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构建人源性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其编码蛋白(转染293T细胞).方法:利用包含ADAM9全长编码核酸序列的质粒PCR4-TOPO作为模板,用PCR扩增其核心编码区,将其克隆至PMD18-T Vector中构建PMD18-T-ADAM9质粒,同时双酶切PMD18-T-ADAM9及P...  相似文献   
2.
张文帅  卞倩  迟莹  温恬  李燕  焦永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03-3305,3308
[目的]构建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NS1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甲型流感病毒H1N1毒株提取的病毒总RNA中,扩增NS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 Vector中构建pMD18-T-NS1质粒,双酶切pMD18-T-NS1与PXJ40-HA后,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XJ40-HA-NS1,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质粒转染到293T细胞中,通过免疫印迹法鉴定NS1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测序证明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XJ40-HA-NS1构建成功,免疫印迹法可见NS1基因编码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NS1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XJ40-HA-NS1,并在293T细胞中传染表达,该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后期建立稳定表达NS1蛋白的细胞模型和NS1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甲型H1N1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其编码蛋白(转染293T细胞)。方法:从江苏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A/Nan jing/1/2009(H1N1))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NS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 Vector中构建pMD18-T-NS1质粒,双酶切pMD18-T-NS1与PXJ40-HA后,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XJ40-HA-NS1,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质粒转染到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鉴定NS1蛋白的表达。结果: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证实N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法可见NS1基因编码蛋白的成功表达。结论:成功克隆NS1全长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后期建立稳定表达NS1蛋白的细胞模型和NS1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4.
根据原卫生部要求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的活动要求,探讨如何使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来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效率,更好的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改革的精髓,最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铝吸入暴露染毒对小鼠神经行为学的持续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1组为对照组,3组为纳米氧化铝暴露染毒。应用动式吸入染毒柜,同时给予各暴露染毒组小鼠纳米氧化铝动态吸入染毒,染毒浓度1 mg/m3,每天暴露8 h,连续染毒14 d,于染毒开始前1 d(对照组),染毒结束后1 d(暴露后1 d组)、60 d(暴露后60 d组)、90 d(暴露后90 d组),采用旷场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取大脑皮层组织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免疫组化染色,qRT-PCR检测APP mRNA的表达水平,并用试剂盒法检测脑组织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含量。结果旷场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除暴露后1 d组小鼠在进入中心区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小鼠各项指标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试验中,各暴露染毒组小鼠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越平台区频率均降低,仅暴露后90 d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皮层的HE染色均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AP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暴露后90 d组APP阳性细胞明显增加;qRT-PCR检测显示,APP mRNA的表达水平随暴露后天数增加而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中AT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暴露后60和90 d组小鼠AT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和ROS含量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纳米氧化铝暴露染毒,脱离暴露环境后,仍然会提高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并改变其神经行为学。APP的过度表达以及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纳米氧化铝导致小鼠神经行为学改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载量与HBsAg、HBeAg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乙肝疫苗母婴阻断效果研究队列89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孕妇,经雅培Architect i2000分析仪检测其血清HBsAg和HBeAg,并用雅培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系统m2000定量检测HBVDNA水平。结果 HBeAg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95.65%;HBeAg阴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组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载量HBVDNA组,HBe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成正相关(r=0.71,P<0.01);HBsA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成正相关(r=0.53,P<0.01)。结论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孕妇中HBVDNA载量与HBsAg、HBeAg滴度均呈正相关,HBsAg可以较好的反映HBV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人群中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指导慢性HBV感染者的人群防治?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开展调查问卷和HBeAg?ALT实验室检测,分析HBeAg?ALT水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 815例HBsAg阳性者,HBeAg阳性率为11.7%,ALT大于40 U/L和80 U/L的比例分别为15.6%?5.7%?男性ALT异常率高于女性,低年龄组HBeAg阳性率高?ALT异常率低,在有抗病毒治疗史人群中,ALT异常率仍达34.9%,无抗病毒治疗史者中有3.4%ALT大于 80 U/L?结论:不同性别?年龄人群HBV慢性感染后临床特征有明显差别,需加强慢性HBV感染者的随访工作并探索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药物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诱导的大鼠肺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PM2.5染毒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STS组)、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采用气管滴注PM2.5悬液染毒,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染毒剂量均为5.4 mg/kg,每3 d滴注1次,共10次,于染毒第1天起STS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以浓度15 mg/kg和0.5 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持续28 d。末次染毒后24 h采用整体体积描记法(WBP)检测大鼠呼吸频率(f值)和被迫呼吸间隙(Penh);末次染毒后2 d,经腹主动脉采血2 mL,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处死大鼠后灌洗左肺,收集肺泡灌洗液5 mL,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 (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呼吸f值和Penh值均明显升高(P<0.01);CD4+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降低(P<0.05);肺泡灌洗液中IL-1β、TNF-α和IL-6浓度升高(P<0.01);肺细胞浆中P65含量降低而胞核中p-P65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STS组f值和Penh值均降低(P<0.05或P<0.01);CD4+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均升高(P<0.01或P<0.05);IL-1β、TNF-α、IL-6浓度降低(P<0.01或P<0.05);细胞浆中P65含量升高而胞核中p-P65含量降低(P<0.01)。结论: STS对PM2.5诱导的大鼠肺部炎症有抑制作用,并具有调节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SA)相关的微小RNA(miRNA),探讨其在URSA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对URSA绒毛组织进行miRNAs测序,初步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筛选所得miRNAs表达水平;利用DAVID软件对靶基因进行Pathway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53通路中靶基因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let-7f-5p在URSA绒毛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升;let-7f-5p的靶基因富集于p53通路,通路中靶基因MDM-X和其下游靶标促生长基因MDM2水平显著下降,促凋亡基因p53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结论:let-7f-5p可能调控p53信号通路中MDM-X/MDM2/p53基因,促进细胞凋亡,最终导致URSA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大鼠血常规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Nano-TiO_2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大鼠,雌雄各半。Nano-TiO_2组每天灌胃给予250mg/kg b.wt.的Nano-TiO_2混悬液,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0周后处死,观察Nano-TiO_2对大鼠血常规和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灌胃10周后,Nano-TiO_2组、对照组雌雄大鼠一般生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ano-TiO_2组雄性大鼠EO值(1.6%±0.7%)低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no-TiO_2组雌性大鼠BA值(0.11%±0.05%)低于对照组(0.15%±0.07%),其MO值(3.1%±0.7%)高于对照组(2.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上述指标均在本实验室历史数据或文献报道范围内。Nano-TiO_2组雌、雄大鼠PT值(23.2±0.9、25.4±1.1)及APTT值(14.2±0.7、15.1±1.3)与对照组PT值(23.6±1.4、24.5±1.9)及APTT值(13.7±0.6、14.4±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本实验室试验研究条件下,Nano-TiO_2对大鼠血常规和凝血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