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胎盘源贴壁细胞支持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胎盘中分离培养人胎盘源贴壁细胞 (humanplacentaderivedadherentcells,hPDAC) ,研究其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以酶消化法自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DAC ,并以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 ,建立以hPDAC为滋养层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培养体系 ,并与无滋养层的液体培养体系相比 ,观察不同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人胎盘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hPDAC ,并证实其为混合性细胞群体 ,主要含有间充质细胞。以hPDAC为滋养层的共培养体系较无滋养层液体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扩增效应 ,其中以SCF +IL 3+IL 6 +FL +hPDAC组扩增效果最强 ,分别扩增了 ( 12 6 .0± 6 .7)倍 ,( 4 9.8± 1.7)倍和 ( 8.3± 1.6 5 )倍。上述结果提示 ,hPDAC具有体外支持造血作用 ,并提供了一与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相适应的新滋养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因修饰过表达VCAM-1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将稳定过表达VCAM-1的MSC细胞(MIGR1-VCAM-1)和转入空载体的MSC细胞(MIGR1)分别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以原位油红O染色和real-time PCR检测成脂分化能力与相关关键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P38、ERK和JNK通路的活化。利用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MSC,观察其成脂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无论是自分化组还是诱导分化组,过表达VCAM-1的MIGR1-VCAM-1/MSC与对照组MIGR1/MSC相比,脂滴变大,脂肪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同时在mRNA水平调控成脂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表达显著上调;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结果表明JNK通路在VCAM-1调控成脂分化中明显下调,P38及ERK通路则显著上调;加入通路抑制剂后,JNK通路抑制可显著上调MIGR1-VCAM-1/MSC成脂分化能力,脂肪数量明显增加(P0.01),且相关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的mRNA表达也显著上升;而抑制P38及ERK通路则使MIGR1-VCAM-1/MSC的C/EBPα和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脂滴及脂肪细胞数则更小、更少。结论:过表达VCAM-1可促进小鼠MSC成脂分化,VCAM-1可能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活化P38及ERK通路促进小鼠MSC成脂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4.
5.
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的增殖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1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已被公认[2 ] 。近来发现酞胺哌啶酮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活性 ,且具有强大的抗血管生成效应。本研究通过采用逆转录 (RT) 聚合酶链反应 (PCR)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酞胺哌啶酮处理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前后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 ,探讨酞胺哌啶酮在降低人肺腺癌细胞系顺铂耐药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 .细胞培养 :用含 1 0 %胎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培养基在 37℃、5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砜霉素联合维胺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寻常性银屑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甲砜霉素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4(IL-4)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IL-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甲砜霉素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较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5月住院诊治的麻疹患儿7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抗病毒、预防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0.4 g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优于对照组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5);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时间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57.64±2.63)%和CD4+(34.65±2.44)%较对照组[(56.45±2.36)%、(33.52±2.35)%]明显升高,观察组患儿CD8+(23.86±2.17)%较对照组(24.95±2.14)%明显降低,两组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CD3+=2.076、t CD4+=2.056,tCD8+=2.205,均P〈0.05)。结论:匹多莫德在辅助麻疹治疗过程中疗效肯定,具有恢复被抑制的免疫能力,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8.
人胎盘贴壁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造血相关因子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人胎盘贴壁细胞(hPDAC)的分离培养及造血相关因子的表达。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组织中贴壁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用RT-PCR方法检测造血相关因子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hPDAC,并证实其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表达多种造血相关因子,包括SCF、FL、G-CSF、GM.CSF、M-CSF和IL-6。结论:hPDAC可为脐血CD34^ 细胞体外扩增提供潜在滋养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P物质在神经性皮炎中的作用及辣椒碱对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确诊局限性神经性皮炎60例,随机分入辣椒碱治疗组和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组,每组30例,2周随访1次,记录疗效和不良反应。每组10例在知情告知之下,治疗前后用环钻取非暴露部位皮损,匀浆离心,取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P物质含量。结果辣椒碱组有效率达80.0%,糠酸莫米松乳膏组83.3%,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性皮炎患者局部皮损P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皮肤(P<0.05),治疗后P物质显著下降(P<0.05)。结论 P物质在神经性皮炎的致痒中起重要作用。辣椒碱软膏能有效、安全地治疗神经性皮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P物质在瘙痒症患者中的水平,观察辣椒碱软膏对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对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确诊瘙痒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外用辣椒碱和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3周,观察瘙痒的缓解程度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ELISA法检测血清P物质浓度。结果瘙痒症患者血清P物质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01);治疗前后两组血清P物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后辣椒碱组血清P物质浓度显著低于丁酸氢化可的松组(P<0.05)。辣椒碱组和丁酸氢化可的松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酸氢化可的松组缓解瘙痒的平均起效时间(4.5±1.5)d较辣椒碱组(5.1±1.4)d明显缩短(P<0.05)。结论 P物质在瘙痒症的致痒中起重要作用,辣椒碱能有效降低血清中P物质,对治疗皮肤瘙痒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