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微滴合成是数字PCR中的关键技术,但其中两相流速与生成微滴大小和频率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采用VOF模型研究数字PCR系统中生成微滴的尺寸、频率与两相流速的关系。方法将氟化油作为连续相,反应液(水)作为离散相,通过求解整体的动量方程和各自相的体积分数连续方程来实现相与相间的界面追踪,模拟出微通道内两相的流动情况,对不同两相流速下微通道内微滴生成的尺寸和频率进行研究。结果在不同的流速条件下,微通道内会出现弹状流、滴状流和管状流3种流型。并且,对于弹状流和滴状流,随着连续相流速的增加,微液滴的生成尺寸减小,生成频率增加;而随着离散相流速的增加,微液滴的生成尺寸和频率都会增加。结论在滴状流状态下,当连续相流速为0.048~0.064 m/s,并且离散相流速为0.016~0.032 m/s时,可高效生成数字PCR微滴。  相似文献   
2.
基于Socket和多线程的远程医疗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医学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传输效率,本文结合Socket网络编程接口和多线程技术,提出了在远程医疗数据传输系统中增加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程序的设计思想。以在ADSL的网络环境下传输同一个D ICOM文件做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本数据传输系统可以有效地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了传输数据的线程数量、发送数据缓冲区域和接受数据缓冲区域,这些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采集微弱光电信号的方法,通过电路设计、系统仿真,实现了系统验证。该系统将采集的微弱光电信号,经硬件放大、滤波、电路保护,再由LabVIEW对电路输出信号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该系统搭建方便,检测准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为开发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仪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采集微弱光电信号的方法,通过电路设计、系统仿真,实现了系统验证.该系统将采集的微弱光电信号,经硬件放大、滤波、电路保护,再由LabVIEW对电路输出信号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该系统搭建方便,检测准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为开发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仪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PID算法的PCR仪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制升降温速率快、温度控制精度高的PCR仪,本文设计并构建了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算法的PCR仪温度控制系统。方法该系统以TI DSP2812为主控芯片,采用PID算法作为温度控制算法,并利用Ziegler—Nichols参数整定法进行控制参数整定。为验证PID算法在PCR仪温度控制中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Matlab计算机仿真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际温度控制系统的整体调试。结果仿真结果显示温度控制系统的温度最大超调量为13%,响应时间为25S,无静态误差。整体调试结果显示升降温速率为5℃/s,温度控制精度0.1℃。结论该系统升降温速率快,温度控制精度高,本研究为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CR仪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的微滴生成方式——油包水(W/O)包裹技术,为数字PCR实验过程中微滴的制备提供一种更便捷的方式。方法通过配制一定比例的特定油相以及包含模板DNA等反应物的特定水相,在不同条件下形成W/O微滴,并进行PCR反应。结果所形成的微滴粒径大小均匀,并且在进行PCR反应过程中热力学性能保持不变,微滴不会因温度升降而破裂,适合于数字PCR中微滴的制备。结论生成的微滴可以有效地使模板DNA进行扩增反应。  相似文献   
7.
多焦点人工晶体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自动分类方法,实现对视网膜OCT图像的自动分类,缓解人工诊断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费时费力等问题.方法 基于公开的数据集2014_BOE_Srinivasan构建了2个样本数据集.其中样本数据集一为仅对数据集中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后裁剪,样本数据集二为对取出测试集后剩余图像的裁剪过程中引入随机平移和水平翻转技术对图像进行扩充,并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搭建基于CNN的视网膜OCT图像分类网络,并分别使用两个数据集训练网络得到分类模型.最后使用独立的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测试,并通过输出混淆矩阵查看模型对3种类别图像的分类情况.结果 通过混淆矩阵计算得出,使用扩充后的图像训练的分类模型的准确度为93.43%,灵敏度为91.38%,特异度为95.88%.结论 提出的基于CNN的视网膜OCT图像自动分类方法可以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正常3种类别的视网膜OCT图像进行分类.同时,数据扩充有助于提高分类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研发一套基于DSP式的实时PCR仪温度控制系统。以DSP芯片TMS320F2812为核心,利用DSP产生的PWM波作为控制信号,经功率放大后,驱动半导体加热制冷片。采用惠斯通电桥作为温度传感电路,输出电压经DSP内部的ADC模块后转换成数字量;同时采用常规PID算法实现温度的闭环控制,并采用串行通信接口与上位机进行实时通信。实验结果表明,整体温度控制系统的温度变化速率为3℃/s,温度数据可通过串行通信接口以9 600 b/s的比特率传输至上位机,并绘制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