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0-2014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151例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转归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68例,预后良好组83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胎膜早破率(29.4% vs 25.3%)、低出生体质量率(16.2% vs 14.5%) 等围产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反应差、抽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中位数(1.38 mmol/L vs 2.08 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中位数(2.17 g/L vs 1.20 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原学培养检出细菌共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9.29%(75/8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8株),两组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与患儿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分析初期病程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测结果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从2010至2014年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等5所医院经住院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407例中,筛选腰椎穿刺前未曾使用任何抗生素的足月儿38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测结果,分别计算各参数在不同病程时间段中位数,以分析在无抗生素干扰情况下脑脊液检测结果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①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常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30/38,78.95%),仅约1/3病例具有神萎嗜睡(14/38,36.84%)和(或)抽搐(12/38,31.58%)等中枢神经受累表现。②起病24 h内患儿脑脊液各项主要指标大多仍在正常范围内,但随病程进展呈现一动态变化过程。即在起病一周内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逐日升高,在感染后的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脑脊液中糖的浓度逐渐降低,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最低值,继后上升。而脑脊液中的氯化物水平仅在感染第3天略有升高。结论:腰椎穿刺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关键性实验依据,但对起病早期患儿要警惕脑脊液检测假阴性可能性,病后2~3 d复查常可获得更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