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林  侯艳红  李春梅  刘浩润 《四川医学》2020,41(11):1121-1126
目的比较抗人EGFR、CA199和MUC1三种单克隆抗体分别偶联的载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颗粒对人胰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进一步筛选靶向效果更佳的目标分子。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负载吉西他滨的纳米微球,测定载药纳米粒的粒径、载药率、包封率。采用化学交联法分别制备抗EGFR、CA199和MUC1三种单克隆抗体偶联的载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EGFR-GEM-PBCA-NP、CA199-GEM-PBCA-NP、MUC1-GEM-PBCA-NP)。进行三种纳米粒子杀伤胰腺癌靶细胞实验,MTT比色法杀伤实验检测,并设置单纯负载吉西他滨的纳米微球、吉西他滨原料药及空白对照组,比较三种单抗修饰的靶向纳米粒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细胞周期与凋亡情况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细胞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MUC1-GEM-PBCA-NP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MUC1-GEM-PBCA-NP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 05)。结论在体外实验中MUC1修饰的载药纳米粒子对人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抑制及杀伤作用优于EGFR单抗及CA199单抗修饰的载药纳米粒子,其对于体外培养细胞的再导向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基因对胃癌MKN-45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阐明TXNIP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TXNIP基因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PC-TXNIP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胃癌MKN-45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MKN-TXNIP),利用RT-RCR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染细胞中的TXNIP基因及细胞原位蛋白表达。每种检测实验均分为MKN-TXNIP组、MKN-PC组和MKN-45组(空白对照组)。采用生长曲线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法等检测稳定表达TXNIP胃癌细胞株生长、增殖状态、细胞周期和侵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与MKN-PC组和MKN-45组比较,MKN-TXNIP组中TXNIP基因可稳定表达。与MKN-PC组和MKN-45组比较,MKN-TXNIP组稳定表达的细胞株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MKN-TXNIP组细胞平均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细胞周期检测,与MKN-45组比较,MKN-TXNIP组处于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而处于G2/M期的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均约为2.0%,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MKN-TXNIP组MKN-45细胞穿膜率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TXNIP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分裂及侵袭转移能力可能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同时影响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但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
远航通常是在海上航行时间较长、航行距离较远、演训任务较为集中、补给较为困难的军事任务。官兵们生活在狭小拥挤的舰艇上,面对着复杂艰苦的海上环境,要经受许多与常人不同的特殊复杂因素的影响[1]。  相似文献   
4.
TXNDC5(硫氧还蛋白5)在一些人类肿瘤中存在高表达.但人们对TXNDC5在胃腺癌的地位和作用却了解甚少.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研究TXNDC5在胃腺癌的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54份胃癌患者及对照正常组织的TXNDC5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该分子组织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在所有54个胃腺癌标本中,有23个(42.6%)高表达TXNDC5.腺癌组织中的具有较强的TXNDC5表达,在低分化腺癌的比例中表达更显著(P<0.05).高表达TXNDC5的病例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方面更显著.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标本中高表达TXNDC5比低表达TXNDC5的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XNDC5的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侵袭和转移存在相关性.目前,可以被认为是与胃癌相关性较高的潜在性癌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验证增强表达CD16分子的CIK细胞联合EGFR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将CD16基因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PC-CD16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瞬时转染CIK细胞增强其CD16表达建立CD16高表达的CIK-CD16细胞系.该细胞系联合EGFR单克隆抗体进行51Cr杀伤实验检测其与胃癌SGC7901细胞结合及杀伤能力并与普通CIK细胞比较.使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细胞周期与凋亡情况变化.结果 51Cr细胞杀伤实验结果提示:CIK-CD16细胞联合EGFR单克隆抗体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杀伤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5).CIK-CD16细胞联合EGFR单克隆抗体处理后肿瘤细胞凋亡率上升.结论 初步的体外实验显示,增强CD16表达的CIK细胞联合EGFR单克隆抗体可有效增强免疫效应细胞对胃癌的杀伤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伴消化道症状官兵的人格特征与睡眠特点,为防治消化道疾病的心理健康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部283名官兵为调查对象,运用自拟消化道症状问卷分为症状组(n =201)和无症状组(n=82),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比较两组的人格特征和睡眠特点,并与消化道症状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症状组EPQ量表中E、L因子标准分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N因子标准分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组所有症状均与N因子呈正相关,与L因子呈负相关;部分症状与E因子呈负相关,与P因子呈正相关.除催眠药物因素外,症状组在PSQI其余各项及睡眠总分方面得分均高于无症状组(P<0.01);消化道症状与睡眠总分均呈正相关,其中主观睡眠、入睡时间、睡眠障碍与日间功能等项目与两项以上的消化道症状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存在消化道症状的基层部队官兵性格较内向,情绪稳定性较差,成熟度偏低,消化道症状程度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双功能抗体介导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抗EGFR/抗CD3双功能抗体介导对于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MKN45及SGC7901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化学耦联法合成抗EGFR/抗CD3双功能抗体并检验其双特异抗体功能。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明确靶细胞的EGFR表达情况。通过细胞结合率检测及MTT杀伤实验检测抗EGFR/抗CD3双功能抗体介导CIK细胞与胃癌细胞结合及杀伤的能力,并与单纯CIK细胞、单纯EGFR单抗和/或CD3单抗介导CIK细胞的结合及杀伤作用比较。结果抗EGFR/抗CD3双功能抗体介导CIK细胞与胃癌细胞株MKN45及SGC7901结合率分别为(64.6±7.2)%和(59.5±6.1)%,显著高于其余各对照组(P0.05),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MTT细胞杀伤实验结果提示:抗EGFR/抗CD3双功能抗体介导CIK细胞对胃癌细胞株杀伤率显著高于单纯抗CD3单抗介导及抗CD3单抗联合抗EGFR单抗介导组,而后两组杀伤率又显著高于单纯抗EGFR单抗介导组及单纯CIK细胞组(P0.05)。结论体外实验初步显示抗EGFR/抗CD3双功能抗体介导可显著提高CIK细胞的对胃癌细胞的结合及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灌注源图像(CTPSI)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9 h)的患者行"一站式"CT检查,根据动脉期与静脉期CTPSI 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有延迟灌注组和无延迟灌注组.分析基线平扫CT、动脉期及静脉期CTPSI ASPECTS,并与随访影像AS-PECTS进行对照.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动脉期CTP SI与静脉期CTPSI ASPECTS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线"一站式"CT各个影像学形态ASPECTS与随访影像ASPECTS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分为有延迟灌注组42例和无延迟灌注组58例.基线平扫CT、动脉期、静脉期和随访影像的ASPECTS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在有延迟灌注组分别为:8.0(6.0~10.0)、7.0(1.0~8.0)、8.0(3.0~10.0)、7.5(0~10.0);在无延迟灌注组分别为:8.0(1.0~10.0)、7.5(1.0~10.0)、8.5(1.0~10.0)、7.0(0~10.0).在无延迟灌注组,动脉期与静脉期CTPSI ASPEC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459),而在有延迟灌注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P=0.001).在无延迟灌注组,基线影像ASPECTS(平扫CT、动脉期及静脉期CTPSI)与随访影像AS-PECTS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9、0.902、0.945,P值均<0.01);在有延迟灌注组,静脉期CTPSI与随访影像ASPECTS的相关性最好(r=0.831,P=0.00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只有静脉期CTPSI与随访影像ASPECTS之间的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无延迟灌注组,标准化回归系数β=0.946,P<0.001;有延迟灌注组,β=0.714,P=0.003.结论 CTPSI显示无延迟灌注者不存在缺血半暗带,提示不适合溶栓治疗;有延迟灌注者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是溶栓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部队特定中老年保健人群主要胃癌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临床与病理特点,优化此类疾病的预防与诊疗措施.方法 通过研究分析近5年来我院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中老年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比主要的癌前胃炎症性疾病:萎缩性胃炎和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等,分析两类不同胃炎的特性.结果 本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烫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将106例腰背肌筋膜炎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烫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对照组口服双氟芬酸钠释放肠溶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结论]传统中药烫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方法简便有效,优于口服消炎镇痛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