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椎管内肿瘤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1])。根据椎管内肿瘤与脊髓和硬脊膜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硬脊膜外和横跨硬脊膜的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手术切除是椎管内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脊髓减压手术可以改善神经功能和减少术后并发症~([2])。手术过程中,不仅要尽量切除肿瘤,减少肿瘤对脊髓的损伤,也要兼顾到术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本文对全板切除术、单侧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γH2AX在HPV16阳性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74例宫颈鳞癌组织通过DNA提取,PCR检测,分析HPV的感染情况并筛选HPV16阳性宫颈癌组织;进而对HPV16阳性的宫颈癌石蜡组织连续切片HE染色明确组织型别,进行HPV16 DNA原位杂交检测HPV定位、免疫组化检测γH2 AX和p16蛋白的表达;最后选取30例典型的包括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原位癌渐变的组织切片,对比HPV DNA定位与γH2 AX和p16蛋白的表达,分析γH2 AX作为HPV感染导致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生物标记物的可行性.结果 经PCR扩增证明HPV感染率为98.65%,HPV16是最常见的型别占74.32%;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正常宫颈组织和CIN Ⅰ检测不到HPV16 DNA的存在,CINⅡ中HPV主要为游离型存在,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HPV16 DNA逐渐出现整合形式;p16和γH2AX的表达均随着宫颈上皮病变级别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增高,HPVDNA和γH2AX的表达均以颗粒细胞层和棘细胞层为主,定位具有一致性,HPV DNA和p16的表达定位不具有一致性.结论 γH2AX作为DNA损伤激活的重要蛋白,可作为HPV16感染致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导致出血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12月完成的366例颅内支架成形术的临床资料.有14例发生出血并发症,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36 ~76岁,平均(57±12)岁.以接受手术的前100例为界限分为前期手术组和后期手术组.分析导致出血的原因,探讨如何预防及处理出血并发症.结果 本组颅内支架成形术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3.8% (14/366),前期手术组发生率10.0% (10/100)、后期手术组发生率1.5% (4/266).其中6例出血并发症与手术操作相关,1例是微导丝置于远端分支动脉时刺破动脉、1例球囊扩张时导致血管破裂、1例将球囊于支架内再次扩张后发生出血、3例微导丝头端突然前蹿刺破了分支动脉;8例与过度灌注相关,其中3例为适应证掌握不严格所致;死亡6例,重残3例,轻瘫痪2例,3例无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颅内支架成形术出血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但术者可以在提高手术操作技巧、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皮样囊肿破裂脂滴进入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症状性破裂椎管内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影像学检查显示破入脊髓中央管的游离脂滴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信号略有衰减,脂肪抑制序列呈极低信号。患者均经MRI和手术证实为腰骶部椎管内皮样囊肿伴脂滴破裂进入脊髓中央管和(或)蛛网膜下腔,术后随访1~4年(平均2.3年),患者KPS评分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皮样囊肿破入脊髓中央管和(或)蛛网膜下腔的MRI表现具有特异性,当患者出现症状性椎管内皮样囊肿破裂,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立论依据】 通过在微米结构中堆积纳米颗粒形成的纳流体晶体具有单根纳米通道的电动力学特性,即低离子浓度溶液中,通过晶体的电导与颗粒表面的电荷密度成正比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蛋白质和核酸分子都是带有极性的生物大分子,在结合到纳米颗粒表面的时候会改变纳米颗粒表面的电荷密度。通过纳流体晶体的理论电动力学模型可以测量生物大分子的浓度。另外,核酸适配体是一种能和特定蛋白实现特异性结合的核酸片段,适配体本身除了可以结合特定蛋白分子之外,还能提升纳米颗粒表面的电荷密度改变量。 【设计思路】 (1)以人α-凝血酶分子作为模型蛋白,通过在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特异性的α-凝血酶核酸适配体探针,然后在微米孔芯片中堆积成纳流体晶体,通过电泳的形式让含有低浓度凝血酶分子的待测溶液通过纳流体晶体通道,通过适配体结合分子后造成纳米颗粒表面电荷密度改变,通过计算改变量,进而实现对α-凝血酶浓度的检测。(2)为了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利用“适配体1-凝血酶-适配体2”的类三明治结构,即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将待测的α-凝血酶分子结合上适配体-2,然后通过纳流体晶体。因为结合上核酸适配体-2之后,蛋白的带电量增加,结合在纳米颗粒表面之后使得颗粒表面的电荷密度变化更加明显,理论上的检测灵敏度会增加。此外,核酸适配体-2与适配体-1在α-凝血酶上结合位点不一样,因此互不影响。进样方式依然采用电泳方式。 【实验内容】 (1)在纳米颗粒表面结合α-凝血酶适配体探针;(2)利用上述纳米颗粒构建纳流体晶体;(2)通过电泳使待测凝血酶溶液通过晶体通道,并检测电导变化;(3)在凝血酶上结合特异性适配体,通过电泳加样,再次检测电导变化。 【材料】 人α-凝血酶溶液,特异性α-凝血酶适配体探针1和2,纳米颗粒溶液,电导检测电极 【可行性】 (1)通过晶体的电导与颗粒表面的电荷密度成正比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的特性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理论上已经完全成熟,基于此原理的纳流体传感器也已初步实现。(2)核酸适配体探针的特性研究已经相对透彻。 【创新性】 本实验首次设计出“适配体1-蛋白-适配体2”的三明治结构并应用于传感器中,相比较于“适配体-蛋白”传感器极大提升了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偏侧面肌痉挛(HFS)与血管压迫面神经有关。微血管减压术已广泛用于外科治疗有严重症状的HFS病人。作者采用经静脉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罕见的脑动静脉畸形(AVM)伴发的严重慢性HFS。患者,男性,35岁,10年前因癫痫致车祸入院。查体见左侧颞枕区一巨大高流量AVM,由多条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的颞支及广泛的脑膜血管供血。浅、深静脉系统均参与引流。Sylvius静脉引流海绵窦反流入左侧眼静脉,导致左侧突眼和面静脉扩张。深部Galen静脉系统引流不畅,反流入右中脑侧静脉,并最终流入岩上窦、桥脑中脑前静脉和髓周静脉丛。经…  相似文献   
8.
9.
作为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管线之一,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adoptive cell therapy/ACT)已日趋成熟;其中最直接的手段是从实体瘤组织中提取靶向性与特异性俱佳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经体外激活、扩增和优化后回输患者而达到安全、有效的临床疗效。具体的TIL工艺流程除了要保证淋巴细胞的充分扩增(数量)和免疫学活性(质量)以外,还需要解决肿瘤细胞残留问题。虽然在TIL培养过程中肿瘤细胞因为营养成分的相对缺乏和淋巴细胞的持续攻击而逐渐凋亡,在理论上不能完全排除癌细胞残留的可能性。为充分解决这一切实问题,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多种有关肿瘤细胞残留的检测方法,并根据灵敏度、可靠性、器材要求和检测效率等参数综合权衡利弊,最后将流式细胞术作为优选方案,并在检测肿瘤细胞系和源自乳腺癌患者和肺癌患者的TIL产品(N=60)时得到进一步验证。这一方法依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有效识别上皮细胞普遍携带的标志物,即泛细胞角蛋白(pan-cytokeratin);其检测灵敏度<0.05%,而且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因此可以作为今后TIL和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全脑灌注(CTP)模式下重建4D-CTA分型预测模型,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实施静脉溶栓(IVT)及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 连续性纳入AIS患者(发病1.5~48 h)170例,平扫CT后即行全脑CTP扫描并重建动脉早期至延迟期的4D-CTA图像,根据缺血区脑血管及相应期限脑实质密度动态变化将患者分为CT AI-IV型,并记录患者入院基线和出院的NIHSS评分。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IVT组75例和双抗组95例,每组根据基线NIHSS评分和CTA分型进行建模,通过线性回归方法预测两组患者出院NIHSS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中IVT组75例,双抗组95例,线性回归发现两种治疗决策下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均显示基线NIHSS评分和CTA-Ⅱ、Ⅲ、Ⅳ型与出院的NIHSS评分存在显著线性差异。Ⅰ型仅可预测良好出院NIHSS评分结果。双抗组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明显优于IVT组(R2,0.925 vs 0.714,P<0.01)。结论 应用VHS模式下CTP扫描重建CTA分型可以预测AIS患者采取IVT和双抗治疗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