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监测脑血流速度、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血压、心率(HR)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综合评价艾司洛尔用于控制开颅手术苏醒期患者脑过度灌注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20例)和对照组(C组,20例).E组患者从拔管即刻起给予艾司洛尔0.6 mg·kg1·h-1静脉持续滴注15 min C组患者从拔管即刻起给予0.9%氯化钠溶液静脉持续滴注.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5、30、45、60 min时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SivO2平均动脉压(MAP)及HR,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 E组术后15和30 min的MCA Vm、sjvO2及HR均显著低于C组(P值均<0.01),术后15 Min的MAP显著低于C组(P<0.05).无一例患者发生与艾司洛尔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艾司洛尔是控制术后脑过度灌注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常合并尿潴留,一直为众所关注[1]。本文应用针刺试图调整植物神经功能作用[2],观察电针能否逆转吗啡对排尿的抑制作用。临床资料选择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36例,年龄30~60岁,ASAⅠ~Ⅱ级。取T9~10穿刺,作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4.
记忆与麻醉深度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忆通常存在的形式有:外显记忆、内隐记忆和无意识-控制记忆。随着麻醉深度逐渐加深,记忆形成逐渐减弱。BIS值逐渐下降,MLAEP、SEF、MF等也呈剂量相关性抑制。记忆的消失与BIS、MLAEP、SEF、MF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MLAEP能更好的反应麻醉深度,预示记忆是否形成。  相似文献   
5.
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病人,术后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分别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A)治疗.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B组明显少于M组.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开胸术后PCA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低于吗啡.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一次性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南京天奥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5例异氟醚吸入全麻病人,调节麻醉机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bpm、氧流量lL/min,观察同一病人在使用与不使用吸附器两种情况下的麻醉气体呼出浓度从1%降至0的时间。结果:不用吸附器时呼出气麻醉药浓度下降至零的时间最快为20min,最慢为100min;用吸附器时,最快为3min,最慢为26min。同一病人不用吸附器与使用吸附器的时间差值最大为60min,最小为16min,平均24min。在通气量不变情况下,各例病人用舆不用吸附器,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压力均无变化。结论:使用一次性麻醉气体吸附器能明显缩短吸入全麻的苏醒时间,可避免大流量氧冲洗所造成的机体低碳酸血症和手术室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7.
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双频指数预测全麻中内隐记忆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外科麻醉深度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预测内隐记忆的价值.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3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T组)术中反复听8个双字词,时间为10 min,病人清醒后2 h作记忆测试;对照组(C组)术中听海浪声.T组根据测试结果再分为击中目标词病人(T1组)和未击中目标词病人(T2组),作BIS与MLAEP中Na、Pa潜伏期和Na至Pa的波幅(ANa-Pa)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均无外显记忆.C组19例中有3例击中目标词5个,T组20例中有8例击中目标词16个(P<0.05).与T1组比较,T2组MLAEP中Na、Pa潜伏期显著延长,ANa-Pa显著变小(P<0.05),而BIS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内隐记忆未受到抑制的病人比较,内隐记忆形成被抑制的病人MLAEP明显被抑制,Na、Pa潜伏期显著延长,ANa-Pa显著减小,而BIS无明显变化.因此,MLAEP预测术中听觉刺激的内隐记忆的作用优于BIS.  相似文献   
8.
记忆与麻醉深度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忆通常存在的形式有:外显记忆、内隐记忆和无意识-控制记忆。随着麻醉深度逐渐加深,记忆形成逐渐减弱,BIS 值逐渐下降,MLAEP、SEF、MF等也呈剂量相关性抑制。记忆的消失与BIS、MLAEP、SEF、MF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MLAEP能更好 的反应麻醉深度,预示记忆是否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静吸复合全麻相比,观察硬膜外复合全麻对上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质量的影响。方法37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70岁,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18例)和硬膜外复合浅全麻组(EG组,19例)。两组均在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行患者PCEA。于术后6、12、24及48 h记录安静时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硬膜外镇痛药在术后2 d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组术中芬太尼用量为(0.41±0.08)mg,明显多于EG组的(0.24±0.03)mg(P<0.05);EG组术后12和24 h VAS评分分别为3.4±2.5和3.1±2.1,明显低于G组的4.5±1.5和4.2±1.0(P值均<0.05);且术后1、2 d EG组镇痛药用量为(55.2±12.9)和(39.9±4.2)mL,明显少于G组的(67.5±9.0)和(52.4±8.0)mL(P值均<0.05)。结论与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相比,硬膜外复合浅全麻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后24 h的PCEA的镇痛质量,并减少手术后2 d的镇痛药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在一定的麻醉深度下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与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120例择期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40(C1组和T1组)、40~60(C2组和T2组)及>60(C3组和T3组),稳定15min后观察病人对指令的反应,然后给病人听10min录音。病人完全清醒2h后检测其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结果 BIS<40和40~60的病人未对指令作出反应;BIS>60以后,病人对指令作出反应时Pa潜伏期平均值为20.12ms。所有病人未检测出外显记忆。T1组未检测到内隐记忆的存在,T2组中有6个病人检测出内隐记忆;T3组有9个病人检测出内隐记忆。有内隐记忆的病人MLAEP波形类似于清醒状态,Pa潜伏期在基础值上延长小于15ms。结论 随着麻醉深度逐渐加深,MLAEP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逐渐减小。 Na、Pa潜伏期显著延长的病人,意识和认知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