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颈椎间盘摘除对颈椎稳定性及其生物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摘除1~3个颈椎椎间盘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椎体间使用植骨及内固定后对恢复颈椎稳定性的作用。方法:10具新鲜成年男性尸体颈椎标本依次进行完整颈椎、环锯法摘除颈椎间盘(C3~6)标本、三面为皮质骨的骨栓椎间隙(C3~6)植骨标本、在植骨基础上行颈椎(C3~6)前路ORION内固定标本进行测试。测试为对颈椎标本进行轴向压缩(300N)、侧弯(2Nm)及轴向扭转(2Nm)。结果:椎间盘切除后,造成颈椎在多个方向的严重不稳定,单纯椎间隙植骨后稳定性仍低于完整颈椎,安置颈椎前路内固定后,颈椎不稳定现象明显改善,在3种载荷作用下,稳定性与完整颈椎无显著差异(P>0.05),且部分指标优于完整颈椎。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后,尤其是多节段切除椎间盘后,应使用颈椎前路内固定加强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摘除1~3个颈椎椎间盘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椎体间使用植骨及内固定后对恢复颈椎稳定性的作用。方法:10具新鲜成年男性尸体颈椎标本依次进行完整颈椎、环锯法摘除颈椎间盘(C3-6)标本、三面为皮质骨的骨栓椎间隙(C3-6)植骨标本、在植骨基础上行颈椎(C3-6)前路ORION内固定标本进行测试。测试为对颈椎标本进行轴向压缩(300N)、侧弯(2Nm)及轴向扭转(2Nm)。结果:椎间盘切除后,造成颈椎在多个方向的严重不稳定,单纯椎间隙植骨后稳定性仍低于完整颈椎,安置颈椎前路内固定后,颈椎不稳定现象明显改善,在3种载荷作用下,稳定性与完整颈椎无显著差异(P&;gt;0.05),且部分指标优于完整颈椎。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后,尤其是多节段切除椎问盘后,应使用颈椎前路内固定加强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Gamma钉远端锁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赵广跃  侯得门 《医学争鸣》1997,18(3):270-273
研究Gamma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远端使用一枚锁钉是否影响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方法;在3对新鲜尸体股骨近端内外侧皮质上设置6枚电阻应变片,测定不同稳定状态的粗隆间骨折使用其远端一枚或两枚锁相对股骨近端应力分布的影响。随着骨折稳定性下降,Gamma钉能承担大部分股骨近端尤其是经肌骨矩的载荷,这虽然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但不利于后期改建。  相似文献   
4.
椎间植骨对腰椎内固定棒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椎体间植骨对腰椎内固定棒应力分布的影响,为减少腰椎内固定棒在临床应用中的疲劳提供力学依据。方法:选用6具人新鲜腰椎标本,置人脊柱通用椎弓根螺钉系统(AO/ASIF的USS系统)依次测定保留椎间盘、去除部分椎间盘以及椎间植骨后固定棒的应力,并对三种情况下腰椎内固定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去除部分椎间盘组USS系统内固定棒承受应力最大,保留正常椎间盘组最小,而椎间植骨组介于二者之间,应力小于去除部分椎间盘组(P〈0.01),大于保留正常椎间盘组(P〈0.01)。结论:椎间植骨对内固定棒具有有效的抗疲劳保护作用,为腰椎固定提供有效保证,支持临床上减压后椎间植骨内固定对腰椎失稳治疗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皮肤伸展术对皮肤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皮肤伸展术对皮肤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3.5kg拉力持续牵拉伸展7d,对照组不予皮肤伸展,实验后1、2、3、4、6、8周两组分别切取蝶型皮肤标本,用WDW-100型Testing测力机测试其生物力学性质变化。结果:实验组平均破坏应力及延伸率1周时明显下降(断裂负荷开始即高),此后三者逐渐升高,4周时达高峰,此后逐渐恢复,6周时仍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值(P<0.01),实验组皮肤最大刚度1周时明显增高(P<0.01),然后逐渐下降,8周时仍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值。结论:伸展术后皮肤的韧性逐渐增强,皮肤的弹性降低,皮肤伸展术早期能引起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但随后即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