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制剂中川芎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制剂中川芎嗪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其回收率(97.93±0.5220%)、精密度(CV为同日内1.39%、日间1.51%)都能满足定量检测要求,最低检出量可达0.005μg。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情况。对近年来报道较多的血(尿)药浓度测定法,药物累积法,临床药效学数据法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供中药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经皮给药制剂》,是由南京空军医院、浙江医科大学、南京药科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的教授、专家集体编写的一部有关透皮给药系统理论和实际的新书。  相似文献   
4.
吡哌酸滴丸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药效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吡哌酸滴丸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有关的药效学及其特点。方法 :体外抗菌试验 ,体内药效学试验 ,对豚鼠实验性中耳炎模型进行治疗 ,设对照组以评价吡哌酸滴丸的疗效。结果 :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临床新分离的致病菌 ,经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吡哌酸滴丸抗菌作用显著 ;体内药效学试验 ,吡哌酸滴丸对豚鼠中耳炎模型的疗效显著 ,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氯霉素滴耳液疗效相当。结论 :吡哌酸滴丸疗效显著 ,对其他抗菌药产生耐药的菌株仍有杀菌或抑菌作用 ,与液体滴耳液相比具有不淌流 ,药物从载体基质中缓缓释出 ,保持局部药物浓度高 ,作用持久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芎归滴丸对小鼠急性脑梗死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芎归滴丸对小鼠急性脑梗死的预防作用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光化学诱导小鼠急性脑梗死模型,观察1、10、100mg·kg^-1芎归滴丸灌胃14d预处理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诱发电压门控钙电流,观察芎归滴丸对钙电流的影响。结果经芎归滴丸预处理小鼠的急性脑梗死体积减小,并有剂量依赖性;芎归滴丸细胞外给药能抑制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钙电流。结论芎归滴丸具有一定预防急性脑梗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6.
7.
六味地黄丸是传统的滋阴补肾中成药,从近代临床报道来看,多用于治疗肾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炎、慢性尿路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衰弱等慢性病且伴有阴虚症候患者以及支气管哮喘和红斑狼疮等症。此外在妇科和五官科也有一定的发展性应用。但其通常的给药形式多为丸剂,这给患者在服用时带来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将其制成口服液的尝试。为了验证制成口服液后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否与丸剂相当,我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丹皮酚含量进行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78年以来,按滴丸的制法原理自行设计了一套制备浦丸剂的简易装置(见示意图),几年来基本上能满足科研及临床的需要,现简介如下:一、装置组成:1.保温部分:保温漏斗、红外线灯、恒温水浴.2.冷却部分:冷却柱(500ml 量简亦可,直径6cm,高48cm)、冰槽。  相似文献   
9.
天花粉宫颈注射在宫外孕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花粉宫颈注射在宫外孕治疗中的应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0137)俞惠琴我院1993年5月至1995年11月共收治宫外孕105例,其中39例用结晶天花粉蛋白注射液(上海市金山制药厂生产)宫颈注射保守治疗,占同期宫外孕的37.1%。1临床资料1.1病...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中药红景天、人参、当归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缺氧损伤的作用。目的:从细胞电生理角度观察中药芎归滴丸对脑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完成。选择新生清洁级Wistar大鼠1只,取其海马,将其分离培养成海马神经元细胞,然后选取9例海马神经元细胞,将其放入3个培养皿中培养,每个培养皿中3例神经元细胞,将其分为缺氧-复氧前后(对照组)、芎归滴丸(由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制剂室提供,主要成分为川芎和当归的挥发油)1×10-6mol/L组和芎归滴丸10×10-6mol/L组。方法:缺氧-复氧前后组分为两个亚组(即缺氧-复氧前、缺氧-复氧后),均不进行药物干预;芎归滴丸1×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10-6mol/L 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10-6mol/L 缺氧组);芎归滴丸10×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10-6mol/L 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0×10-6mol/L 缺氧组)。采用膜片箝全细胞记录方法检测缺氧-复氧前后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 、K 电流。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 、K 电流幅度。结果: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 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明显低于缺氧-复氧前犤(-3.8±1.0,-10.3±0.5)nA,t=3.49,P<0.01犦。②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K 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K 电流的激活阈值由-40mV变为-20mV,电流幅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芎归滴丸预处理后缺氧-复氧前后海马神经元的Na 、K 变化:缺氧-复氧前海马神经元ⅠNa、Ⅰk在阈值处的幅度很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缺氧-复氧后芎归滴丸10×10-6mol/L组高于芎归滴丸1×10-6mol/L组和缺氧-复氧后犤(-58.5±1.9,-6.9±1.4,-3.8±1.0)nA,t=7.51,P<0.05犦。结论:芎归滴丸对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