续剂量6ml/h,锁定时间10min(对照组穿刺成功即注入实验及负荷剂量共10ml)。连续监测BP、ECG、sPO2、HR及胎心监测,观察镇痛程度、起效时间、催产素使用率、产妇自我满意度及有关不良反应。结果:各组年龄、身高、体重、产程、催产素使用率、疼痛评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镇痛组对胎心率无明显影响。舒芬太尼各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A组分别有4例(20%)、3例(15%)镇痛欠佳(VAS>3),B组与C组均在完全无痛状态下分娩,但C组瘙痒率达70%(P<0.01)。结论:舒芬太尼腰-硬联合分娩镇痛是安全有效的,且以B组(5μg)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