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肠内营养(exclusive enteral nutrition,EEN)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诱导缓解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EEN治疗的62例CD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患儿的身高、体重、儿童CD活动指数、CD内镜严重程度指数、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62例患儿中,男39例(63%),女23例(37%),确诊年龄(11.9±3.0)岁。55例完成至少8周EEN治疗的患儿中,87%(48/55)的患儿在治疗第8周获得临床缓解。第8周儿童CD活动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除去17例单纯累及小肠患儿及3例未行结肠镜复查的累及结肠患儿,剩余35例累及结肠患儿在8周EEN治疗后进行了结肠镜复查,83%(29/35)的患儿达到黏膜愈合。在第8周达到临床缓解的48例患儿中,年龄别身高Z评分及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在第8周未达到临床缓解的7例患儿中,年龄别身高Z评分和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周EEN治疗对儿童CD的诱导缓解及黏膜愈合的疗效良好。对于成功诱导缓解的CD患儿,EEN可改善其身高和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2.
儿童上消化道异物致消化道损伤217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上消化道异物致消化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胃镜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异物,且出现消化道损伤的2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胃镜下表现、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217例患儿中,1~3岁患儿占比最高(114例,52.5%)。异物以硬币最常见(99例,45.6%),其次为硬质/尖锐食物(45例,20.7%)及金属(35例,16.1%)。消化道黏膜损伤以溃疡最多见(43.8%),其次为糜烂(33.2%)。纽扣电池较其他异物更易引起食管穿孔(P < 0.01)。食管为最常见受损部位(207例,95.4%)。217例患儿中,24例(11.1%)并发感染;异物致穿孔患儿较异物致溃疡患儿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3)。217例患儿中,204例(94.0%)内镜下成功取出异物。98例因黏膜损伤较重需住院治疗,予以抗感染、抑酸治疗及鼻胃管肠内营养和/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10例患儿自动出院而失访,其余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 幼儿期为上消化道异物高发年龄段;儿童上消化道常见异物为硬币、硬质/尖锐食物及金属;纽扣电池易造成食管穿孔;消化道黏膜损伤越重继发感染率越高;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结合鼻胃管肠内营养等处理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罗马工作委员会在认识成人功能性胃肠病的同时认识到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重要性,为鼓励临床工作的开展,激起研究者的兴趣,1999年增加了儿科工作小组。在罗马Ⅲ标准里,儿科工作小组从1个增加到2个。本报告总结了婴幼儿功能性胃肠病的共识意见,另一个报告是关于学龄前期至青春期儿  相似文献   
4.
4048例小儿食管动态pH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GER)是儿科的常见病,呕吐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但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也很密切,如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肺炎等。食管动态pH监测是诊断GER较客观的方法,在国内儿科的临床应用也有10余年。为了解不同疾病患儿GER的发生率,我们对4048例小儿食管动态pH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儿童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M)是根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ter pylori,HP)感染疗效最强的抗生素之一,研究表明,HP对CLM的耐药性是造成含CLM联合方案根治失败的主要原因,其耐药机制主要为HP23SrRNA基因V区点突变,使核糖体结合部位构象发生改变,从而药物与HP核糖体的亲和力明显下降。研究其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现将国内外关于儿童HP对CLM耐药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碳酸钙混悬液治疗儿童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2004-10—2006-10,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经胃镜和24h动态胆红素监测仪(Bilitec 2000)确诊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32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15例,给予碳酸钙混悬液治疗4周;B组17例,给予碳酸钙混悬液加多潘立酮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观察患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积分变化,并于治疗4周后停药3d复查胃内24h胆汁反流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各症状积分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4周后24h胃内胆汁反流监测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碳酸钙混悬液对缓解儿童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有明显疗效,但不能有效阻止胆汁反流,合用多潘立酮并无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儿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方法对170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32例无症状小儿作为对照。结果病例组各项食管酸反流指标如酸反流次数、反流≥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酸性反流指数及Boix-Ochoa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5~4.661,P均<0.01)。根据GER诊断标准,病例组GER检出率为37.1%(63/170例),高于对照组的3.1%(1/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7,P<0.01)。2个月~1岁组、~3岁组和>3岁组的GER阳性率分别为47.4%(27/57例)、41.5%(17/41例)和26.4%(19/7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3,P<0.05)。结论GER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食管pH监测对于明确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24h食管pH值监测在新生儿胃食管返流(GER)诊断中的作用和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临床特点及与之相关的疾病,采用便携式pH自动记录仪监测:106例临床上怀疑有胃食管返流的新生儿(症状组),其中55例同时用台式高分辨八道胃肠动力监测系统行食管动力学监测;同时监测17例无症状新生儿(对照组),动力学测定5例。结果显示,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临床表现多样。以呕吐(溢乳)多见(97.6%),其次为呼吸暂停(发绀,占14.5%),呛咳(9.6%);除了单纯病理性GER及继发于消化道畸形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败血症与GER关系密切,而继发有消化道器质性疾病时,返流更严重。病理性GER食管动力异常的检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临床表现复杂,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及早行24h食管pH值测定是早期诊断新生儿GER的客观依据,但同时应警惕有基础疾病的可能,及时作相应的检查以增加诊断的正确性;此外尚需进一步制定与年龄相关的食管动力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TaqI、BsmI、ApaI位点在儿童克罗恩病(C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9例CD患儿为病例组,122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基因测序方法检测两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TaqI、BsmI、ApaI位点,比较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病例组血清25(OH)D3水平(17.3±2.4 ng/mL)较对照组(26.9±2.1 n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患儿存在低25(OH)D3水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TaqI、BsmI、ApaI位点与C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0.
小儿非心源性胸痛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非心源性胸痛(NCCP)与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探讨食管pH值监测在小儿NCCP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6例(病例组)诊断为NCCP并排除呼吸系统和胸部肌肉骨骼病变患儿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其中20例行胃镜检查。根据食管炎诊断标准,诊断为食管炎(食管炎组)11例,非食管炎(非食管炎组)9例。结果病例组24 h食管pH值<4、反流≥5 min、最长反流时间、酸性反流指数、Boix-Ochoa评分分别为(60±7)次、(2.44±0.74)次、(12.4±2.8)min、6.72±1.39、(24.6±3.9)分,对照组分别为(33±4)次、(0.35±0.11)次、(4.3±0.9) min、1.25±0.19、(7.7±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44、2.79、2.73、3.89、4.24, P均<0.01);以Boix-Ochoa评分>11.99为病理性GER诊断标准,病例组GER阳性为58.3%(21/36)。20例经胃镜检查的患者中诊断为食管炎为55.0%(11/20),其中GER阳性为81.8%(9/11);诊断为非食管炎为45.0%(9/20),其中GER阳性者为33.3%(3/9)。食管炎组反流≥5 min、酸性反流指数分别为(5.8±2.0)次、12.5±3.5,非食管炎组分别为(0.9±0.5)次、3.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2.400、-2.545,P均<0.05);食管炎组24 h食管pH值<4、最长反流时间、Boix-Ochoa评分分别为(73±11)次、(26±7)min、(41±10)分,非食管炎组分别为(34±11)次、(4±3)min、(14±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26、-2.675、-2.584,P均<0.01)。结论GER是小儿NCCP的重要原因,食管pH值监测有助于小儿NCCP的病因诊断,并能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