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局部麻醉下应用前入路置入3DMax补片施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局部麻醉下施行的3DMax补片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30例,对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镇痛药应用、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局麻下腹膜前3DMax补片置入术,手术时间平均(63.1 ±2.6) min.术后即可进食水,无尿潴留.术后无痛或轻微疼痛患者23例,中度疼痛6例,重度疼痛1例.30例伤口均一期愈合,2例发生皮下淤血,2例发生补片上方少量血清肿,1例患者大腿内侧皮肤感觉麻木,4个月后好转.3例患者下蹲时腹股沟区有异物感,1~5个月后消失.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1±7)个月,无复发.结论 局麻前入路应用3DMax补片覆盖耻骨肌孔修补腹股沟疝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轻的方法,能提高多发疝的术中诊断,避免遗漏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剑突下切口疝常发生于上腹部大手术或胸骨切开术后.由于疝环的上缘为骨性组织或在剑突下3 cm,故用组织对组织的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率很高,缺损大时甚至无法行缝合修补.自2005年4月至2010年10月,我们采用Sublay方法修补剑突下切口疝34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在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中远期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04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胰腺癌28例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将该组资料与同期行姑息性手术治疗的1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组患者术后中远期的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例行射频消融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肿瘤的平均最大直径为(4.8±1.6) cm,术中平均射频消融时间为(17.7±4.3) min,术后无胰瘘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缓解率为88.9%.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2.1%,其1个月、6个月、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7%、65.2%、38.2%,平均生存时间为(14.6±2.2)个月,优于同期行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97.4%、45.3%、19.1%,P=0.0306).结论 对于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相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腹壁膨出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科就诊并行螺旋CT检查的腹壁膨出32例,观察腹壁膨出的部位及大小,行手术治疗者术后行螺旋CT复查手术效果.结果 32例腹壁膨出患者中,14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8例未行手术治疗.腹壁膨出在螺旋CT中表现为膨出区域的腹壁三层肌肉菲薄或消失,无明显疝囊或腹腔内容物疝出.术后螺旋CT复查可见膨出区域的侧腹壁三层肌肉及肌肉间隙出现,部分可见补片影.结论 螺旋CT对腹壁膨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确定性作用,同时可以为综合评估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法及判断术后效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腹壁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切口疝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切口疝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0例切口疝病人,在CT加密平扫的基础上应用GE公司ADW4.2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同时测量了腹壁缺损,计算体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例病人均能根据三维图像,测量疝的直径(mm)、面积(mm2)和体积(cm3);3例病人测量了腹腔容积,腹腔容积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指数为0.140。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切口疝的缺损,并能精确计算出体积;其经济花费是病人可接受的。其能补充许多普通CT无法提供的临床数值,是一项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复合补片腹腔内修补巨大造口旁疝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合补片经腹腔内修补巨大造口旁疝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6~63岁,平均54.7岁。患者均因直肠癌行Miles手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疝病史3~8年,其中复发性造口旁疝2例。疝环最大径11~15 cm,平均12.6 cm。根据疝环大小选择合适补片,补片边缘均超出疝环缘3 cm以上。在补片中心剪-3 cm直径的孔,并在孔的一侧剪开补片,将补片中心孔套入造口肠管,补片其他部分覆盖住腹壁缺损,补片聚四氟乙烯面朝向腹腔,聚丙烯面朝向腹壁。用2-0的Prolene线连续缝合补片被剪开的一侧裂口,并将补片中心孔的聚四氟乙烯材料缘与造口肠管用3-0的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固定4~5针。然后用1-0的Prolene线经全腹壁穿刺缝合方式,将补片铺平并固定于腹壁,间隔距离5 mm。多余皮肤行适当整形。结果手术时间97~146min,平均109 min。伤口均一期愈合,1例发生浆液肿,2例发生术后近期修补区刺痛。随访3~27个月,平均20个月,无复发。结论复合补片经腹腔内修补巨大造口旁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据文献报道,侧腹壁膨出症作为侧腹部切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11%~23%,临床表现为患者腹部左右不对称,手术区域局部突出,常伴有伤口疼痛、消化不良、影响穿衣等症状。产生的原因与第11肋间神经被切断有关。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患者通过腹部缠腹带塑型,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外科医生尝试手术治疗,采用局部腹壁肌肉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三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根治的可行性。方法对3例早、中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77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60h,均于术后7d出院。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3~10个月,患者饮食基本正常,B超、钡餐等影像检查及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测无异常。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手术技术可行。应合理选择适应证。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硫代修饰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nucletide,ASODN)导入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方法(1)应用脂质体将ILK的ASODN导入胃癌细胞系SGC-7901,以RT-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作用后胃癌细胞ILK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2)应用MTS法及流式细胞术评价ILK的ASODN导入细胞后对其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1)转染后胃癌细胞ILK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但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2)胃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并可明显诱导细胞产生凋亡。结论ILK反义寡核苷酸导入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可以降低细胞内ILK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可体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男,73岁,外籍。因腹泻、发热伴头痛5天入院。曾食用不洁酸奶后出现腹泻,无脓血,每天10~20次不等,在某医院予以抗炎、补液治疗,未缓解,并出现发热、头痛,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8·4℃,心率96/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90mmHg,腹膨隆,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肛门指检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0·89。B超示腹腔积液伴大量肠积气。X线片示第5组肠管内有液气平面,结肠积气。入院第2天,CT检查见小肠多发气液平面,周围多发液性密度影。血气分析:pH7·3,PaCO24·9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